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解悶十二首(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解悶十二首(唐·杜甫)
  押魚韻  
草閣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飛初。
山禽引子哺紅果,溪友得錢留白魚。
評注
《唐詩歸》
鐘云:「溪友」二字,即「野老爭席」之意,或作「溪女」,則膚且近矣(末句下)。
《杜詩詳注》
前二首,即事興感,此從夔州風景敘起。上二句,山水對言。山禽引子,山間之景;溪友留魚,江邊之事。
《讀杜心解》
「留」字逸甚。
《杜詩鏡銓》
寫得色色有致(「山禽引子」二句下)。
   其二(唐·杜甫)
  押尤韻
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流
評注
《杜詩詳注》
朱注:時有胡商下揚州,來別,因道其事。
《讀杜心解》
因人動興。「離別」,商自與其徒別耳。朱注以為「來別」,太泥。
《杜詩鏡銓》
此預思解悶。
   其三(唐·杜甫)
  押尤韻
一辭故國十經秋,每見秋瓜憶故丘(一作侯)
今日南(一作東)湖采薇蕨,何人為覓鄭瓜(一作袁)(原注:今鄭秘書審)
評注
《唐詩廣選》
劉會孟曰:因瓜憶鄭審,為金陵有瓜州,號鄭瓜州,皆詞人跌蕩之態,亦多類此。
《杜詩說》
此詩二「故」字、二「秋」字、二「瓜」字,連環鉤搭,亦絕句弄筆之法。大家時一為之耳。
《讀杜心解》
「憶故丘」,因而憶鄭監。鄭監長安所居,與故丘近也。今公在夔府,鄭在南湖,彼此離鄉,故云爾。
《杜詩鏡銓》
「故」、「秋」、「瓜」字特重見致(首二句下)。
   其四(唐·杜甫)
  押東韻
引用典故:滄浪 曹劉 何范 
沈范早知何水部,曹劉不待薛郎中
獨當省署開文苑,兼泛滄浪學釣翁。
   其五(唐·杜甫)
  押支韻
李陵蘇武是吾師,孟子論文更不疑
一飯未曾留俗客,數篇今見古人詩。
評注
《詩箋》
少陵云:「李陵蘇武是吾師。」少陵沉雄頓挫,與蘇、李淡宕一派殊不相類,乃知古人師資,不在形聲相似,但以氣味相取。
《杜詩詳注》
此懷孟云卿也,「蘇、李吾師」,此述其論詩。「今見古人」,此稱其作詩。便知云卿詩格,獨能力追西漢。
《讀杜心解》
「數篇今見」,乃孟子自為詩。服其議論,而美其風雅也。
《杜詩鏡銓》
五首(「沈范早知何水部」、「李陵蘇武是吾師」等)皆懷詩人,而兼及自寫。
   其六(唐·杜甫)
  押先韻
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
即今耆舊無新語,漫釣槎頭縮頸鳊。
評注
《苕溪漁隱叢話》
《解悶》云:「復憶襄陽孟浩然……漫釣槎頭縮項鳊。」《襄陽耆舊傳》:峴山下,漢水中,出鳊魚,味極肥美,常禁人采捕,以槎斷水,因謂之「槎頭鳊」。……孟浩然嘗有詩云:「試垂竹竿釣,果得槎頭鳊。」用此事也。苕溪漁隱曰:山谷以今時人名入詩句,蓋取法于少陵。少陵詩云:「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蔓寒藤。」又云:「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之類是也。
《杜詩詳注》
上二,憶其詩句;下二,嘆其人亡。新句無聞,而徒然把釣,則耆舊為之一空矣。「槎頭縮項鳊」,即用浩然句。孟詩:「鳥泊隨陽雁,魚藏縮項鳊。」又:「試垂竹竿釣,果得槎頭鳊。」此獨記名,以別于(孟)云卿。
《劍溪說詩》
東坡言:「孟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爾。」顧老杜詩曰:「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又曰:「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孟詩在子美意中居何等也?
《唐宋詩醇》
王士禛曰:子美與孟浩然詩不同調,此詩可謂具眼,次篇(按即「不見高人王右丞」)亦具眼,公論古人不必茍同也。
《讀杜心解》
耆舊新語,孟已獨漱其芳,今無能為者,漫以把釣之逸致方之而已。
   其七(唐·杜甫)
  押侵韻
引用典故:兩謝 
陶冶性靈在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
評注
《苕溪漁隱叢話》
韓子蒼云:東坡嘗語參僚曰:如老杜云「新詩改罷自長吟」者,乃知此老用心甚苦,后人不復見其剞劂,但稱其渾厚耳。
《杜臆》
「陶冶性靈」,乃此公實得語,然非「用心」不可。……「改罷長吟」,此用心之所得,得詩之趣,斯得詩之益矣。公謂李白佳句「似陰鏗」,論者謂公有不滿白之意,試讀此詩,豈其然乎?
《讀杜心解》
自言攻苦如此。鹵莽其學殖者,可以矍然矣。「將」字與「縱之將圣」「將」字,同一微婉。
《杜詩鏡銓》
將自己插在中間,杜每有此章法(「陶治性靈」二句下)。邵云:此老苦心乃爾,后人草草何耶?
《石洲詩話》
「孰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言欲以大小謝之性靈而兼學陰、何之苦詣也。「二謝」只作性靈一邊人看,「陰何」只作苦心鍛煉一邊人看,似乎公之自命,乃欲兼而有之,亦初非真欲學陰、何,亦初非真自許為二謝也。正須善會。
《浪跡叢談》
(蘇齋)師曰:杜言:「孰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此二句必一氣讀乃明山也。所賴乎陶冶性靈者,夫豈謂僅恃我之能事以為陶冶乎!僅恃在我之能事以為陶冶性靈,其必至于專騁才力,而不衷諸節制之方,雖杜公之精詣,亦不敢也。所以新詩必自改定之,改定之后,而后拍節以長吟之,茍其隙之未中窾,一音之未中節者,仍與未改者等也。……二謝者,非果二謝有此事也,語意之間,直若欲云杜陵野老將能事,不便直說,而假二謝以言之,曰:豈知具二謝之能事,而亦不能不學陰,何之艱苦,刻意以成之乎!苦字非正稱之語,乃是旁敲之語,試看有二謝如許之才力,而卻亦甘為陰、何之刻苦乎!苦字神理,只得半面,苦字只似就陰、何一邊卑之無其高論,若謙下,若斂抑之詞,其實亦何嘗陰、何果實如此,直是對上「二謝」「能事」,不得不如此。……夫然后上七字「二謝」「能事」四字軒然飛揚而出。
   其八(唐·杜甫)
  押蒸韻
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
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
評注
《麓堂詩話》
唐詩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詰足稱大家。王詩豐縟而不華靡,孟卻專心古淡而悠遠深厚,自無寒儉枯瘠之病。由此言之,則孟為尤勝。儲光羲有孟之古,而深遠不及;岑參有王之縟,而又以華靡掩之。故杜子美稱「吾憐孟浩然」,稱「高人王右丞」,而不及儲、岑,有以也夫。
《讀杜心解》
《金壺記》:王維與弟縉,名冠一時。時議云:論詩則王維、崔顥,論筆則王縉、李邕。美二王詩筆競爽也。
《杜詩鏡銓》
贊襄陽只一「清」字,贊摩詰只一「秀」字,品評不茍。
   其九(唐·杜甫)
  押寒韻
先帝貴妃今寂寞,荔枝還復入長安。
炎方每續朱櫻獻,玉座應悲白露團
評注
《錢注杜詩》
此詩為蜀貢荔枝而作。謂仙游久悶,時薦未改,自傷流落,不獲與炎方花果共薦寢園,不勝園陵白露、清秋草木之悲也。
《讀杜心解》
此章志舊貢未除也。詩情悠遠,含有兩意:荔技為先廟所嗜,當茲續獻,得無對「露團」而凄然乎?荔枝又禍亂所因,至此還來,得無撫「玉座」而惕然乎?蓋兩諷云。
《杜詩鏡銓》
何限悲涼(「玉座應悲」句下)。下四首皆借荔枝遣興。蜀歲貢荔枝,志所觸也。
以下總評
《杜臆》
非詩能解悶;謂當悶時,隨意所至,吟為短章以自消遣耳。
《杜詩鏡銓》
諸作俱隨意所及,為詩不拘一律。
   其十(唐·杜甫)
  押支韻
憶過瀘戎摘荔枝,青峰隱映石逶迤。
京中舊見無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
   其一十一(唐·杜甫)
  押庚韻
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
可憐先不異枝蔓,此物娟娟長遠生。
   其一十二(唐·杜甫)
  押虞韻
側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宮滿玉壺。
云壑布衣駘背死,勞生重馬翠眉須。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