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蟲豸詩 巴蛇三首 其一(唐·元稹)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蟲豸詩 巴蛇三首 其一(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麻韻  
題注:七篇,并序
總序:天之居物于地也,有獸宜山宜穴,魚宜水宜泥,鳥宜木宜洲,蟲宜草宜腐穢。風雨會而寒暑時,山川正而原野平衍,然后郛闬屋室以州之人之宜(郛闬:意謂筑起城墻。郛,外城。闬,里巷之門。《說文·門部》:「闬,閭也。汝南平輿里門曰闬。」),人不得其宜,而之鳥獸蟲魚之所宜,非蟲魚獸鳥之罪也。然而自非圣賢,人失所宜,未嘗無不得宜之嘆云。始辛卯年(辛卯歲:即元和六年。元稹元和五年貶為江陵士曹參軍,而此云六年,疑元稹事后誤記。),予掾荊州之地,洲渚濕墊,其動物宜介(介:指有甲殼之昆蟲或水族。《呂氏春秋·孟冬紀》:「其蟲介,其音羽。」高誘注:「介,甲也。」),其毛物宜翅羽。予所舍,又荊州樹木洲渚處,晝夜常有翅羽百族鬧,心不得閑靜,因為《有鳥》二十章以自達(達:盧校「疑遣」,似是。)。又數年,司馬通川郡(通川郡:川,原作「州」,據蜀本、盧本及《舊唐書·地理二》改。《通典·州郡五·古梁州上·通州》:「西魏改為通州(原注:以居四達之路,故改)。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置通川郡。大唐因之。」州曰通州,郡曰通川,其實一也。),通之地,叢穢卑褊,烝瘴陰郁,焰為蟲蛇,備有辛螫(辛蟄:原指毒蟲刺蟄人,此喻指荼毒,虐害。)。蛇之毒百,而鼻褰者尤之(鼻褰:謂毒蛇之鼻向上。參下篇《巴蛇》。)。蟲之輩亦百,而虻、蟆音莫、浮塵、蜘蛛、蟻子、蛒蜂之類,最甚害人。其土民具能攻其所毒,亦往往合于方籍(方籍:醫書。方,藥方。),不知者,遭輒死(遭:盧本、楊本、全詩作「毒」。)。予因賦其七蟲為二十一章,別為序,以備瑣細之形狀,而盡藥石之所宜(藥石:藥劑與砭石,此泛指藥物。),庶亦叔敖之意焉(叔敖之意:孫叔敖,春秋楚國人,年少而心仁。嘗遇兩頭蛇,畏他人重見而喪生,殺蛇而埋之,時人以為積陰德必有善報。事詳漢賈誼《新書·春秋》。)
巴蛇三首序:巴之蛇百類,其大蟒,其毒褰鼻(褰鼻:白花蛇之別稱。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下:「《本草》載,白花蛇一名褰鼻蛇,生南地及蜀郡諸山中,九月十日采捕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一·白花蛇》:「蘄蛇,褰鼻蛇。」【釋名】引寇宗奭曰:「諸蛇鼻向下,獨此鼻向上,背有方勝花文,以此得名。」)。蟒,人常不見;褰鼻,常遭之。毒人則毛發皆豎起,飲溪澗而泥沙盡沸。驗方云:攻巨蟒用雄黃煙(雄黃:礦物名,亦名雞冠石,橘黃色,有光澤,中醫用作解毒殺蟲藥。晉葛洪《抱樸子·登涉》:「昔圓丘多大蛇,又生好藥,黃帝將登焉,廣成子教之佩雄黃,而眾蛇皆去。」),被其腦則裂(被:蜀本、盧本作「破」。),而鷣鳥能食其小者(鷣鳥:亦稱負雀,鷂之別稱。《爾雅·釋鳥》:「鷣,負雀。」郭璞注:「鷣,鷂也。江南呼之為鷣,善捉雀,因名之。」)。巴無是物,其民常用禁術制之(禁術:巫術符咒之法。《后漢書·徐登傳》:「登乃禁溪水,水為不流。炳復次禁枯樹,樹即生荑。」),尤效。
引用典故:叔敖瘞 
巴蛇千種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翻紅燄,盤身蹙白花。
噴人豎毛發,飲浪沸泥沙。
欲學叔敖瘞,其如多似麻。
  巴蛇三首 其二(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東韻
題注:七篇,并序
越嶺南濱海,武都西隱
雄黃假名石,鷣鳥遠難籠。
詎有隳腸計,應無破腦功。
巴山晝昏黑,妖霧毒濛濛。
  巴蛇三首 其三(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先韻
題注:七篇,并序
引用典故:劍飛 
漢帝斬蛇劍,晉時燒上天
自茲繁巨蟒,往往壽千年。
白晝遮長道,青溪蒸毒煙。
戰龍蒼海外,平地血浮船
  蛒蜂(三首:蜀本無,楊本、董本、全詩作小字)三首 其一(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冬韻
蛒,蜂類而大,巢在褰鼻蛇穴下(褰鼻蛇:見本卷《巴蛇三首》注[1]。),故毒螫倍諸蜂蠆(蜂蠆:蜂與蠆,均為有毒刺之蟄蟲。)。中手足輒斷落,及心胸則圯裂,用它蜂中人之方療之,不能愈。巴人往往持禁以制之(禁:指禁術,巫術符咒之法。《后漢書·徐登傳》:「登乃禁溪水,水為不流。炳復次禁枯樹,樹即生荑。」),則差(差:病愈,后作瘥。漢揚雄《方言》卷三:「差,間,知愈也。南楚病愈者謂之差。」)
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
近樹禽垂翅,依原獸絕蹤。
微遭斷手足,厚毒破心胸。
昔甚招魂句,那知眼自逢。
  蛒蜂三首 其二(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真韻
梨笑清都月,蜂游紫殿春
構脾分部伍,嚼蕊奉君親
翅羽頗同類,心神固異倫。
安知人世里,不有噬人人?
  蛒蜂三首 其三(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魚韻
蘭蕙本同畹,蜂蛇亦雜居。
害心俱毒螫,妖燄兩吹噓。
雷蟄吞噬止,枯焚巢穴除。
可憐相濟惡,勿謂禍無馀。
  蜘蛛(三首:蜀本無,楊本、董本、全詩作小字。清朱芾煌嘗擬此作)三首 其一(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歌韻
巴蜘蛛大而毒,其甚者,身運數寸(運:原作「邊」,據蜀本、盧本改。),而踦長數倍其身(踦:腳脛。《集韻·紙韻》:「踦,足脛也。」),網羅竹柏盡死。中人,瘡痏潗濕,且痛癢倍常。用雄黃苦酒涂所齧(雄黃:礦物名,亦名雞冠石,橘黃色,有光澤,中醫用作解毒殺蟲藥。晉葛洪《抱樸子·登涉》:「昔圓丘多大蛇,又生好藥,黃帝將登焉,廣成子教之佩雄黃,而眾蛇皆去。」),仍用鼠婦蟲食其絲(鼠婦蟲:亦作蛜蜮、伊威,體形橢圓,胸部有環節七,每節有足一對,棲于陰濕壁角處。《詩·豳風·東山》:「伊威在室,蟏蛸在戶。」三國吳陸璣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似白魚者也。」),盡,輒愈。療不速,絲及心而療,不及矣。
蜘蛛天下足,巴蜀就中多。
縫隙容長踦,虛空織橫羅。
縈纏傷竹柏,吞噬及蟲蛾。
為送佳人喜,珠櫳無奈何
  蜘蛛三首 其二(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真韻
網密將求食,絲斜誤著人。
因依方紀緒,掛罥遂容身。
截道蟬冠礙,漫天玉露頻。
兒童憐小巧,漸欲及車輪
  蜘蛛三首 其三(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支韻
稚子憐圓網,佳人祝喜絲。
那知緣暗隙,忽被齧柔肌。
毒腠攻猶易,焚心療恐遲。
看看長祅緒,和扁欲漣洏
  蟻子(三首:蜀本無,楊本、董本、全詩作小字)三首 其一(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巴蟻眾而善攻櫟棟,往往木容完具,而心節朽壞。屋居者不省其微,而禍成傾壓。
蟻子生無處,偏因濕處生。
陰霪煩擾攘,拾粒苦嚶
床上主人病,耳中虛藏鳴。
雷霆翻不省,聞汝作牛聲
  蟻子三首 其二(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庚韻
時術功雖細,年深禍亦成。
攻穿漏江海,噆食困蛟鯨
敢憚榱蠹,深藏柱石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輕。
  蟻子三首 其三(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支韻
攘攘終朝見,悠悠卒歲疑。
詎能分牝牡,焉得有蝝蚳
徙市竟何意,生涯都幾時。
巢由或逢我,應似我相期。
  蟆子(三首:蜀本、楊本、董本、全詩作小字)三首 其一(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虞韻
蟆,蚊類也。其實黑而小,不礙紗縠,夜伏而晝飛,聞柏煙與麝香輒去。蚊蟆與浮塵,皆巴蛇鱗中之細蟲耳,故齧人成瘡,秋夏不愈,膏楸葉而傅之(膏:謂把楸葉搗碎制成膏狀之物。),則差(差:見本卷《蛒蜂三首》注[5]。)
蟆子微于蚋,朝繁夜則無。
毫端生羽翼,針喙噆肌膚。
暗毒應難免,羸形日漸枯。
將身遠相就,不敢恨非辜。
  蟆子三首 其二(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真韻
晦景權藏毒,明時敢噬人。
不勞生詬怒,祗足助酸辛。
隼眥看無物,蛇軀庇有鱗。
天方芻狗我,甘與爾相親。
  蟆子三首 其三(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陽韻
有口深堪異,趨時詎可量。
誰令通鼻息,何故辨馨香。
沈水來滄海,崇蘭泛露光
那能枉焚爇,爾眾我微茫。
  浮塵子三(三首:蜀本、楊本、董本、全詩作小字)首 其一(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微韻
浮塵,蟆類也,其實微不可見,與塵相浮而上下。人苦之,往往蒙絮衣自蔽,而浮塵輒能通透及人肌膚。亦巢巴蛇鱗中,故攻之用前術。
可嘆浮塵子,纖埃喻此微。
寧論隔紗幌,并解透綿衣
有毒能成痏,無聲不見飛。
病來雙眼暗,何計辨雰霏。
  浮塵子三首 其二(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真韻
乍可巢蚊睫,胡為附蟒鱗。
已微于蠢蠢,仍害及仁人
動植皆分命,毫芒亦是身。
哀哉此幽物,生死敵浮塵。
  浮塵子三首 其三(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灰韻
但覺皮膚憯,安知瑣細來。
因風吹薄霧,向日誤輕埃。
暗齧堪銷骨,潛飛有禍胎。
然無防備處,留待雪霜摧。
  (三首:蜀本、楊本、董本、全詩作小字)虻三首 其一(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巴山谷間春秋常雨,自五六月至八九月,雨則多虻,道路群飛,噬馬牛血及蹄角(及:至,到。《廣雅·釋詁一》:「及,至也。」),旦暮尤極繁多。人常用日中時趣程(趣:古代趣與趨通用,謂快步走。《漢書·賈誼傳》:「行以鸞和,步中《采齊》,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顏師古注:「趣,讀曰趨。趨,疾步也。」),逮雪霜而后盡。其齧人,痛劇浮、蟆(浮蟆:浮塵子與蟆子之并稱。),而不能毒留肌,故無療術。
陰深山有瘴,濕墊草多虻。
眾噬錐刀毒,群飛風雨聲。
汗粘瘡痏痛,日曝苦辛行。
飽爾蛆殘腹,安知天地情。
  虻三首 其二(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文韻
千山溪沸石,六月火燒云。
自顧生無類,那堪毒有群。
搏牛皮若截,噬馬血成文。
蹄角尚如此,肌膚安可云。
  虻三首 其三(唐·元稹)
  五言律詩 押蒸韻
辛螫終非久,炎涼本遞興。
秋風自天落,夏蘗與霜澄
一鏡開潭面,千鋒露石棱。
氣平蟲豸死,云路好攀登。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