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洞庭湖(唐·許棠)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過洞庭湖(唐·許棠)
五言律詩 押刪韻
五言律詩 押刪韻
驚波常不定,半日鬢堪斑。
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鳥高③恒②畏墜①,帆遠卻如閑。
漁父閑④相引,時⑤歌浩渺間。
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鳥高③恒②畏墜①,帆遠卻如閑。
漁父閑④相引,時⑤歌浩渺間。
評注
《北夢瑣言》:
洞庭湖,凡闊數百里,而君山宛在水中。秋水歸壑,此山復居于陸,唯一條湘川而已。海為桑田,于斯驗也。前輩許棠《過洞庭詩》,最為首出,爾后無繼斯作。
《唐詩紀事》:棠《洞庭》詩有「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之句,人以題扇。
《唐音癸簽》:許文化致語楚楚,《洞庭》一律,時人多取以題扇。「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視老杜「乾坤日夜浮」愈切愈小。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極言湖之汪洋灝瀚險蕩。三四妙在「疑無」、「忽有」四字;五六妙在「恒」、「卻」二字,俱以虛字摹出洞庭形勢來。半日不覺鬢斑,驚心所攝也。……浩然之后,此詩見稱于世。許棠此詩形容湖為無地,竇叔向《檐石湖》詩并言無其無,語大是幻絕,因知文翰場中每多勍敵。若讀第三聯,竇不若許矣。
《五朝詩善鳴集》:第四句寫君山神到。
《初白庵詩評》:句句是過湖景象,余嘗身歷其境,故知此詩之工。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刻意張皇,而根柢淺薄,轉形竭蹶,五句尤為拙俚,觀此乃知孟、杜二公不愧凌跨一代也。
《網師園唐詩箋》:無聲畫(「四顧」四句下)。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力求新奇,乃力求寫生,故妙。文化以此詩得名,然在集中尚非極詣。二句何必是洞庭,然確是洞庭,非身到者不知也(「四顧」聯下)想頭妙絕(「鳥飛」聯下)。
《養一齋詩話》:許棠有《洞庭》詩,號為「許洞庭」。然「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語意平弱,「鳥飛應畏墮」尤涉痕跡,惟「帆遠卻如閑」五字佳,然亦不必是洞庭詩。少陵、襄陽后,何為動此筆耶!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贈張伯常之郢見過因話荊楚故事仍貺佳什(宋·曾鞏)
- 贈張伯玉倅古睦(宋·俞汝尚)
- 贈張伯益(宋·梅堯臣)
- 贈張伯純(清·丘逢甲)
- 贈張伯起應試南都(明·王世貞)
- 贈張伯雨(元·無名僧)
- 贈張僉憲(明·薛瑄)
- 贈張使君僉憲閩中(明·尹臺)
- 贈張俞秀才游金華山(宋·鄭炎)
- 贈張允和(當代·余英時)
- 贈張先生(宋·范仲淹)
- 贈張全義(唐·楊凝式)
- 贈張公子(清·汪由敦)
- 贈張公洲革處士(唐·李白)
- 贈張公賁(宋·張耒)
- 贈張典簿璿(明·汪廣洋)
- 贈張兼善(元末明初·藍仁)
- 贈張內翰還楚(明·王世貞)
- 贈張刁二老(宋·蘇軾)
- 贈張醫士君恒(明·李英)
- 贈張醫官張家世淮陽其術兼明太素(明·盧龍云)
- 贈張十二(明末清初·屈大均)
- 贈張千牛(唐·韓翃)
- 贈張華詩(魏晉·何劭)
- 贈張南史(唐·錢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