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唐·王維)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送別(唐·王維)
五言絕句 押微韻
五言絕句 押微韻
題注:一作山中送別,一作送友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①綠,王孫歸不歸。
春草明年①綠,王孫歸不歸。
評注
《王孟詩評》:
占今斷腸,理不在多。
《唐詩絕句類選》:只標地寫情而不綴景。
《唐詩援》:語似平淡,卻有無限感慨,藏而不露。
《唐詩廣選》:顧與新曰:翻用楚詞語意,脫胎換骨,更為深婉。
《唐詩解》:扉掩于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子之歸期難必。
《匯編唐詩十集》:唐云:得漢魏和緩氣。
《唐賢三昧集箋注》:此種斷以不說盡為妙。結得有多少妙味。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翻弄騷語,刻意扣題。
《詩境淺說續編》:所送別者,當是馳騖功名之士,而非棲遲泉石之人,結句言「歸不歸」者,故作疑問之詞也。
《唐詩鑒賞辭典》: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詩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后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并無關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復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于行間,見離愁于字里。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后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游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容為:「扉掩于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里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并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后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里,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王維善于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
(陳邦炎)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詩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后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并無關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復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于行間,見離愁于字里。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后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游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容為:「扉掩于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里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并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后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里,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王維善于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
(陳邦炎)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秋杪登朝漢臺(明·林冕)
- 秋杪舟泊羊城李煙客載酒過訪感賦(明·鄧云霄)
- 秋杪過新州訪李方水廣文兼寄潘完子(明·成鷲)
- 秋杪送離言知客(明·釋函是)
- 秋杪集南園(明·區懷年)
- 秋杪集訶林懷吳用潛陳集生二社長(明·梁元柱)
- 秋杪雨中過鳳池園(清·潘遵祁)
- 秋杪(明·區越)
- 秋杪(清·張祖繼)
- 秋林為朱仲熙賦(明·歐大任)
- 秋林書屋為汪尚文賦(明·程敏政)
- 秋林書屋為沈武功作(明·徐庸)
- 秋林會友圖(明·史鑒)
- 秋林停車(明·柯潛)
- 秋林圖為太常卿春庵賦(明·符錫)
- 秋林圖次韻(明·符錫)
- 秋林圖題贈曠伯逵(明·劉崧)
- 秋林寄傲(明·倪謙)
- 秋林山色圖(元末明初·倪瓚)
- 秋林才子圖(元·凌云翰)
- 秋林才子(元末明初·郯韶)
- 秋林晚眺(清·盧九圍)
- 秋林獨往(明末清初·張穆)
- 秋林獨返卷送旅庵上人還泉省母(明末清初·張穆)
- 秋林讀書為章光遠賦(明·郭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