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作六首(唐·王維)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偶然作六首(唐·王維)
押養韻
押養韻
引用典故:采薇 擊壤 嘆鳳
楚國有狂夫,茫然無心想。
散發不冠帶,行歌南陌上。
孔丘與之言,仁義莫能獎。
未嘗肯問天,何事須擊壤。
復笑采薇人,胡為乃長往。
散發不冠帶,行歌南陌上。
孔丘與之言,仁義莫能獎。
未嘗肯問天,何事須擊壤。
復笑采薇人,胡為乃長往。
評注
《唐詩歸》:
鐘云:讀此知狂不易言。孔子思狂,正是此一流人。又云:傲即在此(「茫然」句下)。寫出橫人〔「仁義」句下)。
其二(唐·王維)
押紙韻
押紙韻
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門里。
有時農事閑,斗酒呼鄰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復起。
短褐不為薄,園葵固足美。
動則長子孫,不曾向城市。
五帝與三王,古來稱天(一作君)子。
干戈將揖讓,畢竟何者是。
得意茍為樂,野田安足鄙。
且當放(一作忘)懷(一作志)去,行行沒馀齒。
有時農事閑,斗酒呼鄰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復起。
短褐不為薄,園葵固足美。
動則長子孫,不曾向城市。
五帝與三王,古來稱天(一作君)子。
干戈將揖讓,畢竟何者是。
得意茍為樂,野田安足鄙。
且當放(一作忘)懷(一作志)去,行行沒馀齒。
評注
《唐詩歸》:
潭云:「五帝」二語,似《水滸傳》不讀書人語。鐘云:「古來稱君子」句,卻是滿肚慢世。「干戈」二句,莊、列之語,說得儒者敗興。
《唐詩意》:此譽而實自嘲也。與《衛風·考槃》意同。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吳山民曰:起六句寫出真樂,銷盡人鄙吝心。
以下總評
《唐詩歸》:鐘云:讀王、儲《偶然作》,見清士高人胸中皆似有一段壘塊不平處,特其寄托高遠,意思深厚,人不能覺。然儲作氣和而王作骨做,儲似微勝。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偶然作》二詩,此空空兒匕首也,當以鉛丸攝之。
其三(唐·王維)
引用典故:孫登長嘯
日夕見太行,沈吟未能去。
問君何以然,世網嬰我故。
小妹日成長,兄弟未有娶。
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
幾回欲奮飛,踟躕復相顧。
孫登長嘯臺,松竹有遺處。
相去詎幾許,故人在中路。
愛染日已薄,禪寂日已固。
忽乎吾將行,寧俟歲云暮。
問君何以然,世網嬰我故。
小妹日成長,兄弟未有娶。
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
幾回欲奮飛,踟躕復相顧。
孫登長嘯臺,松竹有遺處。
相去詎幾許,故人在中路。
愛染日已薄,禪寂日已固。
忽乎吾將行,寧俟歲云暮。
其四(唐·王維)
押有韻
押有韻
引用典故:五柳
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
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
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
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
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
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斗。
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負(一作有)。
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
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
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一作帚)。
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
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
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
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
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斗。
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負(一作有)。
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
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
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一作帚)。
其五(唐·王維)
押麌韻
押麌韻
引用典故:許史
趙女彈箜篌,復能邯鄲舞。
夫婿輕薄兒,斗雞事齊主。
黃金買歌笑,用錢不復數。
許史相經過,高門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鄒魯。
讀書三十年,腰間(一作下)無尺組。
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窮苦。
夫婿輕薄兒,斗雞事齊主。
黃金買歌笑,用錢不復數。
許史相經過,高門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鄒魯。
讀書三十年,腰間(一作下)無尺組。
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窮苦。
其六(唐·王維)
押支韻
押支韻
老來懶賦詩,惟有老相隨。
宿世①謬詞客,前身應畫師②。
不能舍馀習,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③。
宿世①謬詞客,前身應畫師②。
不能舍馀習,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③。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登科(宋·陳元老)
- 登科(宋·韋驤)
- 登科(明·章懋)
- 登秘魔崖(明·釋今無)
- 登秘魔崖(清·鄂忻)
- 登秦嶺作時陷賊歸國(唐·儲光羲)
- 登秦嶺半巖遇雨(唐·錢起)
- 登秦嶺(唐·李嘉祐)
- 登秦嶺(宋·王禹稱)
- 登秦望山兼在道作(清·李寄)
- 登秦望山寄酬廬山無可大師(明末清初·屈大均)
- 登秦望山(唐·薛據)
- 登秦望山(明·徐渭)
- 登秦皇島望海亭二章(當代·伯昏子)
- 登秦郵文游亭天壁亭長歌(宋末元初·王奕)
- 登秦駐山(元末明初·方行)
- 登秦駐山(清·朱蘭馨)
- 登積慶寺閣(明·貝瓊)
- 登積金峰(清·張學景)
- 登程主簿南亭(宋·趙湘)
- 登稅亭賦江天(宋·韓淲)
- 登稽古閣晚眺(宋·蔡楠)
- 登穹窿山訪張袁二道士(明·虞堪)
- 登穹窿絕頂望震澤同蔣香山作(清·周孝學)
- 登穹窿謁句曲行宮(清·董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