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祖德詩(清·林旭)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述祖德詩(清·林旭)
父母不逮事,百事不足為。
不諱王父母,此語深可悲。
恭維吾祖德,敢云吾知之。
外舅沈濤園,激揚多厚期。
本于先公意,詔我家乘遺。
謂言乘積累,宜作為歌詩。
小子實兢兢,靡日而不思。
命名不得咳,抱孫未親懷。
永念臨歿嘆,況積孤生哀。
慎重良有以,聞見求無歧。
托始三四歲,所記可依稀。
聞人說公公,作官在安徽。
信歸向兒道,公公念著兒。
分付教爾雅,明年為延師。
堂上張小照,于此識須眉。
憨跳畏嗔喝,每過首必低。
壽辰五月八,學把阿婆卮。
酒闌兇問至,驚哀終日啼。
是年唯巳卯,此后多傷凄。
吾父麻衣歸,遷居旗下街。
庭中龍眼樹,書案設當階。
手寫不記紙,淚下時如糜。
竊窺顏色惡,側坐不敢咍。
心目憶可見,禍酷痛交摧。
易簀執手泣,太息兒尚孩。
年至十二三,書簏恣翻披。
吾父曩所述,手澤如新題。
先府君年譜,男某謹次排①。
粵寇凡三至,城內冢壘壘。
生齒既未復,文教非茍施。
邑中鄧析子,好持官是非。
好召與之語,餔以酒肉糜。
襦褲爾所利,鞭箠官有威。
感愧或遁去,自此獄無欺。
又云戊寅案,文書存可稽。
別本逾寸厚,細抄累萬微。
敘述似未竟,欲傳恨不才。
童騃究未省,今知意在斯。
犬牙相錯地,自古言多違。
爭桑處女喪,漚麻吾水茲。
寺門夜載稿,界上晨亡尸。
豈嘗飽毒手,直是支誣詞。
閱實赦無罪,诪張謂有私。
風流秋浦詠,響絕不可追(池州府吳姓)。
視錢即甚悅,含怒故多訾。
人情易反復,如萍隨風吹。
獨持南山筆,岳岳難得移。
媚人猶及止,殺人奈何哉。
安慶孫太守,控告義所希②。
手錄存十紙(祖父手錄),兼有當時詩。
天知民不愧,睡起心自夷③。
□如引舟去,寄語淚勿垂。
白骨可覆視,黃泉豈遂埋。
忝名為父母,那忍事委蛇。
民冤茍不雪,罪大亦何辭。
列書達制府(申請揭驗),制府驚且疑。
為民能如此,豈非良有司。
事實良未明,萬一亦可危。
私誼況桑梓④,人言有階梯。
移文召伍伯⑤,破棺求瘢痍。
萬目見日月,一朝抉云霾。
父老喜害去(池守褫職),道路迎君回。
還愁升擢去,豈悟運化推。
廉吏竟如此,天道諒可知。
先世有薄田,亦足供歲時。
為官而祿薄,不以家人隨。
五年古彭澤,清對菊花杯。
中間更事故,斗米豈勝炊。
負郭既不保,沒身反得痱。
嗟此實明德,感念空增欷。
匆匆二十年,一得而九遺。
誠當書此事,留布諸方來。
民情茍不誣,知有望江碑。
天閽茍不遠,恩澤感妄幾。
吾父一片心,不與七尺隳。
七月急歸去,尋檢舊書齋。
情知漸徙失,諒未付塵灰。
老師吳峰五,表叔魏幼施。
當時皆目見,故實良可咨。
縣社有雞豚,官府有檔批。
成詩馀涕淚,令名思用貽。
不諱王父母,此語深可悲。
恭維吾祖德,敢云吾知之。
外舅沈濤園,激揚多厚期。
本于先公意,詔我家乘遺。
謂言乘積累,宜作為歌詩。
小子實兢兢,靡日而不思。
命名不得咳,抱孫未親懷。
永念臨歿嘆,況積孤生哀。
慎重良有以,聞見求無歧。
托始三四歲,所記可依稀。
聞人說公公,作官在安徽。
信歸向兒道,公公念著兒。
分付教爾雅,明年為延師。
堂上張小照,于此識須眉。
憨跳畏嗔喝,每過首必低。
壽辰五月八,學把阿婆卮。
酒闌兇問至,驚哀終日啼。
是年唯巳卯,此后多傷凄。
吾父麻衣歸,遷居旗下街。
庭中龍眼樹,書案設當階。
手寫不記紙,淚下時如糜。
竊窺顏色惡,側坐不敢咍。
心目憶可見,禍酷痛交摧。
易簀執手泣,太息兒尚孩。
年至十二三,書簏恣翻披。
吾父曩所述,手澤如新題。
先府君年譜,男某謹次排①。
粵寇凡三至,城內冢壘壘。
生齒既未復,文教非茍施。
邑中鄧析子,好持官是非。
好召與之語,餔以酒肉糜。
襦褲爾所利,鞭箠官有威。
感愧或遁去,自此獄無欺。
又云戊寅案,文書存可稽。
別本逾寸厚,細抄累萬微。
敘述似未竟,欲傳恨不才。
童騃究未省,今知意在斯。
犬牙相錯地,自古言多違。
爭桑處女喪,漚麻吾水茲。
寺門夜載稿,界上晨亡尸。
豈嘗飽毒手,直是支誣詞。
閱實赦無罪,诪張謂有私。
風流秋浦詠,響絕不可追(池州府吳姓)。
視錢即甚悅,含怒故多訾。
人情易反復,如萍隨風吹。
獨持南山筆,岳岳難得移。
媚人猶及止,殺人奈何哉。
安慶孫太守,控告義所希②。
手錄存十紙(祖父手錄),兼有當時詩。
天知民不愧,睡起心自夷③。
□如引舟去,寄語淚勿垂。
白骨可覆視,黃泉豈遂埋。
忝名為父母,那忍事委蛇。
民冤茍不雪,罪大亦何辭。
列書達制府(申請揭驗),制府驚且疑。
為民能如此,豈非良有司。
事實良未明,萬一亦可危。
私誼況桑梓④,人言有階梯。
移文召伍伯⑤,破棺求瘢痍。
萬目見日月,一朝抉云霾。
父老喜害去(池守褫職),道路迎君回。
還愁升擢去,豈悟運化推。
廉吏竟如此,天道諒可知。
先世有薄田,亦足供歲時。
為官而祿薄,不以家人隨。
五年古彭澤,清對菊花杯。
中間更事故,斗米豈勝炊。
負郭既不保,沒身反得痱。
嗟此實明德,感念空增欷。
匆匆二十年,一得而九遺。
誠當書此事,留布諸方來。
民情茍不誣,知有望江碑。
天閽茍不遠,恩澤感妄幾。
吾父一片心,不與七尺隳。
七月急歸去,尋檢舊書齋。
情知漸徙失,諒未付塵灰。
老師吳峰五,表叔魏幼施。
當時皆目見,故實良可咨。
縣社有雞豚,官府有檔批。
成詩馀涕淚,令名思用貽。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弟兒次江魚詩韻深不稱意偶坐水榭無事再迭前(明·唐順之)
- 弟士顯六十一貢選賦贈(明·黃士俊)
- 弟子厚自相山徙居湖塘又復一月矣距外除只數(宋·王之道)
- 弟子求衣缽(宋·釋道濟)
- 弟子薄堅仁以幅縑寫圓悟禪師像徑山裕虎丘隆(宋·釋正覺)
- 弟容容自合肥雪夜驅車攜妻子來晤三疊前韻(當代·潘樂樂)
- 弟庭桂來常陰沙擬共遠游(清·周馨桂)
- 弟彥昭入覲(明·黎貞)
- 弟得臣歸覲并州(宋·梅堯臣)
- 弟得臣殿丞簽判越州(宋·梅堯臣)
- 弟敏德在新安嘗作折枝海榴過河間從弟敏聰見(明·程敏政)
- 弟洛為猗氏學諭以襄陵酒方見示如法釀造良佳(明·李濂)
- 弟瑋來奔父喪寫憂四首(元·黃玠)
- 弟甲次小后賦此慰之(明·王世貞)
- 弟稱歸鄉(宋·楊億)
- 弟第一百五十一(宋·文天祥)
- 弟第一百五十三(宋·文天祥)
- 弟第一百五十二(宋·文天祥)
- 弟第一百五十四(宋·文天祥)
- 弟羅樵別號次韻(明·區元晉)
- 弟茝家醉中趁筆(宋·陳著)
- 弟茝飲至醉醉歸蹶道中荊棘中(宋·陳著)
- 弟蕭遠雪夜同宿(唐·張籍)
- 弟著作宰南陵(宋·梅堯臣)
- 弟觀為眾奉里神于丹山僧舍有五絕因趁韻(宋·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