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逢天臺太乙子(唐·孟浩然)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越中逢天臺太乙子(唐·孟浩然)
仙穴逢羽人,停艫向前拜。
問余涉風水,何處遠行邁。
登陸尋天臺,順流下吳會。
茲山夙所尚,安得問(一作聞)靈怪。
上逼青天高,俯臨滄海大。
雞鳴見日出,常覿仙人旆①。
往來②赤城中,逍遙白云外。
莓苔異人間,瀑布當(一作作)空界。
福庭長自然(一作不死),華頂(一作勝境)舊稱最。
永此③從之(一作此)游,何當濟所屆。
問余涉風水,何處遠行邁。
登陸尋天臺,順流下吳會。
茲山夙所尚,安得問(一作聞)靈怪。
上逼青天高,俯臨滄海大。
雞鳴見日出,常覿仙人旆①。
往來②赤城中,逍遙白云外。
莓苔異人間,瀑布當(一作作)空界。
福庭長自然(一作不死),華頂(一作勝境)舊稱最。
永此③從之(一作此)游,何當濟所屆。
評注
① 太一子:或作「太乙子」。
② 羽人:《楚辭·遠游》:「仍羽人于丹邱兮,留不死之舊鄉。」
③ 何處:又作「何事」。
④ 聞:又作「問」。
⑤ 上逼:一作「上通」。俯臨:一作「停臨」。
⑥ 「每與」句:一作「常覿仙人旆」。
⑦ 莓苔:《異苑》:「天臺山石橋,有莓苔之險。」當:一作「作」。
⑧ 「福庭」句:《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仍羽人于丹邱,尋不死之福庭。 」長不死:一作「長自然」,誤。華頂:天臺山最高處,一作「勝境」。
⑨ 「永愿」句:又作「永懷從此游」、「永比從之游」、「永此從之游」。之:原作「此」。
② 羽人:《楚辭·遠游》:「仍羽人于丹邱兮,留不死之舊鄉。」
③ 何處:又作「何事」。
④ 聞:又作「問」。
⑤ 上逼:一作「上通」。俯臨:一作「停臨」。
⑥ 「每與」句:一作「常覿仙人旆」。
⑦ 莓苔:《異苑》:「天臺山石橋,有莓苔之險。」當:一作「作」。
⑧ 「福庭」句:《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仍羽人于丹邱,尋不死之福庭。 」長不死:一作「長自然」,誤。華頂:天臺山最高處,一作「勝境」。
⑨ 「永愿」句:又作「永懷從此游」、「永比從之游」、「永此從之游」。之:原作「此」。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比作詩從成父索不老泉并簡子進昆仲今日成父(宋·趙蕃)
- 比作陳下瓜曲釀成奇絕屬病瘍不敢取醉小啜而(宋·陸游)
- 比作青蘿山塔記并徐敏求墓銘皆蒙宏道為書作(宋·葛勝仲)
- 比作黑飯新茶二首未蒙文中縣丞寵和走筆再賦(宋·葛勝仲)
- 比同彥平謁希顏千里昆仲千里留醉短項翁彥平(宋·樂備)
- 比同諸友聯轡湖邊終日不能一詩戲用前韻(宋·錢時)
- 比和知宗詩牽于押韻以招虞為戲果蒙見招復用(宋·王十朋)
- 比因和首座詩有故欲撩公懶是真之句名其室曰(宋·趙蕃)
- 比在阜城寺中韻所得語還里任伯首和之因并錄(宋·王安中)
- 比復僧相不愚戲作三頌恐傍觀以謂吾徒實有喜(宋·饒節)
- 比干傳(唐·貫休)
- 比干臺(宋·趙瞻)
- 比干墓(元·周伯琦)
- 比干墓(唐·徐彥伯)
- 比干墓(唐·汪遵)
- 比干墓(宋末元初·汪元量)
- 比干(宋·王十朋)
- 比年士風銳進求薦章者殆如辨獄擠排詆訐無所(宋·薛季宣)
- 比年秩滿言歸以四季木犀瑞香二花贈徐和卿再(宋·韓淲)
- 比幸玉津園縱觀春事適霽色可喜待制洪邁有詩(宋·趙慎)
- 比得寒疾用道士養生法治其內郡幕徐天隱遺以(宋·毛滂)
- 比得朋舊書多索近詩戲作長句(宋·陸游)
- 比得牡丹謂常品耳開花乃醉西施甚奇(宋·錢時)
- 比得貍一枚所過輒馥然有香時時翳蘭叢下而引(宋·毛滂)
- 比收張伯子尚書書報諸公有相招意因賦拙句(宋·虞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