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采玉歌(唐·李賀)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老夫采玉歌(唐·李賀)
引用典故:口血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
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
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評注
《載酒園詩話又編》:
此詩極言采玉之苦,以繩懸身下溪而采,人多溺而不起,至水亦厭之。采時又饑寒無食,惟摘蓁子為糧。及得玉,僅供步搖之用,充玩好而已。傷心慘目之悲,及勞民以求無用之意,隱隱形于言外。此真樂大所云「下以泄導人情,上可以補察時政」者,而曰賀詩全無理,豈其然!
《李長吉詩集批注》:方云:按韋左司有《采玉行》云:「民府征白丁,言采藍田玉。絕嶺夜無家,深榛雨中宿。」其言與長古此篇仿佛,則「蓁」當為「榛」字之訛(首句下)。「腸」字下得奇穩(末句下)。
《唐詩鑒賞辭典》:這首詩是寫采玉民工的艱苦勞動和痛苦心情。唐代長安附近的藍田縣以產玉著名,縣西三十里有藍田山,又名玉山,它的溪水中出產一種名貴的碧玉,叫藍田碧。但由于山勢險峻,開采這種玉石十分困難,民工常常遇到生命危險。《老夫采玉歌》便是以這里為背景。
首句重疊「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沒完沒了地采。「水碧」就是碧玉。頭兩句是說民工不斷地采玉,不過是雕琢成貴婦的首飾,徒然為她們增添一點美色而已。「徒」字表明了詩人對于這件事的態度,既嘆惜人力的徒勞,又批評統治階級的驕奢,一語雙關,很有份量。
從第三句開始專寫一個采玉的老漢。他忍受著饑寒之苦,下溪水采玉,日復一日,就連藍溪里的龍也被騷擾得不堪其苦,藍溪的水氣也渾濁不清了。「龍為愁」和「水氣無清白」都是襯托「老夫饑寒」的,龍猶如此,水猶如此,人何以堪!
下面兩句就「饑寒」二字作進一步的描寫:夜雨之中留宿山頭,其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饑,其饑餓可想而知。「夜雨岡頭食蓁子」這一句把老夫的悲慘境遇象圖畫似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杜鵑啼血老夫淚」,是用杜鵑啼血來襯托和比喻老夫淚,充分表現了老夫內心的凄苦。
七、八句寫采玉的民夫經常死在溪水里,好象溪水厭惡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慘死的民夫,千年后也消不掉對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意味深長,正如王琦所說:「夫不恨官吏,而恨溪水,微詞也。」(《匯解》)這種寫法很委婉,對官府的恨含蓄在字里行間。
接下來作者描繪了令人驚心動魄的一幕:山崖間,柏林里,風雨如嘯;泉水從山崖上流下來形成一條條小瀑布,采玉人身系長繩,從斷崖絕壁上懸身入水,只見那繩子在狂風暴雨中搖曳著、擺動著。那是多么危險的情景啊!就在這生命攸關的一剎那,采玉老漢看到古臺石級上的懸腸草,這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寒村茅屋中嬌弱的兒女,自己一旦喪命,他們將怎樣為生呢!
早于李賀的另一位唐代詩人韋應物寫過一首《采玉行》,也是取材于藍溪采玉的民工生活,詩是這樣的:「官府征白丁,言采藍溪玉。絕嶺夜無家,深榛雨中宿。獨婦餉糧還,哀哀舍南哭。」對比之下,李賀此篇立意更深,用筆也更鋒利,特別是對老夫的心理有很細致的刻畫。
《老夫采玉歌》是李賀少數以現實社會生活為題材的作品之一。它既以現實生活為素材,又富有浪漫主義的奇想。如「龍為愁」「杜鵑口血」,是奇特的藝術聯想。「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二句,更是超越常情的想象。這些詩句渲染了濃郁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詩的浪漫情趣,體現了李賀特有的瑰奇艷麗的風格。
從結構上說,詩一開頭就揭露統治階級強征民工采玉,是為了「琢作步搖徒好色」,語含譏刺。接著寫老夫采玉的艱辛,最后寫暴風雨中生命危殆的瞬間,他思念兒女的愁苦心情,把詩情推向高潮。這種寫法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給讀者以深刻難忘的印象,頗見李賀不同凡響的藝術匠心。
(袁行霈)
首句重疊「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沒完沒了地采。「水碧」就是碧玉。頭兩句是說民工不斷地采玉,不過是雕琢成貴婦的首飾,徒然為她們增添一點美色而已。「徒」字表明了詩人對于這件事的態度,既嘆惜人力的徒勞,又批評統治階級的驕奢,一語雙關,很有份量。
從第三句開始專寫一個采玉的老漢。他忍受著饑寒之苦,下溪水采玉,日復一日,就連藍溪里的龍也被騷擾得不堪其苦,藍溪的水氣也渾濁不清了。「龍為愁」和「水氣無清白」都是襯托「老夫饑寒」的,龍猶如此,水猶如此,人何以堪!
下面兩句就「饑寒」二字作進一步的描寫:夜雨之中留宿山頭,其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饑,其饑餓可想而知。「夜雨岡頭食蓁子」這一句把老夫的悲慘境遇象圖畫似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杜鵑啼血老夫淚」,是用杜鵑啼血來襯托和比喻老夫淚,充分表現了老夫內心的凄苦。
七、八句寫采玉的民夫經常死在溪水里,好象溪水厭惡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慘死的民夫,千年后也消不掉對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意味深長,正如王琦所說:「夫不恨官吏,而恨溪水,微詞也。」(《匯解》)這種寫法很委婉,對官府的恨含蓄在字里行間。
接下來作者描繪了令人驚心動魄的一幕:山崖間,柏林里,風雨如嘯;泉水從山崖上流下來形成一條條小瀑布,采玉人身系長繩,從斷崖絕壁上懸身入水,只見那繩子在狂風暴雨中搖曳著、擺動著。那是多么危險的情景啊!就在這生命攸關的一剎那,采玉老漢看到古臺石級上的懸腸草,這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寒村茅屋中嬌弱的兒女,自己一旦喪命,他們將怎樣為生呢!
早于李賀的另一位唐代詩人韋應物寫過一首《采玉行》,也是取材于藍溪采玉的民工生活,詩是這樣的:「官府征白丁,言采藍溪玉。絕嶺夜無家,深榛雨中宿。獨婦餉糧還,哀哀舍南哭。」對比之下,李賀此篇立意更深,用筆也更鋒利,特別是對老夫的心理有很細致的刻畫。
《老夫采玉歌》是李賀少數以現實社會生活為題材的作品之一。它既以現實生活為素材,又富有浪漫主義的奇想。如「龍為愁」「杜鵑口血」,是奇特的藝術聯想。「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二句,更是超越常情的想象。這些詩句渲染了濃郁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詩的浪漫情趣,體現了李賀特有的瑰奇艷麗的風格。
從結構上說,詩一開頭就揭露統治階級強征民工采玉,是為了「琢作步搖徒好色」,語含譏刺。接著寫老夫采玉的艱辛,最后寫暴風雨中生命危殆的瞬間,他思念兒女的愁苦心情,把詩情推向高潮。這種寫法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給讀者以深刻難忘的印象,頗見李賀不同凡響的藝術匠心。
(袁行霈)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虞山歸舟(清·舒位)
- 虞山懷古二首 曾園(當代·顧敏燕)
- 虞山懷古絕頂有吳王試劍石,建閣下臨昆湖(近現代·林散之)
- 虞山懷古(宋末元初·顧細二)
- 虞山懷舊(近現代·黃炎培)
- 虞山拜言子墓(清·陶澍)
- 虞山新城(明·姚煦)
- 虞山望虞帝祠(明末清初·屈大均)
- 虞山雜詠和常熟周天福二首(清末民國初·曹家達)
- 虞山歌贈陳元習中丞撫南贛(明·湛若水)
- 虞山歌,為留守相公賦(清·錢澄之)
- 虞山瞿少潛見過留之味玄堂有作(明·范景文)
- 虞山石梅獨眺(清·潘俊)
- 虞山福地(近現代·徐枕亞)
- 虞山秋夜(明·唐元)
- 虞山秋眺(清·宗晉)
- 虞山絕頂茶(清·毛晉)
- 虞山記游(清·秦臻)
- 虞山訪李孟芳(明·王人鑒)
- 虞山謁松禪師墓(清·張謇)
- 虞山謁柳如是墓(當代·江南雨)
- 虞山謁舜祠(明末清初·鄺露)
- 虞山謠(明·王世貞)
- 虞山迭翠(明·王鼎)
- 虞山道中所見(清·李兆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