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動 其二 春詞(宋·阮逸女)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花心動 其二 春詞(宋·阮逸女)
仙苑春濃,小桃開,枝枝已堪攀折。
乍雨乍晴,輕暖輕寒,漸近賞花時節。
柳搖臺榭東風軟,簾櫳靜、幽禽調舌。
斷魂遠、閑尋翠徑,頓成愁結。
此恨無人共說。
還立盡黃昏,寸心空切。
強整繡衾,獨掩朱扉,簟枕為誰鋪設。
夜長更漏傳聲遠,紗窗映、銀缸明滅。
夢回處,梅梢半籠淡月。
乍雨乍晴,輕暖輕寒,漸近賞花時節。
柳搖臺榭東風軟,簾櫳靜、幽禽調舌。
斷魂遠、閑尋翠徑,頓成愁結。
此恨無人共說。
還立盡黃昏,寸心空切。
強整繡衾,獨掩朱扉,簟枕為誰鋪設。
夜長更漏傳聲遠,紗窗映、銀缸明滅。
夢回處,梅梢半籠淡月。
評注
這是一首閨婦春恨詞。
上片寫少婦在花香鳥語的初春景色中所生發的無限春愁。「仙苑春濃」三句,將一幅春花初綻的畫面,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小桃是桃花的一個品種,上元前后即開花 ,妝點著濃郁的春意,一枝枝花光彩照人,含露欲滴,正是已堪攀折的小桃,震顫了抒情女主人公的情弦,使她產生了纏綿悱惻的情思。「乍雨乍晴」三句,既是眼前景,又回映當年事。在這樣的「賞花時節 」,她們曾經徘徊在花徑柳下,互訴衷曲,互相祝愿,而現在卻是桃花依舊,故人千里,自然是難以為懷的 。偏偏那無力的東風 ,搖曳著花臺月榭的垂柳;柳浪深處,傳來了「幽禽」的軟語,使她感到更加難以為情。「斷魂遠」以下的結語,自然而有神韻,是上文蓄勢的結果。「翠徑」,是芳草雜花叢生的小徑。
小桃依舊 ,幽禽如故,而往日的芳蹤,當年的舊夢,已不可復尋,怎不讓人愁腸百結!真是一步一態,一態一變 ,麗情密藻,盡態極妍,構成了美麗的畫面,組成了豐富的內容。
下片寫少婦獨處深閨,幽夢難尋,燈盡夢回,更覺寂寞難堪。過片「此恨無人共說 」,緊承「頓成愁結」。「此恨」是指春色惱人,幽禽調舌,引起她的千種幽情 、百端離恨 。黃昏是離人最難為懷的,它是「倦鳥歸巢」的時候 ,也是「月上柳梢頭」的時候。
所以歷來的詞人往往以黃昏為背景,來描寫少婦的哀怨。此處,寫少婦立盡了黃昏,而游子猶在天涯,使得她不得不懷著絕望的心情去「 強整繡衾 ,獨掩朱扉 」,一想到眼前的形單影只,枕冷簟寒,便又心灰意冷起來 ,發出到底「為誰鋪設」的怨語。一句話,把這個少婦剎那間的矛盾心情充分揭示了出來。那漫漫的長夜 、那聲聲的更鼓,從遠處傳到了她的耳中,驚醒了她片時的春夢。她打開惺忪的睡眼,只見碧紗窗下,乍明乍滅的殘燈在那里眨眼 。這個凄涼的夜、孤寂的夜,使人感到「春色迷人恨更賒 」。「夢回處,梅梢半籠殘月 」,結句情景交融,余味無窮,讓抒情主人公的絲絲哀愁,縷縷離恨,在這隱約凄迷的景色中流露出來,比起一般的直抒胸臆,更有一種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全詞用鋪敘的手法 ,從尋夢到夢回,層層敷衍 ,節節轉換 ,情景交融,刻畫入微,把寫景 、敘事、抒情打成一片 ,而又前后呼應,段落分明,成功地反映了一個少婦獨處深閨的寂寞心情,是長調中富有韻味的佳作。
上片寫少婦在花香鳥語的初春景色中所生發的無限春愁。「仙苑春濃」三句,將一幅春花初綻的畫面,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小桃是桃花的一個品種,上元前后即開花 ,妝點著濃郁的春意,一枝枝花光彩照人,含露欲滴,正是已堪攀折的小桃,震顫了抒情女主人公的情弦,使她產生了纏綿悱惻的情思。「乍雨乍晴」三句,既是眼前景,又回映當年事。在這樣的「賞花時節 」,她們曾經徘徊在花徑柳下,互訴衷曲,互相祝愿,而現在卻是桃花依舊,故人千里,自然是難以為懷的 。偏偏那無力的東風 ,搖曳著花臺月榭的垂柳;柳浪深處,傳來了「幽禽」的軟語,使她感到更加難以為情。「斷魂遠」以下的結語,自然而有神韻,是上文蓄勢的結果。「翠徑」,是芳草雜花叢生的小徑。
小桃依舊 ,幽禽如故,而往日的芳蹤,當年的舊夢,已不可復尋,怎不讓人愁腸百結!真是一步一態,一態一變 ,麗情密藻,盡態極妍,構成了美麗的畫面,組成了豐富的內容。
下片寫少婦獨處深閨,幽夢難尋,燈盡夢回,更覺寂寞難堪。過片「此恨無人共說 」,緊承「頓成愁結」。「此恨」是指春色惱人,幽禽調舌,引起她的千種幽情 、百端離恨 。黃昏是離人最難為懷的,它是「倦鳥歸巢」的時候 ,也是「月上柳梢頭」的時候。
所以歷來的詞人往往以黃昏為背景,來描寫少婦的哀怨。此處,寫少婦立盡了黃昏,而游子猶在天涯,使得她不得不懷著絕望的心情去「 強整繡衾 ,獨掩朱扉 」,一想到眼前的形單影只,枕冷簟寒,便又心灰意冷起來 ,發出到底「為誰鋪設」的怨語。一句話,把這個少婦剎那間的矛盾心情充分揭示了出來。那漫漫的長夜 、那聲聲的更鼓,從遠處傳到了她的耳中,驚醒了她片時的春夢。她打開惺忪的睡眼,只見碧紗窗下,乍明乍滅的殘燈在那里眨眼 。這個凄涼的夜、孤寂的夜,使人感到「春色迷人恨更賒 」。「夢回處,梅梢半籠殘月 」,結句情景交融,余味無窮,讓抒情主人公的絲絲哀愁,縷縷離恨,在這隱約凄迷的景色中流露出來,比起一般的直抒胸臆,更有一種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全詞用鋪敘的手法 ,從尋夢到夢回,層層敷衍 ,節節轉換 ,情景交融,刻畫入微,把寫景 、敘事、抒情打成一片 ,而又前后呼應,段落分明,成功地反映了一個少婦獨處深閨的寂寞心情,是長調中富有韻味的佳作。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和曹溫如都監惠詩(宋·王庭圭)
- 和曹演甫中秋見懷(宋·范純仁)
- 和曹演甫秋日見寄(宋·范純仁)
- 和曹監春晴見寄(唐·李洞)
- 和曹盤齋積雨韻(宋·王柏)
- 和曹職方至日(宋·范純仁)
- 和曹西溆明月樓韻(宋·王柏)
- 和曹顧庵學士湖舟泛雨(清·宋琬)
- 和曹穎甫同年春草四首用王漁洋秋柳韻四首(清末民國初·祝廷華)
- 和曼卿學士明河(宋·韓琦)
- 和曼卿館中夜直(宋·胡宿)
- 和曼叔憩永惠院(宋·韓維)
- 和曼叔昆陽城(宋·韓維)
- 和曼叔靈樹相別(宋·韓維)
- 和曼叔賦斷蓬見別(宋·韓維)
- 和曼叔閒書(宋·范純仁)
- 和曼叔(宋·韓維)
- 和曾丈贈光化令趙元質(宋·王之望)
- 和曾交見報代者(宋·趙抃)
- 和曾令綽買宅貽景仁(宋·韓維)
- 和曾令綽資政西湖見貽(宋·韓維)
- 和曾令綽(宋·韓維)
- 和曾仲共大風折木歌(宋·洪炎)
- 和曾伯容梅詩二首(宋·饒節)
- 和曾體仁賞菊分得人字(清·沈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