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清·鄭燮)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紹興(清·鄭燮)
七言絕句 押歌韻
七言絕句 押歌韻
丞相紛紛詔敕多,紹興天子只酣歌。
金人欲送徽欽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金人欲送徽欽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評注
【創作背景】這是一首詠史詩。「紹興」是宋高宗趙構的年號。高宗為徽宗之子,欽宗之弟。宣和七年(1125),金兵兩路攻宋,宋徽宗傳位于太子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陷汴京(今開封),擄走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難」。北宋亡后,趙構在應天府(今商丘)即位稱帝,后遷都臨安(今杭州),是謂南宋。本詩即是以此為歷史背景的。
[內容評析]作者一開始就向讀者展示出一種奇怪的歷史現象:「丞相紛紛詔敕多」。「詔敕」本是由皇帝下達的文告、命令,現在臣相秦檜卻越俎代庖,政由己出,不由使人產生疑問:皇帝又在干甚么呢?于是,作者緊接著就點明造成這種奇怪現象的原因是「紹興天子只酣歌」。高宗天子茍且偷安,朝政悉由秦檜操縱,自己卻過著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的生活。前一句以「紛紛」二字極言秦檜行令之多,活脫脫畫出他的專橫跋扈,不可一世的霸道嘴臉。后一句卻以一個「只」字襯托出紹興天子問政之少,只知尋歡作樂,其余一概不管的昏庸形像。這兩人一為奸相,一為昏君,本是一丘之貉,但又各有特點,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
半壁江山長期淪陷,黎民百姓慘遭涂炭,南宋小朝廷卻只知茍且偷安,不思收復中原,一洗國恥。詩的三、四句「金人欲送徽欽返,其奈中原不要何!」進一步一針見血地刺中他們的要害;其實,即便金人真的要把徽、欽二帝送回來,把中原歸還宋朝,他們也不會接受的。因為如此一來,趙構就當不成皇帝,秦檜也無法專權了。
鄭板橋寫詩喜用白描,卻往往蘊含了極為深刻而又強烈的愛憎之情。從這首詩把高宗、秦檜這類衣冠禽獸嘲笑得如此痛快淋漓,斥罵得這般擘肌入理,我們就可見其一斑了!
[難詞注釋]①丞相:指南宋權奸秦檜,紹興年間曾兩度為相,把持朝政達十九年之久。在金兵壓境的情況下,秦檜力主和議,賣國求榮,并與高宗沆瀣一氣,殘酷迫害抗金名將岳飛等人,落下了千古罪名。②詔敕:由皇帝下達的文告、命令。③紹興天子:指宋高宗趙構。④徽欽:指宋徽宗和宋欽宗。
[內容評析]作者一開始就向讀者展示出一種奇怪的歷史現象:「丞相紛紛詔敕多」。「詔敕」本是由皇帝下達的文告、命令,現在臣相秦檜卻越俎代庖,政由己出,不由使人產生疑問:皇帝又在干甚么呢?于是,作者緊接著就點明造成這種奇怪現象的原因是「紹興天子只酣歌」。高宗天子茍且偷安,朝政悉由秦檜操縱,自己卻過著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的生活。前一句以「紛紛」二字極言秦檜行令之多,活脫脫畫出他的專橫跋扈,不可一世的霸道嘴臉。后一句卻以一個「只」字襯托出紹興天子問政之少,只知尋歡作樂,其余一概不管的昏庸形像。這兩人一為奸相,一為昏君,本是一丘之貉,但又各有特點,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
半壁江山長期淪陷,黎民百姓慘遭涂炭,南宋小朝廷卻只知茍且偷安,不思收復中原,一洗國恥。詩的三、四句「金人欲送徽欽返,其奈中原不要何!」進一步一針見血地刺中他們的要害;其實,即便金人真的要把徽、欽二帝送回來,把中原歸還宋朝,他們也不會接受的。因為如此一來,趙構就當不成皇帝,秦檜也無法專權了。
鄭板橋寫詩喜用白描,卻往往蘊含了極為深刻而又強烈的愛憎之情。從這首詩把高宗、秦檜這類衣冠禽獸嘲笑得如此痛快淋漓,斥罵得這般擘肌入理,我們就可見其一斑了!
[難詞注釋]①丞相:指南宋權奸秦檜,紹興年間曾兩度為相,把持朝政達十九年之久。在金兵壓境的情況下,秦檜力主和議,賣國求榮,并與高宗沆瀣一氣,殘酷迫害抗金名將岳飛等人,落下了千古罪名。②詔敕:由皇帝下達的文告、命令。③紹興天子:指宋高宗趙構。④徽欽:指宋徽宗和宋欽宗。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寓興(明·韓殷)
- 寓沖虛觀作(明·李孫宸)
- 寓況(明·陶安)
- 寓凈慧林(明·釋今無)
- 寓劉儲升江樓(清·王岱)
- 寓別徐東園(明·蔡羽)
- 寓北固山謾興(明·宋登春)
- 寓北山小閣因事偶作(宋·釋了惠)
- 寓升龍觀時吳宗師持旨先駕至大都度灤川遂次(元·薩都剌)
- 寓華亭下砂鹽場(宋·林尚仁)
- 寓華容連日陰雨寫懷(明·蘇仲)
- 寓華林寺颶風欲歸不果與天藏上人(明末清初·陳子升)
- 寓華藏寺(清·鄒士夔)
- 寓南安寺逢初度日大開上人為拈香慶贊口占志(明·羅萬杰)
- 寓南康東觀贈章松樵道人(明末清初·陳子升)
- 寓南昌僧舍(宋·翁卷)
- 寓南海祠(明·林光)
- 寓南都夜懷室人(明·張天賦)
- 寓南高峰懷友(明·文湛)
- 寓歷亭(元·耶律鑄)
- 寓雙照庵除夕與笑溪師同賦(明·成鷲)
- 寓臺詠懷(清末民國初·易順鼎)
- 寓臺城寄吳宗師(元·薩都剌)
- 寓史相故宅用郭奎夜吟韻(明·汪廣洋)
- 寓葉錦衣沁園偶成四首(明末清初·何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