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雜詩七首(清末民國初·繆荃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茅山雜詩七首(清末民國初·繆荃孫)
筍輿曉出城南門,林間小雨時瑽琤。
瞥然蒼翠落我眼,三峰天半相支撐。
近度平原遠高嶺,黃云風卷十萬頃。
琪花瑤草吹異香,其中清絕非人境。
瞥然蒼翠落我眼,三峰天半相支撐。
近度平原遠高嶺,黃云風卷十萬頃。
琪花瑤草吹異香,其中清絕非人境。
其二(清末民國初·繆荃孫)
山石犖確復犖確,入山徑投元符宿。
仙都宋印已見收,圭符尚寶玲瓏玉。
瓊都琳館今蒿萊,前朝經藏成飛灰。
巧石亭荒街夕照,濯龍池淺生蒼苔。
仙都宋印已見收,圭符尚寶玲瓏玉。
瓊都琳館今蒿萊,前朝經藏成飛灰。
巧石亭荒街夕照,濯龍池淺生蒼苔。
其三(清末民國初·繆荃孫)
月華如水吹溶溶,開窗恰對大茅峰。
陰森石壁數千仞,遐舉或與笙鶴逢。
少時意氣洵無兩,瞿唐劍閣頻來往。
今茲投老歸江鄉,咫尺玄都心怯上。
陰森石壁數千仞,遐舉或與笙鶴逢。
少時意氣洵無兩,瞿唐劍閣頻來往。
今茲投老歸江鄉,咫尺玄都心怯上。
其四(清末民國初·繆荃孫)
清磬一聲崇福宮,老柏骨立顯青蔥。
趙碑戴記不可見,俗口競說洪武龍。
山回路轉深林薇,又到許公棲隱地。
景昭大師猶有靈,莓苔濃護貞元字。
趙碑戴記不可見,俗口競說洪武龍。
山回路轉深林薇,又到許公棲隱地。
景昭大師猶有靈,莓苔濃護貞元字。
其五(清末民國初·繆荃孫)
松風四面樓三層,木蘭合抱丹井澄。
神仙高士兩不聞,斯堂轉以宰相稱①。
壁間舊榜慈云護,乾隆香會標名宇。
此是先皇全盛年,道人揮涕猶追訴。
神仙高士兩不聞,斯堂轉以宰相稱①。
壁間舊榜慈云護,乾隆香會標名宇。
此是先皇全盛年,道人揮涕猶追訴。
其六(清末民國初·繆荃孫)
傅子遠從溧水到,青鞋布襪真同調。
誚我疏慵策我起,振衣自愿作前導。
千回百折登峰巔,金壇城郭在眼前。
呼吸真疑帝座連,豪氣直壓孫與錢。
誚我疏慵策我起,振衣自愿作前導。
千回百折登峰巔,金壇城郭在眼前。
呼吸真疑帝座連,豪氣直壓孫與錢。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乙丑九秋高郵將舉行文游臺四賢雅集九百年紀(近現代·施蟄存)
- 乙丑二月予赴貶瓊山蘇令辦自蔚平追路至陸川(宋·李光)
- 乙丑二月出都車中口占(清·郭曾炘)
- 乙丑二月赴行在所寓浪公齋中海棠二盆盛開(清末近現代初·陳曾壽)
- 乙丑五月十四日叛苗陷石阡叔兄巷戰死節余亟(清·嚴永華)
- 乙丑人日感詠桃花(清·林瑛佩)
- 乙丑人日韓寅仲明府訂過蠹閣詩以迎之(明·張萱)
- 乙丑人日(唐·司空圖)
- 乙丑仲冬自寧遠來游陽華(宋·李長庚)
- 乙丑仲夏,挈眷歸江城,寄居毗巷,重九后遷(清·陳式金)
- 乙丑元夕余宅艱避地鏡園張孟奇至自博羅拉諸(明·鄧云霄)
- 乙丑元夕送傅城進士還桂林(明·孫蕡)
- 乙丑元宵恰值余插隊四十周年夜半倚枕賦此(當代·陳仁德)
- 乙丑元日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 乙丑元日口號十首(宋·劉克莊)
- 乙丑元日同寅陽賦(明·何其偉)
- 乙丑元日喜伯遠至時方新被福建鹽運迂道歸南(清末近現代初·王易)
- 乙丑元日大雪自飲至醉遂呼王山人過尚志家痛(明·徐渭)
- 乙丑元日壽昌拜表(宋末元初·陳杰)
- 乙丑元日試筆(明·王世貞)
- 乙丑元日闕門瞻望(明·李英)
- 乙丑元日(宋·陸游)
- 乙丑元日(明·李孫宸)
- 乙丑元日(明·林熙春)
- 乙丑元旦避兵禍于山莊作四首(清末民國初·徐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