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溪亭(唐·戴叔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蘇溪亭(唐·戴叔倫)
七言絕句 押寒韻
七言絕句 押寒韻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評注
《唐詩鑒賞辭典》: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與《蘭溪棹歌》相近。蘇溪在浙江義烏縣附近。
詩中所寫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別之情。「蘇溪亭上草漫漫」,寫出地點和節候。野草茁長,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時節。這時的溪邊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最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別緒,正為下句中的倚闌人渲染了環境氣氛。「誰倚東風十二闌」,以設問的形式,托出倚闌人的形象。在東風吹拂中,斜倚闌干的那人是誰呢?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象《西洲曲》里的人:「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干頭。闌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這位倚闌人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燕子還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雖是眼中之景,卻暗喻著心中之情:游子不歸,紅顏將老。「一汀煙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體描繪。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艷麗的容光,顯得凄楚可憐。這景色具體而婉曲地傳出倚闌人無端的悵惘,不盡的哀愁。如此寫法,使無形之情因之而可見,無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賀鑄《青玉案》詞里的警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可能就是受到這首唐詩的啟發的。
四句詩全是寫景,而景語即情語,情景融渾無跡。詩人描寫暮春景色濃郁而迷蒙,恰和倚闌人沉重而憂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詩韻人情,雋永醇厚。
(徐永年)
詩中所寫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別之情。「蘇溪亭上草漫漫」,寫出地點和節候。野草茁長,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時節。這時的溪邊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最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別緒,正為下句中的倚闌人渲染了環境氣氛。「誰倚東風十二闌」,以設問的形式,托出倚闌人的形象。在東風吹拂中,斜倚闌干的那人是誰呢?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象《西洲曲》里的人:「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干頭。闌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這位倚闌人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燕子還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雖是眼中之景,卻暗喻著心中之情:游子不歸,紅顏將老。「一汀煙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體描繪。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艷麗的容光,顯得凄楚可憐。這景色具體而婉曲地傳出倚闌人無端的悵惘,不盡的哀愁。如此寫法,使無形之情因之而可見,無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賀鑄《青玉案》詞里的警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可能就是受到這首唐詩的啟發的。
四句詩全是寫景,而景語即情語,情景融渾無跡。詩人描寫暮春景色濃郁而迷蒙,恰和倚闌人沉重而憂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詩韻人情,雋永醇厚。
(徐永年)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窗樹(宋·詹初)
- 窗燈(元末明初·李延興)
- 窗花(當代·伯昏子)
- 窗西桃花盛開(宋·朱淑真)
- 窗軒(宋·高鵬飛)
- 窗間戲題(宋·謝枋得)
- 窗間水影鐘仲章見示(元·張仲深)
- 窗間水影(明·胡奎)
- 窗間獨坐(明·吳與弼)
- 窗間(宋·許志仁)
- 窗黑(宋·陸游)
- 窗(宋·丁謂)
- 窘匱中復大雨殊憂悶聞諸僮聚食笑語為賦一絕(宋·鄭剛中)
- 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璟(唐·李白)
- 竄居夜郎雪中杜門數日不出忽郡中送春來始知(宋·王庭圭)
- 窩集行恭和圣制元韻(清·劉綸)
- 窺園有感(明·陶益)
- 窺園梅花二株被日人移植四春園,聞亦枯悴而(清末民國初·許南英)
- 窺園漫興(清末民國初·許南英)
- 窺園(宋·吳則禮)
- 窺園(宋·吳潛)
- 窺園(宋·張耒)
- 窺園(宋·王安石)
- 窺園(宋末元初·陸文圭)
- 窺園(明·龐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