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首(宋·釋鼎需)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偈二十首(宋·釋鼎需)
隈嚴遁谷,敗種焦牙。
應物隨形,拖泥帶水。
應物隨形,拖泥帶水。
其二(宋·釋鼎需)
奔流度刃,未是作家。
疾燄過風,猶為鈍漢。
疾燄過風,猶為鈍漢。
其三(宋·釋鼎需)
押真韻
押真韻
子能承父業,賺殺幾多人。
家破人亡后,無門寄此身。
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殺人。
家破人亡后,無門寄此身。
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殺人。
其四(宋·釋鼎需)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屙屎送尿,多少省力。
屙屎送尿,多少省力。
其五(宋·釋鼎需)
堂堂兮巍巍,威威兮蕤蕤。
手攜兔角杖,腳踏石烏龜。
來莫可抑,去莫可追。
而今到此,合掌趺跪①。
手攜兔角杖,腳踏石烏龜。
來莫可抑,去莫可追。
而今到此,合掌趺跪①。
其六(宋·釋鼎需)
我觀鷂子摶天飛,烏龜水底逐魚兒。
三個婆婆六個奶,金剛背上爛如泥。
諸仁者,知不知。
伯牙雖會彈,善聽須子期。
三個婆婆六個奶,金剛背上爛如泥。
諸仁者,知不知。
伯牙雖會彈,善聽須子期。
其七(宋·釋鼎需)
押齊韻
押齊韻
昨夜三更轉向西,昏昏宇宙幾人迷。
澄潭影轉風初息,孤狖微聞嶺外啼。
澄潭影轉風初息,孤狖微聞嶺外啼。
其八(宋·釋鼎需)
在凡全凡,在圣全圣。
各各據本位,通達事理竟。
譬如鐘中無鼓響,鼓中無鐘聲。
鐘鼓不相參,句句無前后。
若能于此徹根源,一任金毛喚作狗。
忙忙途路未歸人,切忌面南看北斗。
各各據本位,通達事理竟。
譬如鐘中無鼓響,鼓中無鐘聲。
鐘鼓不相參,句句無前后。
若能于此徹根源,一任金毛喚作狗。
忙忙途路未歸人,切忌面南看北斗。
其九(宋·釋鼎需)
獨枕孤峰忘歲月,梧桐葉落始知秋。
若知撲落非他物,始解縱橫得自由。
萬仞懸崖絲系腰,百尺竿頭獨打翹。
大洋海里驟驊騮,須彌頂上駕扁舟。
好個通天作略,自然脫體風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解夏)。
若知撲落非他物,始解縱橫得自由。
萬仞懸崖絲系腰,百尺竿頭獨打翹。
大洋海里驟驊騮,須彌頂上駕扁舟。
好個通天作略,自然脫體風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解夏)。
其十(宋·釋鼎需)
押先韻
押先韻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江上晚來堪畫處,一葉扁舟破遠煙。
江上晚來堪畫處,一葉扁舟破遠煙。
其一十一(宋·釋鼎需)
押支韻
押支韻
陜府鐵牛吞大像,生得河東鸑鷟兒。
海門深處宜歸隱,只恐調高人不知。
知不知,擬欲抬眸一顧之,早是失卻兩莖眉。
海門深處宜歸隱,只恐調高人不知。
知不知,擬欲抬眸一顧之,早是失卻兩莖眉。
其一十二(宋·釋鼎需)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師鐵得金,一場富貴。
馬祖升堂,百丈卷席。
為眾竭力,禍出私門。
師鐵得金,一場富貴。
馬祖升堂,百丈卷席。
為眾竭力,禍出私門。
其一十三(宋·釋鼎需)
押真韻
押真韻
人間正月十五日,西來祖意若為陳。
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
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
其一十四(宋·釋鼎需)
押寘韻
押寘韻
一不得孤負自己,二不得停囚長智。
三不得生心比擬,擬不擬,眨起眉毛千萬里。
三不得生心比擬,擬不擬,眨起眉毛千萬里。
其一十六(宋·釋鼎需)
死中活,閒云散盡長空闊。
活中死,螺江水流截不住。
兩岸蘆花相對開,漁翁撥棹還歸去。
去去何處,寒梅已綻嶺南枝,漫漫雪覆千峰寺。
活中死,螺江水流截不住。
兩岸蘆花相對開,漁翁撥棹還歸去。
去去何處,寒梅已綻嶺南枝,漫漫雪覆千峰寺。
其一十七(宋·釋鼎需)
押沃韻
押沃韻
三月安居,九旬禁足。
物外閒人,何拘何束。
青絹扇子足風涼,一任山青并水綠。
物外閒人,何拘何束。
青絹扇子足風涼,一任山青并水綠。
其一十八(宋·釋鼎需)
押遇韻
押遇韻
行羅漢慈,破結賊故。
行菩薩慈,安眾生故。
行如來慈,續慧命故。
行菩薩慈,安眾生故。
行如來慈,續慧命故。
其一十九(宋·釋鼎需)
橫按吹毛,虛張意氣。
沖開鐵壁,枉費精神。
沖開鐵壁,枉費精神。
其二十(宋·釋鼎需)
押灰韻
押灰韻
西天悉達多太子,今日降神出母胎。
一步一蓮隨寶足,人間天上獨崔嵬①。
一步一蓮隨寶足,人間天上獨崔嵬①。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應李以賞歌姬(明·徐渭)
- 應林道中奉懷紫陽夫子(明·吳與弼)
- 應梅兮若MM賀蘭吹雪兄相邀加盟古風論壇賦(當代·張月宇)
- 應夢游(宋·趙抃)
- 應江右月課賦得西風韻限十一真(當代·陳忠平)
- 應江右社友之邀題行乞圖(當代·陳忠平)
- 應潭(宋·周弼)
- 應潮井(宋·楊備)
- 應潮井(宋·馬之純)
- 應潮潭(宋·朱元升)
- 應物上人至自雷峰以詩見貽次韻酬答(明·楊晉)
- 應王中丞思遠詠月詩(南北朝·沈約)
- 應瓚挽詩(宋·汪洙)
- 應用中稅副攝麻城縣擒賊有功為賦長律十韻(明·李昱)
- 應百里李天益來求作奉川十詠似之 廣莫軒(宋·陳著)
- 應真二首(宋·劉克莊)
- 應禱詩留天圣觀(宋·王惟正)
- 應禪人出丐求頌(宋·釋正覺)
- 應禪人開田求頌(宋·釋正覺)
- 應童子科歐陽文成覓詩漫以塞責(宋·曾豐)
- 應符生日大人作詩以示恭次元韻(宋·孫應符)
- 應符讀韓文公齪齪詩考其歲月乃三十二所作今(宋·孫應符)
- 應索柳溪雙壽詩為張封君(明·徐渭)
- 應約依韻壽余九林先生室人某氏花甲兼賀四十(當代·陳忠平)
- 應約南村(當代·陳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