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西河 金陵(大石調)(宋·周邦彥)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西河 金陵(大石調)(宋·周邦彥)  
佳麗地。
南朝盛事誰記。
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
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舊跡郁蒼蒼,霧沈半壘。
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
想依稀、王謝鄰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
評注
此詞系隱括劉禹錫《石頭城》和《烏衣巷》二詩而成。詞中詠史情古,抒情寄慨,以鋪寫景物抒發人事代謝古今滄桑的感慨。作者在詞中化用前人詩句為己所用,以己筆寫己情,把劉禹錫原詩中生動具體的形象——山川、草木、風潮、月、燕等,融入自己的感觸。用「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體,從容不迫地一一道來,使人更覺真實可感。
上片一開始就突兀橫空而出,點明六代故都金陵是一個「佳麗地」,這一句是從謝朓《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中來,既切金陵,又令人渾然不覺。結尾卻又言簡意賅的描寫燕子的呢喃話舊,時間、地點是在「斜陽里」的故都。以繁華始,以蕭瑟終,全詞情景的基調就這樣顯示了。經過詞人運用了峰回路轉、若斷若續的手法,金陵的一幅滄桑圖景刻畫得深切感人 。陳廷焯評周邦彥有云:「美成詞有前后若不相蒙者 ,正是頓挫之妙。」(《白雨齋詞話》卷一)頓挫的特色,在這篇懷古詞中最為明顯。作者在懷古,著眼點是六朝舊事,歷史興亡之感總括于「南朝感事誰記 」一句中。下面分別作點染。「山圍」四句化用劉禹錫《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詩意。「莫愁艇子曾系」從古樂府《莫愁樂》「艇子打兩槳 ,催送莫愁來」句中化出,也切合金陵之地。曾經系過曾愁佳麗的游艇,斷崖倒樹,觸目荒涼,「空余舊跡」。接著,詞人化用劉禹錫「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墻來」的詩境,傷心東望,淮水蒼茫,不禁回想起昔時盛事,如酒簾飄飄,樂鼓咚咚,當時長街的一片喧鬧景象,如今「酒旗戲鼓甚處市 」這正是續而又斷 。最后,詞人化用了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的詩境 ,借燕子的訴說興亡,表現了「盛事 」也許仍然可記,「舊跡」也許仍然可憑。這便是斷而再續。
詞的第二部分以密為主,在前面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勾勒 :「從前面圍繞「故國」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斷崖樹」,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從前面的「清江」,引出后面的「淮水」」再從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霧中「 半壘」和月下「女嬙」。鏡頭漸次拉近,到了第三部分 ,畫面突出的就只是特寫鏡頭:一對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燕子正在相對呢喃。小小飛禽的的對話,可以說刻畫入微,密而又密。「相對」,是指燕子與燕子相對,盡管它們的呢喃本無深意,然而在詞人聽來看來,卻為它們的「不知何世」而倍增興亡之感。
此詞與王安石《桂枝香》堪稱雙璧,為懷古詞中的佳作。全詞不直寫歷史事件,不加些許議論,純以景寫情 。作者寫景時疏密相間 ,既有烏瞰,又有特寫;既有遠景、中景,又有近景,整首詞疏朗而又細密,藝術效果極佳。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