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自然詩(唐·韓愈)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謝自然詩(唐·韓愈)
題注:果州謝真人上升在金泉山,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白晝輕舉,郡守李堅以聞,有詔褒諭。
引用典故:木石生怪 書紳 象物知奸
果州南充縣,寒女謝自然。
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
輕生學其術,乃在金泉山。
繁華榮慕絕,父母慈愛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難具言。
一朝坐空室,云霧生其間。
如聆笙竽韻,來自冥冥天。
白日變幽晦,蕭蕭風景寒。
檐楹暫(一作氣)明滅,五色光屬聯。
觀者徒傾駭,躑躅詎敢前。
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
茫茫八纮大,影響無由緣。
里胥上其事,郡守驚且嘆。
驅車領官吏,氓俗爭相先。
入門無所見,冠履同蛻蟬。
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傳。
余聞古夏后,象物知神奸。
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
逶迤不復振,后世恣欺謾。
幽明紛雜亂,人鬼更相殘。
秦皇雖篤好,漢武洪其源。
自從二主來,此禍竟連連。
木石生怪變,狐貍騁妖患。
莫能盡性命,安得更長延。
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
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來者猶可誡,余言豈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倫。
寒衣及饑食,在紡績耕耘。
下以保子孫,上以奉君親。
茍異于此道,皆為棄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異物群。
感傷遂成詩,昧者宜書紳。
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
輕生學其術,乃在金泉山。
繁華榮慕絕,父母慈愛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難具言。
一朝坐空室,云霧生其間。
如聆笙竽韻,來自冥冥天。
白日變幽晦,蕭蕭風景寒。
檐楹暫(一作氣)明滅,五色光屬聯。
觀者徒傾駭,躑躅詎敢前。
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
茫茫八纮大,影響無由緣。
里胥上其事,郡守驚且嘆。
驅車領官吏,氓俗爭相先。
入門無所見,冠履同蛻蟬。
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傳。
余聞古夏后,象物知神奸。
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
逶迤不復振,后世恣欺謾。
幽明紛雜亂,人鬼更相殘。
秦皇雖篤好,漢武洪其源。
自從二主來,此禍竟連連。
木石生怪變,狐貍騁妖患。
莫能盡性命,安得更長延。
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
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來者猶可誡,余言豈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倫。
寒衣及饑食,在紡績耕耘。
下以保子孫,上以奉君親。
茍異于此道,皆為棄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異物群。
感傷遂成詩,昧者宜書紳。
評注
《韻語陽秋》:
白日升天之說,上古無有也。老子為道家之祖,未嘗言飛升。后之學道者,稍知清虛寡欲,則好事者必以白日上升歸之,見于仙記者,抑何多耶?……韓退之集載《謝自然詩》曰:「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人多以為上升,而不知自然為魅所著也。故其末云:「噫乎彼寒女,永托異物群。」
《黃氏日鈔》:《謝自然詩》,指其輕舉之事,為幽明雜亂,人鬼相殘,不知人生常理而棄其身。卓哉,正大之見乎!
《批韓詩》:何焯曰:四語為后半篇議論伏案(「慌惚」句下)。描寫似太史公《封禪書》(「來自」句下)。切寒女(「寒衣」二句下)。朱彝尊曰:率爾漫寫,不見作手。
《義門讀書記》:阮公《詠懷》云:「王子十五年,游衍伊洛濱。朱顏茂春華、辨慧懷清真。焉見浮邱公,舉手謝時人。輕蕩易恍惚,飄飖棄其身。飛飛鳴且翔,揮翼且酸辛。」退之此篇,蓋從之出。安溪先生云:「世固有仙道,自韓子言之,則皆鬼魅所為也,信乎?」曰:其入于鬼魅者多矣,故首曰:「凝心感魑魅。」后曰:「木石生怪變,狐貍騁妖患。」而中敘其升舉之候,風寒幽晦,則非休徽可知。然韓子本意,雖視仙道猶鬼道也。故曰:「莫能盡性命,安得更長延?」其《記夢》云:「安能從汝巢神山?」則直謂世無仙道,但窟宅巖崖,群彼異物耳!韓子之距邪也嚴,故于仙佛皆以烏獸號之。若朱子《感興》二詩,則探其本原之論也。
《讀書記疑》:謝自然,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辰時白晝上升,見于郡守李堅之奏,又賜詔褒諭,其事自非誣。昌黎詩云:「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傳。」蓋紀其實也。是時舉世莫不崇信,而公獨謂:「木石生怪變,狐貍騁妖患」,而有「孤魂抱深冤」、「永托異物群」之嘆,其卓識不惑如此,與《論佛骨表》同,世之人未有表而出之者也。余嘗見王鳳洲所撰《曇陽子傳》,正所謂木石怪變、狐貍妖患者,而乃為之張大其事以傳。其視昌黎公,當愧死無地矣。
《昌黎先生詩集注》:公排斥佛老,是生平得力處。此篇全以議論作詩,詞嚴義正,明目張膽,《原道》、《佛骨表》之亞也。
《唐宋詩醇》:前敘后斷,排斥不遺余力,人詫其白日飛升,吾獨為孤魂冤痛,警世至深切矣。「凝心感魑魅」一語,包括半部《愣嚴》。
《讀韓記疑》:按謝自然事,當日俱奉為神仙,公謂此特為妖魅所惑。末言人生常理,不但議論宏偉,其一片至誠側怛之心,尤足令人感悚。
《昌黎詩增注證訛》:公五言古詩如「在紡織耕耘」及「乃一龍一豬」、「夫平生好樂」等句,其句脈皆上一下四,亦古人所未有,直從《三百篇》來(「在紡」句下)。
《韓詩臆說》:二語說理極高妙,然是文體,非詩體也(「莫能」二句下)。韓集中惟此及《豐陵行》等篇,皆涉敘論直致,乃有韻之文也,可置不讀。篇末直與《原道》中一樣說話,在詩體中為落言詮矣。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游紫澤觀(宋·胡仲弓)
- 游紫清宮(明·釋宏演)
- 游紫溪山(清·劉文炳)
- 游紫竹林禪院(清·方正澍)
- 游紫芝巖(宋·嚴羽)
- 游紫邏洞(宋·陳與義)
- 游紫陽宮(唐·成彥雄)
- 游紫陽山尋許宣平金野仙二真遺跡次舊韻二首(明·程敏政)
- 游紫陽山尋許宣平金野仙二真遺跡次舊韻二首(明·程敏政)
- 游紫霄宮七言八句(唐·白居易)
- 游紫霄觀(明·羅倫)
- 游紫霞山(金·趙秉文)
- 游紫麟峰(宋·趙令松)
- 游綵云山(明·吳與弼)
- 游純房見李叔穎郎中詩因思叔穎聊繼其韻贈淳(宋·王洋)
- 游紗帽巖(明·范景文)
- 游練湖題甘露南莊壁(宋·湯模)
- 游終南山因寄蘇奉禮士尊師苗員外(唐·李端)
- 游終南山雜詠 云際院(宋·李騊)
- 游終南山雜詠 宿白云明日之鄠縣(宋·李騊)
- 游終南山雜詠 宿紫閣(宋·李騊)
- 游終南山雜詠 宿重云山寺(宋·李騊)
- 游終南山雜詠 渼陂(宋·李騊)
- 游終南山雜詠 草堂(宋·李騊)
- 游終南山雜詠 重云道中海棠(宋·李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