纂輯詩鈔自識(清·繆公恩)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纂輯詩鈔自識(清·繆公恩)
君不見高山大淵置姓氏,古人好名乃如是。
又不見載筆紀傳成史書,恐名不彰以沒世。
自晉唐宋遞元明,或著詩篇或瑣志。
古人結習不可除,今者后人寧有異。
余亦吟詩千馀篇,共成五萬二千字。
吾聞太上立德次立功,垂之空言嗟罔濟。
況乃風云月露詞,雖工僅號雕蟲技。
抑聞詩以道性情,或云古者詩言志。
葩經三百十一篇,大抵發憤所為制。
最是勞人思婦辭,等閒謠諺偏姿致。
當時出語豈求工,天籟之鳴不可企。
后世紛紛無病呻,乃尚浮文爭綺麗。
章求典贍句求豐,往往誇多翻害義。
溯從十六竊為詩,其時正課攻時藝。
蠅頭小字累成編,不令人見藏經笥。
及今白發已盈頭,猶自耽唫如往歲。
暑日寒宵自較讎,縹緗似較牛腰細。
災梨禍棗愧無資,用托中書為編次。
雖無功績似前人,聊紀生平所遭際。
自少及壯至于今,紀月編年如掌記。
其間三十有六季,紛紛人事填胸臆。
曾上金臺登岱宗,車煩馬殆燕齊地。
南下黃河渡大江,震澤扁舟臻海澨。
思親懷友托謳吟,吊古憑今動幽思。
春花秋月寄閒情,對酒當歌吐奇氣。
割裂篇章恥饾饤,堆積群書陋獺祭。
固無奇語泣鬼神,亦時機軸生新意。
半生心力在于斯,不忍鴻毛等輕棄。
憶從歸我舊蓬門,不獲名流相砥礪。
造化弄人多坎坷,幸未執鞭隳此事。
晚年鳴鐸注一官,居然不食如匏系。
散衙退息有馀閒,每每推敲再三四。
于今會萃輯成書,裁錦裝函自珍秘。
吁嗟乎少時妄念頗亦奢,而今不復思功利。
只此區區數卷詩,用以遺留于后嗣。
其幸或為世所傳,其幸后昆能纘繼。
不幸或生愚子孫,覆醬糊墻任委置。
即今散失或不收,轉愁后輩生訾議。
吁嗟乎悲從中來寫我心,敘作長篇聊自識。
剪燭高歌歌即書,琢句雕章非所計。
又不見載筆紀傳成史書,恐名不彰以沒世。
自晉唐宋遞元明,或著詩篇或瑣志。
古人結習不可除,今者后人寧有異。
余亦吟詩千馀篇,共成五萬二千字。
吾聞太上立德次立功,垂之空言嗟罔濟。
況乃風云月露詞,雖工僅號雕蟲技。
抑聞詩以道性情,或云古者詩言志。
葩經三百十一篇,大抵發憤所為制。
最是勞人思婦辭,等閒謠諺偏姿致。
當時出語豈求工,天籟之鳴不可企。
后世紛紛無病呻,乃尚浮文爭綺麗。
章求典贍句求豐,往往誇多翻害義。
溯從十六竊為詩,其時正課攻時藝。
蠅頭小字累成編,不令人見藏經笥。
及今白發已盈頭,猶自耽唫如往歲。
暑日寒宵自較讎,縹緗似較牛腰細。
災梨禍棗愧無資,用托中書為編次。
雖無功績似前人,聊紀生平所遭際。
自少及壯至于今,紀月編年如掌記。
其間三十有六季,紛紛人事填胸臆。
曾上金臺登岱宗,車煩馬殆燕齊地。
南下黃河渡大江,震澤扁舟臻海澨。
思親懷友托謳吟,吊古憑今動幽思。
春花秋月寄閒情,對酒當歌吐奇氣。
割裂篇章恥饾饤,堆積群書陋獺祭。
固無奇語泣鬼神,亦時機軸生新意。
半生心力在于斯,不忍鴻毛等輕棄。
憶從歸我舊蓬門,不獲名流相砥礪。
造化弄人多坎坷,幸未執鞭隳此事。
晚年鳴鐸注一官,居然不食如匏系。
散衙退息有馀閒,每每推敲再三四。
于今會萃輯成書,裁錦裝函自珍秘。
吁嗟乎少時妄念頗亦奢,而今不復思功利。
只此區區數卷詩,用以遺留于后嗣。
其幸或為世所傳,其幸后昆能纘繼。
不幸或生愚子孫,覆醬糊墻任委置。
即今散失或不收,轉愁后輩生訾議。
吁嗟乎悲從中來寫我心,敘作長篇聊自識。
剪燭高歌歌即書,琢句雕章非所計。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送豫章孔道王孫(明·韓上桂)
- 送豫章梁質人入秦(明·何絳)
- 送豫章熊太古兼寄蘇伯修參政(元·虞集)
- 送貝惟學武昌省親復還吳淞(元末明初·丁鶴年)
- 送貝惟學還會稽得此字(明·楊士奇)
- 送貞吉游吳下因酬原韻(明·歐大任)
- 送貞壯南歸(清末近現代初·黃節)
- 送貞庵進表分韻得文字(明·何瑭)
- 送貞空二上人(唐·賈島)
- 送貢三弟北還(清·高鑾)
- 送貢仲實還江西(元·范梈)
- 送貢仲章之燕(宋·梅堯臣)
- 送貢侍郎和糴還朝兼柬李治書同年二首 其一(元末明初·楊維楨)
- 送貢侍郎和糴還朝兼柬李治書同年二首 其二(元末明初·楊維楨)
- 送貢先生入閩(明·袁凱)
- 送貢先生(五十韻)(明·唐之淳)
- 送貢司業泰甫(元·鄭元祐)
- 送貢士之京(明·胡奎)
- 送貢士任善歸豐城(明·楊士奇)
- 送貢士會試京師(明·高啟)
- 送貢士會試(明·唐之淳)
- 送貢士余載道還龍南(明·涂瑞)
- 送貢士劉勉學還龍川(明·涂瑞)
- 送貢士蔣時俊之京(元末明初·陶宗儀)
- 送貢士鄒文選南歸(明·金幼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