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唐西域記十三首(明·釋函是)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讀大唐西域記十三首(明·釋函是)
押麌韻
押麌韻
序:《記》云:蘇迷盧山,東西南北繞四天下,南曰贍部,自本國至西域皆屬之。金輪王出,王四天下。若無金輪,則贍部惟有四主。人主即本國,象主指西域。四主之外,各有所隸。《記》云:君臣上下之禮,憲章文軌之儀,人主之地,無以加也。清心釋累之訓,出離生死之教,象主之國,其理優焉。人以治身,象以沃心,本國兼之,吾復何憾。
世無轉輪王,贍部有四主。
人主南面尊,上下中規矩。
象主清心累,聲教流東土。
刑名所勿逮,可以翼周魯。
貞淫通三世,功高于伯禹。
生當仁義邦,復飲五天乳。
一葦從西航,兒孫安足數。
努力同斯人,毋寧負前古。
人主南面尊,上下中規矩。
象主清心累,聲教流東土。
刑名所勿逮,可以翼周魯。
貞淫通三世,功高于伯禹。
生當仁義邦,復飲五天乳。
一葦從西航,兒孫安足數。
努力同斯人,毋寧負前古。
其二(明·釋函是)
序:《記》云:屈支,西域諸國名。西域謂陰為勢。
屈支有明王,崇道事黃發。
游覽歷遐方,爰用訪奇跡。
監國屬懿弟,誼重將安適。
割勢封金函,丐俟駕旋發。
厥后成搆禍,因茲竟獲白。
親愛日以隆,出入排庭闕。
路逢五百牛,刑腐在旦夕。
自念形體虧,宿業不可謫。
竭貲解牛厄,愿藉慈善格。
形體乃復具,始以辭宮掖。
王聞嘆奇哉,厚寵旌其閥。
仁智良不誣,設心當在昔。
游覽歷遐方,爰用訪奇跡。
監國屬懿弟,誼重將安適。
割勢封金函,丐俟駕旋發。
厥后成搆禍,因茲竟獲白。
親愛日以隆,出入排庭闕。
路逢五百牛,刑腐在旦夕。
自念形體虧,宿業不可謫。
竭貲解牛厄,愿藉慈善格。
形體乃復具,始以辭宮掖。
王聞嘆奇哉,厚寵旌其閥。
仁智良不誣,設心當在昔。
其三(明·釋函是)
序:《記》云:婆羅睹羅邑中窣堵坡,為羅漢化波你尼仙后身處,羅漢自迦濕彌羅國游化至此,偶見梵至捶訓童稚,令學《聲明》,不覺失笑。梵至問故,羅漢曰:「汝聞波你尼仙所著《聲明論》乎?」志曰:「童稚現誦垂訓已久。」羅漢曰:「所捶童稚,即彼仙后身。彼以世聰,役心異典,不究真理,神智唐捐,賴有別善,不致失足。如來圣教,指導歸源,斯無荒悖。昔南海之濱,枯樹穴中,有五百蝙蝠。因行商經宿,煨寒聚火,連燒枯樹。商侶一人,適于火光誦《阿毗達磨藏》。蝙蝠窈聽,愛好法音,忍不出穴,遂致命終,俱得人身。以聞法聲,聰敏利智,出家證果。后迦膩色迦王與脅尊者,集五百賢圣于迦濕彌羅國,作《毗婆沙論》,即枯樹蝙蝠:「予是一數,汝當令子改轍,慎毋再耽,終至淪墜。」言畢不見,梵志感悟,放子出家。鄉人從化,至今彌篤。
將夕云霞變,玄景忽已滅。
中宵霽光風,薄曙春寒冽。
境遷情屢易,識紛智乃汨。
文句競華質,高明神理滑。
見聞遺所知,焉得心路絕。
展轉名義興,玄解肆分別。
誰作聲明論,今日何曾劣。
童稚匪他人,秖昧當年說。
五百阿羅漢,豁然成超越。
迦匿彌羅時,髣髴枯樹穴。
莫倚淵鏡微,皓首不能決。
中宵霽光風,薄曙春寒冽。
境遷情屢易,識紛智乃汨。
文句競華質,高明神理滑。
見聞遺所知,焉得心路絕。
展轉名義興,玄解肆分別。
誰作聲明論,今日何曾劣。
童稚匪他人,秖昧當年說。
五百阿羅漢,豁然成超越。
迦匿彌羅時,髣髴枯樹穴。
莫倚淵鏡微,皓首不能決。
其四(明·釋函是)
序:《記》云:大庵沒羅林為無著菩薩請益導凡之所,西有如來發爪窣堵坡,其側為世親菩薩從兜率下見無著處。昔世親與無著、師子覺三人約先生兜率必來相告。師子覺寂三年,世親始舍壽。乃以六月報命,于夜初分,燈火忽翳,空中大明,乘虛下降,進庭階為無著作禮。著訝其暮,乃述往睹史多天慈氏內眾蓮花中生,慈氏贊云:「善來廣慧。」旋繞一匝,即來報耳。無著曰:「師子覺何在?」曰:「我旋繞時,見在外眾中,正耽天樂,未暇相顧。」無著云:「慈氏何相?演說何法?」曰:「慈氏相好,殆不容言。演說妙法,義不異此。然妙音清暢,聞者忘倦。」又記世親未入大乘時,曾有所毀,及聞誦《十地經》,感悟追悔,欲執铦刀,斷舌以謝。無著曰:「昔以舌毀大乘,今以舌贊大乘。補過自新,豈不更善。」世親乃止,遂詣無著,咨受大乘,竟致悟制《大乘論》。
睹史多上人,大庵沒羅心。
未斷铦刀舌,善來蓮花身。
三年不相報,六月下階庭。
相好不可言,妙音誰與聞。
一人乃多形,一心乃多因。
多形人豈幻,多因心自真。
先后俱不到,春風吹蚤林。
萬木一時茂,天上亦成陰。
未斷铦刀舌,善來蓮花身。
三年不相報,六月下階庭。
相好不可言,妙音誰與聞。
一人乃多形,一心乃多因。
多形人豈幻,多因心自真。
先后俱不到,春風吹蚤林。
萬木一時茂,天上亦成陰。
其五(明·釋函是)
押陽韻
押陽韻
序:《記》云:吒阿濫摩僧伽藍為無憂王所建,召集千僧,凡圣兩眾,四事不乏。值王遘疾,知命不濟,欲舍珍寶,崇樹福田。權臣執政,誡勿從欲。因食留果,玩之半爛,乃握果長嘆,問諸臣曰:「贍部洲主,今是何人?」諸臣對曰:「維獨大王。」王曰:「不然。我今非主,維此半果,而得自在」。遂命侍臣持施雞園,并宣王語曰:「昔一贍部洲主,今半阿摩洛王,稽首大德僧前,愿受最后之施僧捧半果作羹,普供收核,起窣堵坡以旌顧命,名阿摩洛陀窣堵坡。阿摩洛陀,印度果名。
作善乘權貴,權貴豈能長。
展布不及時,徘徊徒心傷。
一贍部洲主,半阿摩洛王。
積寶非己有,力弱心乃彊。
此是最后施,施心安可忘。
鐵輪威已盡,雞園羹獨香。
巍巍窣堵坡,日月搖恩光。
展布不及時,徘徊徒心傷。
一贍部洲主,半阿摩洛王。
積寶非己有,力弱心乃彊。
此是最后施,施心安可忘。
鐵輪威已盡,雞園羹獨香。
巍巍窣堵坡,日月搖恩光。
其六(明·釋函是)
序:《記》云:金剛座上菩提樹,即畢缽羅,高數百尺,枝莖青翠,冬夏不凋。千佛成等正覺,皆坐其下。無憂王初嗣位,猶信邪道,剪伐根莖,令事火槃羅燒以祀天,煙燄之中,茂葉含翠。王觀異悔過,以香乳灌溉,達旦如故,益加欣篤,疊石周垣高十馀丈,至今猶存。
印度畢缽羅,空劫來迢迢。
莖葉青且翠,冬夏恒不凋。
中有千圣座,下極金剛牢。
大地悉震動,此處無傾搖。
伐樹不留根,枝柯就焚燒。
煙燄尚未靜,火中仍參霄。
人天安足護,靈株終條條。
欣厭各自為,培覆空徒勞。
莖葉青且翠,冬夏恒不凋。
中有千圣座,下極金剛牢。
大地悉震動,此處無傾搖。
伐樹不留根,枝柯就焚燒。
煙燄尚未靜,火中仍參霄。
人天安足護,靈株終條條。
欣厭各自為,培覆空徒勞。
其七(明·釋函是)
序:《記》云:菩提樹東,尼連河大林之北,有香象池,昔香象侍母于此。母盲目,唯采藕根,汲清水,恭行孝養。有人迷路,哀動林木,象憫前導。既得歸,白王興兵捕之。才指象處,兩臂墮落,如斬截狀。象縛就廄,不食水草。典者問之,忽作人語曰:「我母盲冥,累日饑餓。今見幽厄,詎能甘食?」王聞,憐而放之。
尼連林外池,香象侍母處。
采藕汲清泉,于世復何與。
林外有人聲,徬徨悲失路。
象導人以歸,人指象往捕。
豈待兩臂落,方知鬼神怒。
幽厄本自甘,盲母誰為哺。
仁王自有心,上帝日臨汝。
名利終當盡,此心安可負。
采藕汲清泉,于世復何與。
林外有人聲,徬徨悲失路。
象導人以歸,人指象往捕。
豈待兩臂落,方知鬼神怒。
幽厄本自甘,盲母誰為哺。
仁王自有心,上帝日臨汝。
名利終當盡,此心安可負。
其八(明·釋函是)
序:《記》云:屈屈吒播陀即雞足山,釋尊臨般涅槃,以金縷僧伽黎囑大迦葉波入此山中以待慈氏。其山高峻,三峰并峙。
屈屈吒播陀,三峰挺絕崿。
尊者迦葉波,受囑于中托。
捧持金縷衣,敬候慈氏作。
三會法已周,憍慢當誰藥。
登高一彈指,山開見無學。
授衣仍致辭,先后無二覺。
喬木映丹厓,白云迷歸鶴。
靈鷲尚儼然,歲歲花榮落。
尊者迦葉波,受囑于中托。
捧持金縷衣,敬候慈氏作。
三會法已周,憍慢當誰藥。
登高一彈指,山開見無學。
授衣仍致辭,先后無二覺。
喬木映丹厓,白云迷歸鶴。
靈鷲尚儼然,歲歲花榮落。
其九(明·釋函是)
序:《記》云:釋尊初年為小乘,許食三凈,說《楞伽》后已制全斷,后人尚有藉口。《印度記》云:帝釋窟東伽藍,因乏三凈,其圖仰睹雁群,戲曰:「今日眾僧乏食,摩訶薩埵宜自知。」時一雁退飛,投身自殞。眾僧悲感,乃遵圣訓,建塔瘞雁其下,以昭遺烈。
帝釋窟之東,漸教昧隨機。
三凈安得常,仰見群雁飛。
詒言眾食乏,應聲投身遺。
悲感動見聞,執情終以移。
人豈不如鳥,圣化良有時。
至今窣堵坡,照耀同吾師。
三凈安得常,仰見群雁飛。
詒言眾食乏,應聲投身遺。
悲感動見聞,執情終以移。
人豈不如鳥,圣化良有時。
至今窣堵坡,照耀同吾師。
其十(明·釋函是)
序:《記》云:《印度記》載,釋尊集講于迦布德迦伽藍林,時羅者網捕,終日不獲,疑有術止,懷恨發言。釋尊乃令缊火以待,忽有大鴿投身其中,羅者始慰。隨后方便攝化,竟致離俗,疾證無學。
網罟不可設,匪但戕群生。
禽魚多異跡,隱顯難以明。
大鴿濟羅者,乃是金仙身。
深慈聊爾爾,所矢終何心。
仁暴性靡常,遷延寧至今。
禽魚多異跡,隱顯難以明。
大鴿濟羅者,乃是金仙身。
深慈聊爾爾,所矢終何心。
仁暴性靡常,遷延寧至今。
其一十一(明·釋函是)
序:《記》云《印度記》:孤山崇峻,樹林郁茂,名花清流,被厓注壑。上多精舍,頗極剞(屈刂)。中奉觀世音像,威神感肅。有人斷食求見,一二七日,或足一月,便見菩薩從像中出。昔南海僧伽羅王清旦臨鏡,不見其身,維睹贍部摩竭多羅林中端坐先像。王感慶圖求,既至此山,實維肖似,乃于其山廣建精舍。
孤山竟何在,郁郁青樹林。
名花間清流,被壑注層岑。
煒煌金闕迥,坐列多精靈。
中間擎蓮臺,瑯瑯海潮音。
機感當所求,像外如有神。
予言盡大地,一境無二人。
昏蔽落塵網,萬象隨心形。
不見僧伽王,目前成異因。
晨起攬清鏡,忽然空其身。
遍睹皆多羅,草木四山春。
上有天華冠,赫赫威光迎。
圖訪至摩竭,鏡里曾親臨。
此豈夙所構,因事聊以明。
名花間清流,被壑注層岑。
煒煌金闕迥,坐列多精靈。
中間擎蓮臺,瑯瑯海潮音。
機感當所求,像外如有神。
予言盡大地,一境無二人。
昏蔽落塵網,萬象隨心形。
不見僧伽王,目前成異因。
晨起攬清鏡,忽然空其身。
遍睹皆多羅,草木四山春。
上有天華冠,赫赫威光迎。
圖訪至摩竭,鏡里曾親臨。
此豈夙所構,因事聊以明。
其一十二(明·釋函是)
序:《記》云:南印度有國王女,臨嫁日路逢獅子,侍衛奔散,遂為獅子負入深山。久成字,育生男女。既長,力格猛獸。男與母謀,逃歸城邑。后獅子失婦兒所在,肆威遠近,殘害人民。當國王招募,男竟應召,母不能禁。獅子踞林,萬騎云屯,無敢近者,男獨當前,父見馴伏,至刃入腹中,猶懷慈愛,含苦而卒。王以為異,誘以福利,震以威禍,然后具陳。乃重給酬功,遠放誅逆,裝二巨舟,實以糧寶,遣飄海外。其男舟至渚中,為獅子國,其母女舟泊波刺斯西,為大女國云。
維人與獸交,乃以產兇逆。
不信兇逆徒,亦從人類獲。
怪哉獅子父,慈心終勿革。
威寧踞長林,萬騎盡官易。
一子當其前,哮吼忽已歇。
剚刃入懷中,忍痛竟至歿。
世人謂之癡,我謂慈無別。
天下皆吾子,覆載及窮發。
不信兇逆徒,亦從人類獲。
怪哉獅子父,慈心終勿革。
威寧踞長林,萬騎盡官易。
一子當其前,哮吼忽已歇。
剚刃入懷中,忍痛竟至歿。
世人謂之癡,我謂慈無別。
天下皆吾子,覆載及窮發。
其一十三(明·釋函是)
序:《記》云:贍部有大商主名僧伽,子名僧伽羅,與五百商人入海販寶。至寶洲,遇風,為羅剎女誘入鐵城,各相配偶。娛樂既衰,將幽鐵牢。羅感夢求脫,尋號泣聲,升一高樹,下望牢中,多所拘縶,皆先誘人,將恣血食。詢知海濱維有天馬可以相濟,但當執鬣,不得回顧。一時五百人奔至,女亦追挽,掩涕哀切。五百人情懷愛戀,悉皆退還。維僧伽羅識志堅定,女知不得,乃凌虛空,先抵其家,白知父母,并以訴王。王悅其色,遂留宮中,羅數諫弗從。妖媚迷亂,漸致殘害。召馀五百鬼女,深閉宮門,一夕而盡。國輔老臣,哀悼莫及。闔國共推僧伽羅福智兼至,立為國主,發兵浮海,攻破鐵城,救回眾商,多獲珍寶。因以王名改為國號,即釋尊本生事也。
寶洲多美色,可以傾人國。
維有僧伽羅,庶幾祛此惑。
大海何茫茫,誰執天馬鬣。
驤騰云路中,回顧即淹沒。
妖媚豈不工,降心吾有訣。
哀哉五百人,湎淟終難脫。
延禍及宮庭,貴賤同湮沒。
悠悠古自今,內外須明哲。
維有僧伽羅,庶幾祛此惑。
大海何茫茫,誰執天馬鬣。
驤騰云路中,回顧即淹沒。
妖媚豈不工,降心吾有訣。
哀哉五百人,湎淟終難脫。
延禍及宮庭,貴賤同湮沒。
悠悠古自今,內外須明哲。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書院雜詠 海棠(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燕竹(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牡丹(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瑞香(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盆中新荷(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盆池(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石菖蒲(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紅梅(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芍藥(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芭蕉(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花鴨(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荷花(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菊花(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萱花(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葡萄(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蓼花(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薝卜(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蠟梅(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西河柳(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酴醾(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鸂鶒(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鵝(宋·王十朋)
- 書院雜詠 鶴(宋·王十朋)
- 書院池亭忽有玄鶴下集因養于庭(明·陸深)
- 書院諸客登仲宣樓以詩寄之(宋·李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