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浐水送別(唐·韓琮)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莫春浐水送別(唐·韓琮)
七言絕句 押庚韻
七言絕句 押庚韻
題注:一作暮春送客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①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評注
《唐詩品匯》:
謝云:人物有盡,流水無窮,自唐有宮闕以來,不知經幾年、過幾人,而宮前流水只此如故(末二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何仲德為熔意體。敖英曰:日暮途窮之客,聞此詩不無愴然。唐汝詢曰:人生過客,別離豈足多恨!胡次焱曰:此「年光」指閱世者而言,若今日復為后日之古,亦何嘗盡哉!
《網師園唐詩箋》:勖以及時努力(末二句下)。
《歷代詩法》:山水花鳥,原供才人筆底驅使,但要安頓得法耳……此首結法又是一樣,說水愈覺其妙,讀者可以參觀而靜悟也。
《詩境淺說續編》:題雖送別,而全首詩意全不在此。第二句已有秦宮漢殿、興亡今古之懷。四句,更寄慨無窮,年光冉冉,難揮落日之戈,逝水滔滔,孰鼓回瀾之力?何其意之超而音之悲耶!
《唐人絕句精華》:此詩因送客出城,忽睹暮靄蒼茫中之宮闕,覺其中消逝了無限興亡往事,乃感于人世光陰,皆從無形無朕中流盡,故有三四句。讀之知詩人對此感慨甚深,與李商隱登樂游原而傷好景難常,可謂異曲同工。蓋晚唐衰微景象,激刺著詩人心情,而有此反映也。
《唐詩鑒賞辭典》:歷來送別詩多言離愁別恨,甚至涕泗交流。韓琮此詩則匠心獨運,撇開柔情,著重摛「古今情」。這就不落俗套,別具新意。
「綠暗紅稀出鳳城」。序值春杪,已是葉茂枝繁,故說「綠暗」;也已花飛卉謝,故說「紅稀」。詩人選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郁。「鳳城」,指京城。友人辭「鳳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別,心情很不平靜。
「暮云樓閣古今情」。當此驪歌唱晚,夕陽銜山之際,引領遙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悠然聯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宮殿(「樓閣」一本作「宮闕」),「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油然興起「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樓閣又映襯著帝京的繁華,也將慨然勾起「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惆悵。總之,作者此時腦際翻騰著種種激情──契闊離別之情,憂國憂民之情,以及壯志未酬之情,而這些復雜交織的心情,又都從魏闕灑滿斜暉的暮景下透出,隱然有夕陽雖好,已近黃昏,唐室式微,搖搖欲墜之感。歷代興亡,茫茫百感,一時交集,萃于筆端,俱由這「古今情」三字含蘊了。
還是這個「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行人」指面前送別的遠行之人。「宮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藍田縣西南秦嶺,北流匯諸水,又東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繞大明宮而過,再入渭水東去,故云。這「不舍晝夜,逝者如斯」的宮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遠行人的客愁,所以詩人特地提醒說:「行人莫聽宮前水」。「聽」字表明不忍聽又無法不聽,只好勸其莫聽,何以故?答曰:「流盡年光是此聲」。古往今來,多少有才之人,為跨越宮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窮經,輕擲韶華;古往今來,多少有為之人,為跨越宮前水干祿仕進,而拜倒皇宮階下,屈辱一生;古往今來,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馳騁沙場,立下不朽功勛,終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權,致使「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空死牖下。正是這條宮前水,不僅流盡了千千萬萬有才、有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盡了腐朽沒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國運。正如辛棄疾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說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詞汪茫,韓詩杳渺,其長吁浩嘆,則異曲同工。
這首送別詩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寫得蘊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態,把錯綜復雜的隱情,友情,人世滄桑之情,天下興亡之情,一古腦兒概括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衰颯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藝術效果。詩的結構也是圍繞「古今情」為軸線,首句蓄勢,次句輕點,三、四句濃染。詩意內涵深廣,韻味悠長,令人讀后回味無窮。
(馬君驊)
「綠暗紅稀出鳳城」。序值春杪,已是葉茂枝繁,故說「綠暗」;也已花飛卉謝,故說「紅稀」。詩人選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郁。「鳳城」,指京城。友人辭「鳳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別,心情很不平靜。
「暮云樓閣古今情」。當此驪歌唱晚,夕陽銜山之際,引領遙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悠然聯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宮殿(「樓閣」一本作「宮闕」),「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油然興起「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樓閣又映襯著帝京的繁華,也將慨然勾起「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惆悵。總之,作者此時腦際翻騰著種種激情──契闊離別之情,憂國憂民之情,以及壯志未酬之情,而這些復雜交織的心情,又都從魏闕灑滿斜暉的暮景下透出,隱然有夕陽雖好,已近黃昏,唐室式微,搖搖欲墜之感。歷代興亡,茫茫百感,一時交集,萃于筆端,俱由這「古今情」三字含蘊了。
還是這個「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行人」指面前送別的遠行之人。「宮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藍田縣西南秦嶺,北流匯諸水,又東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繞大明宮而過,再入渭水東去,故云。這「不舍晝夜,逝者如斯」的宮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遠行人的客愁,所以詩人特地提醒說:「行人莫聽宮前水」。「聽」字表明不忍聽又無法不聽,只好勸其莫聽,何以故?答曰:「流盡年光是此聲」。古往今來,多少有才之人,為跨越宮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窮經,輕擲韶華;古往今來,多少有為之人,為跨越宮前水干祿仕進,而拜倒皇宮階下,屈辱一生;古往今來,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馳騁沙場,立下不朽功勛,終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權,致使「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空死牖下。正是這條宮前水,不僅流盡了千千萬萬有才、有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盡了腐朽沒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國運。正如辛棄疾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說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詞汪茫,韓詩杳渺,其長吁浩嘆,則異曲同工。
這首送別詩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寫得蘊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態,把錯綜復雜的隱情,友情,人世滄桑之情,天下興亡之情,一古腦兒概括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衰颯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藝術效果。詩的結構也是圍繞「古今情」為軸線,首句蓄勢,次句輕點,三、四句濃染。詩意內涵深廣,韻味悠長,令人讀后回味無窮。
(馬君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