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闕下裴舍人(唐·錢起)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贈闕下(一作闕下贈)裴舍人(唐·錢起)
引用典故:獻賦
二月黃鶯①飛上林,春城紫禁③曉陰陰②。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長懷④捧日新。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發對華簪。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長懷④捧日新。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發對華簪。
評注
《批點唐詩正聲》:
禁體極為佳語,貴在有無點綴。
《唐詩廣選》:劉會孟曰:有情、有味,有體,色深可觀。
《唐詩鏡》:中唐七律時見偃縱,故體格不嚴。
《詩源辨體》:氣亦不薄。
《唐風定》:天然富麗,氣象宏遠,文房之所不及。
《唐詩評選》:「花外盡」,乃以寫花蹊之遠,借鐘作假,對以靈絕。
《載酒園詩話又編》:昔人推錢詩者,多舉「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予以二語誠一篇警策,但讀其全篇,終似公廚之饌,饜腹有馀,爽口不足,去王維、李頎尚遠。
《唐詩繹》:通首逐層頂接,絲縷細密。
《唐詩貫珠》:法脈細極。
《增訂唐詩摘鈔》:「花外盡」者,不聞于外也;「雨中深」者,獨蒙其澤也。
《唐詩別裁》:詩格近李東川(首句下)。
《唐詩成法》:前半羨舍人之得志,后半傷己之不遇。
《網師園唐詩箋》:華贍,更馀風致(「長樂鐘聲」一聯下)。
《大歷詩略》:頷聯比興微妙,非徒麗句也。結似氣盡,然向達官而嘆老嗟卑,此豈無意耶?
《歷代詩法》:工致流麗,中唐佳律也。
《唐詩箋注》:上四句從闕下想象著筆,下半悲不遇,故有「羞對華簪」之句。
《唐詩向榮集》:鐘聲從里面一層一層想出來,柳色從外面一層一層看進去,才覺得「盡」字、「深」字之妙,而神韻悠長,氣味和厚,殊難遽造此詣,宜當時之膾炙人口。
《唐詩三百首》:句句從闕下生情。
《唐詩箋要》:氣格雖遜寶應以前,而不落軟媚。員外之雄邁,所以直繼右丞也。
《匡山叢話》:「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不減盛唐之音。
《昭昧詹言》:前四句寫閣景氣象,真樸自然,不減盛唐王摩詰,后四句托贈常語,平平耳。
《唐詩五七言近體五七言絕句選評》:何減東川風調?唯結意平直。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贈古泉相士(宋·黎廷瑞)
- 贈古淵上人(元末明初·李延興)
- 贈古狂(清·薛福保)
- 贈古若之上人(宋·王之道)
- 贈古調奴(宋·釋谷泉)
- 贈古鑒相士(宋·姚勉)
- 贈句容士人(宋·張侃)
- 贈句芒神(唐·李商隱)
- 贈叩張甬川先生之南都(明·嚴嵩)
- 贈可上人(唐·李洞)
- 贈可倫上人(唐·張蠙)
- 贈臺中張榕洲巡察大梁(明·黃廷用)
- 贈臺人王古直次韻(明·倪岳)
- 贈臺倅徐太博(宋·釋長吉)
- 贈臺將(清末民國初·易順鼎)
- 贈臺州陳孝廉二首(明·盧龍云)
- 贈臺灣名教授汪中老三首(當代·何永沂)
- 贈臺灣總督府屬池浦和三郎、臺南廳屬牧野斌(清·施景琛)
- 贈臺灣日日新聞社、臺灣新聞社、臺南新聞社(清·施景琛)
- 贈史中丞文直(明·謝榛)
- 贈史使君(明·徐熥)
- 贈史君漁沙號(明·唐順之)
- 贈史君美為黃云卿賦(明·袁華)
- 贈史坑冶二首(宋·袁燮)
- 贈史子桓(元·魏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