輞川集 欒家瀨(唐·王維)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輞川集 欒家瀨(唐·王維)
押馬韻
押馬韻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評注
《王孟詩評》:
顧云:此景常有,人多不觀,唯幽人識得。
《唐詩鏡》:古趣。
《唐賢三昧集箋注》:顧云:閑景閑情,豈塵囂者所能領會,只平平寫景自見。
《詩境淺說續編》:秋雨與石溜相雜而下,驚起瀨邊棲鷺,回翔少頃,旋復下集。惟臨水靜觀者,能寫出水禽之性也。
《唐詩鑒賞辭典》: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淺變化莫測。有時出現一深潭,有時出現一淺瀨。所謂瀨,就是指從石沙灘上急急溜瀉的流水。這流水雖然湍急,但明澈清淺,游魚歷歷可數,鷺鷥常在這里覓食。它把水腳靜靜插在水中,樹枝似的一動不動,直到麻痹大意的游魚游到嘴邊,才猛然啄取。正當鷺鷥全神貫注地等候的時候,急流猛然與堅石相擊,濺起的水珠象小石子似的擊在鷺鷥身上,嚇得它「撲漉」一聲,展翅驚飛。當它明白過來這是一場虛驚之后,便又安詳地飛了下來,落在原處。于是,小溪又恢復了原有的寧靜。
《欒家瀨》這首小詩寫的就是這么一個有趣的情景。「颯颯秋雨中」,這一句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是緊要之筆。因為有這場秋雨,溪水才流得更急,才能濺起跳珠,驚動白鷺。「淺淺石溜瀉」,正面描繪欒家瀨水流的狀態。「淺淺(jiān間)」,同「濺濺」,水流急的樣子。「瀉」字也極傳神,湍急的流水從石上一滑而過,一瀉而逝。正因為水流很急,自然引出水石相擊、「跳波自相濺」的奇景。前三句,實際上都是為第四句作鋪墊,為烘托「白鷺驚復下」而展開的環境描寫。白鷺受驚而飛,飛而復下,這是全詩形象的主體,詩人著意描寫的也就是這場虛驚。詩人巧妙地以寧中有驚、以驚見寧的藝術手法,通過「白鷺驚復下」的一場虛驚來反襯欒家瀨的安寧和靜穆。在這里,沒有任何潛在的威脅,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寧靜生活。這正是此時走出政治漩渦的詩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傅如一)
《欒家瀨》這首小詩寫的就是這么一個有趣的情景。「颯颯秋雨中」,這一句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是緊要之筆。因為有這場秋雨,溪水才流得更急,才能濺起跳珠,驚動白鷺。「淺淺石溜瀉」,正面描繪欒家瀨水流的狀態。「淺淺(jiān間)」,同「濺濺」,水流急的樣子。「瀉」字也極傳神,湍急的流水從石上一滑而過,一瀉而逝。正因為水流很急,自然引出水石相擊、「跳波自相濺」的奇景。前三句,實際上都是為第四句作鋪墊,為烘托「白鷺驚復下」而展開的環境描寫。白鷺受驚而飛,飛而復下,這是全詩形象的主體,詩人著意描寫的也就是這場虛驚。詩人巧妙地以寧中有驚、以驚見寧的藝術手法,通過「白鷺驚復下」的一場虛驚來反襯欒家瀨的安寧和靜穆。在這里,沒有任何潛在的威脅,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寧靜生活。這正是此時走出政治漩渦的詩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傅如一)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閱玉泉志貽梁大云(明·區懷瑞)
- 閱王子讓所集長留天地詩(明·劉崧)
- 閱瓜洲城登大觀樓望京口(清·杜漺)
- 閱白詩簡簡吟因吟四句(清末近現代初·鄭孝胥)
- 閱省試錄見璋兒名喜而作此(清·陳學洙)
- 閱真誥(元·顧盟)
- 閱秦紀二首(宋·孫嵩)
- 閱稿抽煙偶成(當代·何永沂)
- 閱穆陵丙辰御賜進士詩(元·何中)
- 閱管中書紫宸宣對卷有感賦贈(明·區大相)
- 閱耕軒(明·管訥)
- 閱耕(元末明初·陶宗儀)
- 閱耕(元末明初·陶宗儀)
- 閱舜咨所萃諸公行卷(明·程敏政)
- 閱蔡弘甫薛魯叔文德任試南宮之文喜賦(明·溫純)
- 閱藏后題智證庵壁(宋·釋宗杲)
- 閱藤陰雜記寒寓為梅村祭酒故宅漫成一律(清·韓是升)
- 閱虎丘志(明·張喬)
- 閱表弟陳克棐近詩與訂同異(明·謝元汴)
- 閱見一十首(金·邊元鼎)
- 閱視賞射(宋·方岳)
- 閱訟訴忽疲起臥少頃復視事(宋·葛勝仲)
- 閱諸生課(明·林光)
- 閱邊古北酋婦率部族扣關行酒四首(明·張佳胤)
- 閱邊報偶成(明·周光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