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 其二(宋·辛棄疾)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賀新郎 其二(宋·辛棄疾)
覓句如東野。
想錢塘、風流處士,水仙祠下。
更隱小孤煙浪里,望斷彭郎欲嫁。
是一色、空濛難畫。
誰解胸中吞云夢,試呼來、草賦看司馬。
須更把,上林寫。
雞豚舊日漁樵社。
問先生、帶湖春漲,幾時歸也。
為愛琉璃三萬頃,正臥水亭煙榭。
對玉塔、微瀾深夜。
雁鶩如云休報事,被詩逢敵手皆勍者。
春草夢,也宜夏。
想錢塘、風流處士,水仙祠下。
更隱小孤煙浪里,望斷彭郎欲嫁。
是一色、空濛難畫。
誰解胸中吞云夢,試呼來、草賦看司馬。
須更把,上林寫。
雞豚舊日漁樵社。
問先生、帶湖春漲,幾時歸也。
為愛琉璃三萬頃,正臥水亭煙榭。
對玉塔、微瀾深夜。
雁鶩如云休報事,被詩逢敵手皆勍者。
春草夢,也宜夏。
其四(宋·辛棄疾)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我衰矣!
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
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
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云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
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
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云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評注
正如本詞自注所述,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詞,乃是仿陶淵明《停云 》「思親友」之意而作,抒寫了作者罷職閑居時的寂寞與苦悶的心情。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 》考證 ,此詞約作于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左右。此時辛棄疾被投閑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鉛山(今屬江西)東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淵明《停云》詩意。
辛棄疾的詞,愛用典故,在宋詞中別具一格。這首詞的上片一開頭「甚矣吾衰矣 。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即引用了《論語》中的典故。《論語·述而篇》記孔子說:「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如果說,孔子慨嘆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棄疾引用它,就有慨嘆政治理想無法實現之意。辛棄疾寫此詞時已五十九歲,又謫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發出這樣的慨嘆也是很自然的。這里「只今馀幾」與結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銜接 ,用以強調「零落」二字。接著「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 ?」數語,又連用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和《世說新語·寵禮篇》記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晉大司馬桓溫)喜」等典故,敘自己徒傷老大而一事無成,又找不到稱心朋友,寫出了世態關系與自己此時的落寞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兩句 ,是全篇警策。詞人因無物(實指無人 )可喜 ,只好將深情傾注于自然,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似乎青山也以詞人為「嫵媚」了。這與李白《敬亭獨坐 》「相看兩不厭」是同一藝術手法。這種手法,先把審美主體的感情楔入客體,然后借染有主體感情色彩的客體形象來揭示審美主體的內在感情。這樣,便大大加強了作品里的主體意識,易于感染讀者 。以下「情與貌,略相似 。」兩句,情,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崇高、安寧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這里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愿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
詞的下片作者又連用典故。「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 。」陶淵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和「有酒有酒,閑飲東窗」等詩句,辛棄疾把它濃縮在一個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淵明當年詩成時的風味。這里作者又提陶淵明,意在以陶自況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兩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 」(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句法與上片「我見青山」一聯相似,表現出了作者傲視古今的英雄氣概。這里所說的「古人 」,不是一般的古人 ,而是指像陶淵明一類的人 。據岳珂《桯史·卷三》記:辛棄疾每逢宴客 ,「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賀新郎》一詞,自誦其警句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每至此,輒拊髀自笑,顧問坐客何如 」。足見辛棄疾對自己這二聯是很自負的。
結句「知我者,二三子 。」這「二三子」為誰沒有人進行專門的考證,有人認為是當時人陳亮。但依我個人看法,不妨視野擴大些,將古人陶淵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內。辛棄疾慨嘆當時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實與屈原慨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情類似,同出于為國家和民族的危亡憂慮。而他的閑居鉛山,與陶淵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點類似。
辛棄疾的詞,愛用典故,在宋詞中別具一格。這首詞的上片一開頭「甚矣吾衰矣 。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即引用了《論語》中的典故。《論語·述而篇》記孔子說:「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如果說,孔子慨嘆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棄疾引用它,就有慨嘆政治理想無法實現之意。辛棄疾寫此詞時已五十九歲,又謫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發出這樣的慨嘆也是很自然的。這里「只今馀幾」與結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銜接 ,用以強調「零落」二字。接著「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 ?」數語,又連用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和《世說新語·寵禮篇》記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晉大司馬桓溫)喜」等典故,敘自己徒傷老大而一事無成,又找不到稱心朋友,寫出了世態關系與自己此時的落寞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兩句 ,是全篇警策。詞人因無物(實指無人 )可喜 ,只好將深情傾注于自然,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似乎青山也以詞人為「嫵媚」了。這與李白《敬亭獨坐 》「相看兩不厭」是同一藝術手法。這種手法,先把審美主體的感情楔入客體,然后借染有主體感情色彩的客體形象來揭示審美主體的內在感情。這樣,便大大加強了作品里的主體意識,易于感染讀者 。以下「情與貌,略相似 。」兩句,情,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崇高、安寧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這里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愿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
詞的下片作者又連用典故。「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 。」陶淵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和「有酒有酒,閑飲東窗」等詩句,辛棄疾把它濃縮在一個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淵明當年詩成時的風味。這里作者又提陶淵明,意在以陶自況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兩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 」(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句法與上片「我見青山」一聯相似,表現出了作者傲視古今的英雄氣概。這里所說的「古人 」,不是一般的古人 ,而是指像陶淵明一類的人 。據岳珂《桯史·卷三》記:辛棄疾每逢宴客 ,「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賀新郎》一詞,自誦其警句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每至此,輒拊髀自笑,顧問坐客何如 」。足見辛棄疾對自己這二聯是很自負的。
結句「知我者,二三子 。」這「二三子」為誰沒有人進行專門的考證,有人認為是當時人陳亮。但依我個人看法,不妨視野擴大些,將古人陶淵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內。辛棄疾慨嘆當時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實與屈原慨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情類似,同出于為國家和民族的危亡憂慮。而他的閑居鉛山,與陶淵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點類似。
其五(宋·辛棄疾)
柳暗清波路。
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
千里瀟湘葡萄漲,人解扁舟欲去。
又檣燕、留人相語。
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
波似箭,催鳴櫓。
黃陵祠下山無數。
聽湘娥、泠泠曲罷,為誰情苦。
行到東吳春已暮,正江闊、潮平穩渡。
望金雀、觚棱翔舞。
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
愁為倩,么弦訴。
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
千里瀟湘葡萄漲,人解扁舟欲去。
又檣燕、留人相語。
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
波似箭,催鳴櫓。
黃陵祠下山無數。
聽湘娥、泠泠曲罷,為誰情苦。
行到東吳春已暮,正江闊、潮平穩渡。
望金雀、觚棱翔舞。
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
愁為倩,么弦訴。
其八(宋·辛棄疾)
高閣臨江渚。
訪層城、空馀舊跡,黯然懷古。
畫棟珠簾當日事,不見朝云暮雨。
但遺意、西山南浦。
天宇修眉浮新綠,映悠悠、潭影長如故。
空有恨,奈何許。
王郎健故夸翹楚。
到如今、落霞孤鶩,競傳佳句。
物換星移知幾度,夢想珠歌翠舞。
為徙倚、闌干凝佇。
目斷平蕪蒼波晚,快江風、一瞬澄襟暑。
誰共飲,有詩侶。
訪層城、空馀舊跡,黯然懷古。
畫棟珠簾當日事,不見朝云暮雨。
但遺意、西山南浦。
天宇修眉浮新綠,映悠悠、潭影長如故。
空有恨,奈何許。
王郎健故夸翹楚。
到如今、落霞孤鶩,競傳佳句。
物換星移知幾度,夢想珠歌翠舞。
為徙倚、闌干凝佇。
目斷平蕪蒼波晚,快江風、一瞬澄襟暑。
誰共飲,有詩侶。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乞食僧(唐·貫休)
- 乞食新興道中(明·釋今回)
- 乞食翁(明末清初·陳恭尹)
- 乞食逢故人(明·釋今邡)
- 乞食(明末清初·鄺露)
- 乞食(清·元龍)
- 乞食(近現代·周作人)
- 乞食(魏晉·陶潛)
- 乞骸后奉答周觀察子賢(明·顧璘)
- 乞骸待命于長至不能行禮自嘲(明·王世貞)
- 也作屈原打油(當代·盧青山)
- 也愁(近現代·羅元貞)
- 也是園即席留別(清末民國初·許南英)
- 也是園席上和夢盦(清末民國初·許南英)
- 也步慕容贈潘樂樂韻,無非借杯澆壘之意(當代·吳金水)
- 也知(當代·劉峻)
- 也適軒寫懷和水村冢宰(明·顧清)
- 也題青冢(當代·吳金水)
- 習儀后李臨淮史計部兄弟邀陪王使君敬美集顯(明·黎民表)
- 習儀罷道院小憩用韻(明·高拱)
- 習鑿齒宅(宋·李廌)
- 習劍(宋·白玉蟾)
- 習古齋(明·湛若水)
- 習家池大堤詩(唐·楊于陵)
- 習家池大堤(宋·錢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