輞川集 辛夷塢(唐·王維)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輞川集 辛夷塢(唐·王維)
五言絕句 押藥韻
五言絕句 押藥韻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評注
《王孟詩評》:
顧云:其意不欲著一字,漸可語禪。
《唐風定》:此詩每為禪宗所引,反令減價,只就本色觀,自是絕頂。
《唐賢三昧集箋注》:思致平淡閑雅,亦自可愛。
《唐詩別裁》:幽極。借用楚詞,因顏色相似也。
《詩法易簡錄》:幽淡已極,卻饒遠韻。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刻意取遠味。
《唐詩真趣編》:摩詰深于禪,此是心無掛礙境界。雖在世中,脫然世外,令人動海上三山之想。
《詩境淺說續編》:東坡《羅漢贊》:「空山無人,水流花開。」世稱妙悟,亦即此詩之意境。
以下總評
《王孟詩評》:顧云:王公《輞川》諸詩,近事淺語,發于天然。皎、島輩十駕何用?
《震澤長語》:摩詰以淳古淡泊之音,寫山林閑適之趣,如《輞川》諸詩,真一片水墨不著色畫。
《詩藪》:右丞《輞川》諸作,卻是自出機軸,名言兩忘,色相俱泯。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黃家鼎曰:摩詰《輞川》諸詩,會心處翛然自得。觀其「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等句,俗人亦自不能曉。
《此木軒論詩匯編》:小畫有遠景。
紀昀《批蘇詩》:五絕分章模山范水,如畫家有尺幅小景,其格創自《輞川》。爾后輾轉相摹,漸成窠臼,流連光景,作似盡不盡之詞,似解不解之語,千人可共一詩,一詩可題干處。桃花作飯,轉歸塵劫,此非創始者過,而依草附木者過也。
《峴傭說詩》:《輞川》諸五絕清幽絕俗,其間「空山不見人」、「獨坐幽篁里」、「木末芙蓉花」、「人閑桂花落」四首尤妙,學者可以細參。
《唐詩鑒賞辭典》:這是王維田園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這組詩全是五絕,猶如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小品,從多方面描繪了輞川一帶的風物。作者很善于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不僅以細致的筆墨寫出景物的鮮明形象,而且往往從景物中寫出一種環境氣氛和精神氣質。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木末,指樹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類。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條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筆,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準確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時,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顏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輞川集》和詩有「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的句子,可用來作為注腳。詩的前兩句著重寫花的「發」。當春天來到人間,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動下,欣欣然地綻開神秘的蓓蕾,是那樣燦爛,好似云蒸霞蔚,顯示著一派春光。詩的后兩句寫花的「落」。這山中的紅萼,點綴著寂寞的澗戶,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后紛紛揚揚地向人間灑下片片落英,了結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詩,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境。
王維的《輞川集》給人的印象是對山川景物的流連,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篇章表現詩人的心情并非那么寧靜淡泊。這些詩集中在組詩的末尾,象《辛夷塢》下面一首《漆園》:「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就頗有些傲世。再下一首,也是組詩的末章《椒園》:「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椒漿奠瑤席,欲下云中君」就更含有《楚辭》香草美人的情味。裴迪在和詩中干脆用「幸堪調鼎用,愿君垂采摘」把它的意旨點破。因此,若將這些詩合看,《辛夷塢》在寫景的同時也就不免帶有寄托。屈原把辛夷作為香木,多次寫進自己的詩篇,人們對它是并不陌生的。它每年迎著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條上綻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這個形象給人帶來的正是迎春而發的一派生機和展望。但這一樹芳華所面對的卻是「澗戶寂無人」的環境。全詩由花開寫到花落,而以一句環境描寫插入其中,前后境況迥異,由秀發轉為零落。盡管畫面上似乎不著痕跡,卻能讓人體會到一種對時代環境的寂寞感。所謂「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陳子昂《感遇》)的感慨,雖沒有直接說出來,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余恕誠)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木末,指樹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類。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條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筆,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準確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時,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顏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輞川集》和詩有「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的句子,可用來作為注腳。詩的前兩句著重寫花的「發」。當春天來到人間,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動下,欣欣然地綻開神秘的蓓蕾,是那樣燦爛,好似云蒸霞蔚,顯示著一派春光。詩的后兩句寫花的「落」。這山中的紅萼,點綴著寂寞的澗戶,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后紛紛揚揚地向人間灑下片片落英,了結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詩,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境。
王維的《輞川集》給人的印象是對山川景物的流連,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篇章表現詩人的心情并非那么寧靜淡泊。這些詩集中在組詩的末尾,象《辛夷塢》下面一首《漆園》:「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就頗有些傲世。再下一首,也是組詩的末章《椒園》:「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椒漿奠瑤席,欲下云中君」就更含有《楚辭》香草美人的情味。裴迪在和詩中干脆用「幸堪調鼎用,愿君垂采摘」把它的意旨點破。因此,若將這些詩合看,《辛夷塢》在寫景的同時也就不免帶有寄托。屈原把辛夷作為香木,多次寫進自己的詩篇,人們對它是并不陌生的。它每年迎著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條上綻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這個形象給人帶來的正是迎春而發的一派生機和展望。但這一樹芳華所面對的卻是「澗戶寂無人」的環境。全詩由花開寫到花落,而以一句環境描寫插入其中,前后境況迥異,由秀發轉為零落。盡管畫面上似乎不著痕跡,卻能讓人體會到一種對時代環境的寂寞感。所謂「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陳子昂《感遇》)的感慨,雖沒有直接說出來,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余恕誠)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贈畫者(宋·連文鳳)
- 贈畫魚李生(宋·艾性夫)
- 贈畫魚沈秀才(宋·許棐)
- 贈畫魚童秀才(宋·舒邦佐)
- 贈畫魚者(宋·白玉蟾)
- 贈畫魚者(宋·蕭立之)
- 贈畫魚賈兄(宋·陳俞)
- 贈畫龍章道人(宋·黎廷瑞)
- 贈畫龍陳亦所(元·岑安卿)
- 贈暢僉憲子實華之西山(明·湛若水)
- 贈留隱士中美(明·孫蕡)
- 贈畦樂翁(明·釋宗泐)
- 贈番昜程克己(宋·高翥)
- 贈番禺明府(明末清初·屈大均)
- 贈番禺林司訓擢感恩掌教(明·龐嵩)
- 贈番禺穆明府(明·區大相)
- 贈番禺陳令公(明·歐必元)
- 贈番陽沈晉可(元末明初·唐桂芳)
- 贈疏山清老(宋·曾幾)
- 贈癡仙岳叔(清·呂敦禮)
- 贈癡叔田居(清·呂敦禮)
- 贈癡庵柴頭陀(宋末元初·方回)
- 贈瘦廬兄(近現代·孫伯亮)
- 贈瘦石(民國末當代初·聶紺弩)
- 贈癩可(宋·釋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