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李端公野寺病居見寄(唐·盧綸)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詶李端公(一本無端字)野寺病居見寄(唐·盧綸)
七言律詩 押侵韻
七言律詩 押侵韻
野寺鐘昏①山正陰,亂藤高竹②水聲深。
田夫就餉還依草,野雉驚飛不過林。
齋沫暫思同靜室,清羸已覺助禪心。
寂寞日長誰問疾,料君惟取古方尋。
田夫就餉還依草,野雉驚飛不過林。
齋沫暫思同靜室,清羸已覺助禪心。
寂寞日長誰問疾,料君惟取古方尋。
評注
《三體唐詩》:
前實后虛體。
《唐音癸簽》:盛唐人和詩不和韻……至大歷中,李端、盧綸《野寺病居》酬答,始有次韻。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起調絕似嘉州;中聯新響,右丞不能多讓。如此等詩,何分中、盛?顧璘曰:次聯幾近有道。三聯苦思方得,又復平易。周珽曰:鏟除魔氣,洗滌塵腔,有獨啖胡麻、不屑俗糗之致。
《唐詩貫珠》:韻調與李相類,總之大歷十才子氣味,而盧比原唱更增色澤、精勁少許。上解寫「野」字,下解兼「病」、「寺」串合,所以尤覺靈活。而起處亦自不同:山中嵐霧多昏,所以呼下「陰」字。「就餉」,用餐也;「還依草」,即藉地而坐。極平常事,然有意無意,自覺清韻。且「就」字早先引下,妙。「不過林」,得雉飛之情。善寫淡處,晚唐不能及,便費力,落二義耳。病則靜攝,如同齋沐,所居亦「同靜室」。病體「清贏」,諸念不起,已「助禪心」耳。兩句俱雙關「野寺病居」,更入膩境,高出一層,妙。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二月二十三日遵奉圣詔出郊勸農謹賦詩一首示(宋·周紫芝)
- 二月二十九日三更渡海之瓊府(明·劉崧)
- 二月二十九日作(宋·吳則禮)
- 二月二十九日蒙恩賜椰子三枚賦此志感(明·韓雍)
- 二月二十二日與楊應寧憲副宋惟寅憲僉強景明(明·朱誠泳)
- 二月二十二日野寺哭張仲容(元·宋褧)
- 二月二十二日集陶然亭(清末近現代初·鄭孝胥)
- 二月二十二日(明末清初·陳子升)
- 二月二十五夜夢二弟抱其幼子款款談家事不休(明·梁夢雷)
- 二月二十五日同趙景孟胡晉遠游四明山(宋·孫應時)
- 二月二十五日登裴臺坐上口占(宋·張栻)
- 二月二十五日醉吟(宋·陳著)
- 二月二十八日偕龔梓材邑宰游白云洞在東陽城(清·許傳霈)
- 二月二十八日周提宮葉致政樓司理過訪錦園(宋·喻良能)
- 二月二十八日喜晴(明·王濟元)
- 二月二十八日禱雨龍湫(宋·毛滂)
- 二月二十八日程公歸櫬鄉中走送不及泫然作(近現代·王浩)
- 二月二十八日雪晴步上西山亭示天用兄弟二首(宋·周紫芝)
- 二月二十八日靜寄軒作(宋·周紫芝)
- 二月二十六日伯遠邀游小園明日有詩次韻(宋·周紫芝)
- 二月二十六日偶書(宋·強至)
- 二月二十六日南山雨中晚歸(明·程敏政)
- 二月二十六日將之山左旅次倚裝口占(清末民國初·曹家達)
- 二月二十六日展先大人墓(清·許傳霈)
- 二月二十六日招葉筠潭前輩郭羽可艾至堂蔣子(清·黃爵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