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宋·李清照)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蝶戀花(宋·李清照)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長山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人道山長山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評注
詞作當寫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時趙明誠為萊州守,李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中宿昌樂縣驛館時寄給其家鄉姊妹的。它通過詞人自青州赴萊州途中的感受,表達她希望姐妹寄書東萊、互相聯系的深厚感情。
「淚濕羅衣脂粉滿」,詞作開首詞人即直陳送別的難分難舍場面。詞人抓住姊妹送別的兩個典型細節來作文章:「淚」和「脂粉」,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自己無限的傷感。次寫「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熱淚縱橫,猶無法表達姊妹離別時的千般別恨,萬種離情,似唯有發之于聲,方能道盡惜別之痛,難分難舍之情。「四疊陽關」,蘇軾《論三疊歌法》中的說法可參為注解:「舊傳《陽關》三疊,然今世歌者,每句再疊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若每句三唱,以應三疊之說,則叢然無復節奏。余在密州,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州,偶得樂天《對酒》云:‘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注云:‘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若一句再疊,則此句為第五聲;今為第四聲,則第一句不疊審矣。」由此觀之,「四疊陽關」的說法無誤。「千千遍」則以夸張手法,極力渲染離別場面之難堪。值得注意的是,詞人寫姊妹的別離場面,竟用如此豪宕的筆觸,一來表現了詞人的筆力縱橫,頗具恣放特色,在其《鳳凰臺上憶吹簫》一詞中有「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似同出一機杼;二亦展現了詞人感情的深摯。「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詞人的筆觸在結拍處一折,紛亂的思緒又轉回現實。臨別之際,姊妹們說此行路途遙遙,山長水遠,而今自己已行至「山斷」之處,不僅離姊妹們更加遙遠了,而且又逢上了蕭蕭夜雨,淅淅瀝瀝煩人心境,自己又獨處孤館,更是愁上加愁。詞作上片從先回想,后抒寫現實,從遠及近,詞脈清晰。
下片,詞人的思緒又回到離別時的場景,但筆觸則集中抒寫自己當時的心境。「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直陳自己在臨別之際,由于極度傷感,心緒不寧,以致在餞別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淺也沒有印象。詞人以這一典型細節,真切而又形象地展現了當時難別的心境,同時也是「方寸亂」的最佳注釋。歇拍二句:「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詞人的思緒依然飄蕩在那令人難忘的別離場合,但詞作的筆力卻陡地一振,奏出與前面決然不同的充滿亮色的音符。詞人告慰姊妹們,東萊并不象蓬萊那么遙遠,只要魚雁頻傳,音訊常通,姊妹們還是如同廝守在一起。詞作至此,已不僅僅表現的是離情別緒,更表現了詞人深摯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蓬萊」,傳說中的仙山。李商隱《無題》詩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本詞不僅有李清照詞作特有的抒寫心理細膩、敏感的特點,更有筆力健肝、恣放的特色。以此特色來寫離別之情,對一個女詞人來說,尤顯難能可貴。(文潛 少鳴)
「淚濕羅衣脂粉滿」,詞作開首詞人即直陳送別的難分難舍場面。詞人抓住姊妹送別的兩個典型細節來作文章:「淚」和「脂粉」,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自己無限的傷感。次寫「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熱淚縱橫,猶無法表達姊妹離別時的千般別恨,萬種離情,似唯有發之于聲,方能道盡惜別之痛,難分難舍之情。「四疊陽關」,蘇軾《論三疊歌法》中的說法可參為注解:「舊傳《陽關》三疊,然今世歌者,每句再疊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若每句三唱,以應三疊之說,則叢然無復節奏。余在密州,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州,偶得樂天《對酒》云:‘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注云:‘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若一句再疊,則此句為第五聲;今為第四聲,則第一句不疊審矣。」由此觀之,「四疊陽關」的說法無誤。「千千遍」則以夸張手法,極力渲染離別場面之難堪。值得注意的是,詞人寫姊妹的別離場面,竟用如此豪宕的筆觸,一來表現了詞人的筆力縱橫,頗具恣放特色,在其《鳳凰臺上憶吹簫》一詞中有「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似同出一機杼;二亦展現了詞人感情的深摯。「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詞人的筆觸在結拍處一折,紛亂的思緒又轉回現實。臨別之際,姊妹們說此行路途遙遙,山長水遠,而今自己已行至「山斷」之處,不僅離姊妹們更加遙遠了,而且又逢上了蕭蕭夜雨,淅淅瀝瀝煩人心境,自己又獨處孤館,更是愁上加愁。詞作上片從先回想,后抒寫現實,從遠及近,詞脈清晰。
下片,詞人的思緒又回到離別時的場景,但筆觸則集中抒寫自己當時的心境。「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直陳自己在臨別之際,由于極度傷感,心緒不寧,以致在餞別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淺也沒有印象。詞人以這一典型細節,真切而又形象地展現了當時難別的心境,同時也是「方寸亂」的最佳注釋。歇拍二句:「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詞人的思緒依然飄蕩在那令人難忘的別離場合,但詞作的筆力卻陡地一振,奏出與前面決然不同的充滿亮色的音符。詞人告慰姊妹們,東萊并不象蓬萊那么遙遠,只要魚雁頻傳,音訊常通,姊妹們還是如同廝守在一起。詞作至此,已不僅僅表現的是離情別緒,更表現了詞人深摯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蓬萊」,傳說中的仙山。李商隱《無題》詩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本詞不僅有李清照詞作特有的抒寫心理細膩、敏感的特點,更有筆力健肝、恣放的特色。以此特色來寫離別之情,對一個女詞人來說,尤顯難能可貴。(文潛 少鳴)
蝶戀花 其二 離情(宋·李清照)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評注
這是一首思婦之詞,也是易安詞中的另類,有較變的閨閣之氣,為宋閨秀詞之冠。
這首詞的母題是婉約詞家常用的良辰美景和離懷別苦,然而經過作者的一番濃縮醇化,卻釀出了新意。
「暖雨晴風初破凍」點出時為景色宜人后初春。緊承破題的「柳眼梅腮」,也可以稱得上「易安奇句」,此句意蘊豐富,一語雙關,既補充起句的景語,又極為簡練地刻畫出了一個思婦的形象。正是這個姣好的形象,被離愁折磨得坐臥不安如癡如迷。
從「酒意詩情誰與共」一句推斷,所思之人,必定是其丈夫了 。李清照的首詞是說,即使柳萌梅綻,景色誘人,作者也無心觀賞,面對大好春光,沒有親人陪伴,只得獨自傷心流淚。宜人的美景、華貴的服飾,她全然不顧,在「暖雨晴風」的天氣里,意無情無緒地斜靠在枕頭上,任憑「淚融殘粉花鈿重」、「枕損釵頭鳳」這首詞的感情真摯而細膩,形象鮮明而生動,真切地表達了閨中少婦的思夫之情。
結句「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被稱為「入神之句 」,詞意含蓄傳神,思婦形象清晰肖妙,頗有意趣。相傳燈花為喜事的預兆。思婦手弄燈花,比她矢口訴說思念親人的心事,更耐人尋味,更富感染力。盼人不歸,主人公自然會感到失望和凄苦,這又可以加深上片的「酒意詩情誰與共」的反詰語意,使主題的表達更深沉含蓄。
這是一首正宗的婉約派詞作,特別是「淚融殘粉花鈿重」以及「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攲斜,枕損釵頭鳳」等句可以和最典型的婉約詞相類。不過,這首詞寫得蘊藉而不攲靡,妍婉而不任巧,不失易安詞的清新淺易之風致。
這首詞的母題是婉約詞家常用的良辰美景和離懷別苦,然而經過作者的一番濃縮醇化,卻釀出了新意。
「暖雨晴風初破凍」點出時為景色宜人后初春。緊承破題的「柳眼梅腮」,也可以稱得上「易安奇句」,此句意蘊豐富,一語雙關,既補充起句的景語,又極為簡練地刻畫出了一個思婦的形象。正是這個姣好的形象,被離愁折磨得坐臥不安如癡如迷。
從「酒意詩情誰與共」一句推斷,所思之人,必定是其丈夫了 。李清照的首詞是說,即使柳萌梅綻,景色誘人,作者也無心觀賞,面對大好春光,沒有親人陪伴,只得獨自傷心流淚。宜人的美景、華貴的服飾,她全然不顧,在「暖雨晴風」的天氣里,意無情無緒地斜靠在枕頭上,任憑「淚融殘粉花鈿重」、「枕損釵頭鳳」這首詞的感情真摯而細膩,形象鮮明而生動,真切地表達了閨中少婦的思夫之情。
結句「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被稱為「入神之句 」,詞意含蓄傳神,思婦形象清晰肖妙,頗有意趣。相傳燈花為喜事的預兆。思婦手弄燈花,比她矢口訴說思念親人的心事,更耐人尋味,更富感染力。盼人不歸,主人公自然會感到失望和凄苦,這又可以加深上片的「酒意詩情誰與共」的反詰語意,使主題的表達更深沉含蓄。
這是一首正宗的婉約派詞作,特別是「淚融殘粉花鈿重」以及「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攲斜,枕損釵頭鳳」等句可以和最典型的婉約詞相類。不過,這首詞寫得蘊藉而不攲靡,妍婉而不任巧,不失易安詞的清新淺易之風致。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同子與過善果寺訪吳約卿時濮陽二蘇在席得臺(明·黎民表)
- 同子嚴初夏飲山閤(宋·趙汝燧)
- 同子中兄游龍須吉祥善生諸寺歸至柞樹渡大風(宋·周必大)
- 同子喬棲霞寺待月作(清·李秉禮)
- 同子佩過狼山駱賓王墓(當代·吳金水)
- 同子充浚仲游北山夜宿覺慈院(元末明初·戴良)
- 同子充游堯祠見交代李行正詩追用李太白舊韻(宋·葛勝仲)
- 同子興賦雪中折帶冰梅(宋·陶夢桂)
- 同子華仲連二兄游湖(宋·韓維)
- 同子華兄象之宿資福院(宋·韓維)
- 同子唯賦水車(元·袁桷)
- 同子忠上西樓(宋·鄭俠)
- 同子忠登牛首山(明·溫純)
- 同子成游說經臺(明·溫純)
- 同子文材翁子直蕭巨濟中元夜東園望月二首(宋·楊萬里)
- 同子朋仲良由大小石樓至泉源福地(明·歐大任)
- 同子椿游三品石詩井尋三閣故基久之因以次韻(宋·李之儀)
- 同子毅弟早起至岱頂(清·何紹基)
- 同子永和貝元復春日韻(宋·李洪)
- 同子瞻和趙伯充團練(宋·黃庭堅)
- 同子瞻次梅圣俞舊韻題鄉舍木山(宋·蘇轍)
- 同子瞻次過遠重字韻(宋·蘇轍)
- 同子瞻泛汴泗得漁酒二詠 其一(宋·蘇轍)
- 同子瞻泛汴泗得漁酒二詠 其二(宋·蘇轍)
- 同子瞻端午日游諸寺賦得深字(宋·秦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