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圣德詩(唐·韓愈)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元和圣德詩(唐·韓愈)
題注:初憲宗即位,劍南劉辟自稱留后以叛。元和元年正月,以高崇文為左神策行營節度使討辟。九月,克成都。十月,辟伏誅。二年正月己丑,朝獻于大清宮。庚寅,朝享于太廟。辛卯,祀昊天上帝于郊丘。還宮,大赦天下。
序:初憲宗即位,劍南劉辟自稱留后以叛。元和元年正月,以高崇文為左神策行營節度使討辟。九月,克成都;十月,辟伏誅;二年正月己丑,朝獻于大清宮;庚寅,朝享于太廟;辛卯,祀昊天上帝于郊丘。還宮,大赦天下。臣愈首再拜言,臣伏見皇帝陛下即位已來,誅流奸臣,朝廷清明,無有欺蔽,外斬楊惠琳、劉辟以收夏蜀,東定青齊積年之叛,海內怖駭,不敢違越。郊天告廟,神靈歡喜;風雨晦明,無不從順。太平之期,適當今日。臣蒙被恩澤,日與群臣序立紫宸殿陛下,親望穆穆之光,而其職業,又在以經籍教導國子,誠宜率先作歌詩以稱道盛德,不可以辭語淺薄不足以自效為解,輒依古作四言〈元和圣德詩〉一篇,凡千有二十四字,指事實錄,具載明天子文武神圣,以警動百姓耳目傳示無極,其詩曰:
引用典故:丹鳳門 簋簠
皇帝即阼,物無違拒。
曰旸而旸,曰雨而雨。
維是元年,有盜在夏。
欲覆其州,以踵近(一作其)武①。
皇帝曰嘻,豈不在我。
負鄙為艱,縱則不可。
出師征之,其眾十(一作千)旅②。
軍其城下,告以福禍。
腹敗枝披,不敢保聚。
擲首陴外,降幡夜豎。
疆外之險,莫過蜀土。
韋皋去鎮,劉辟守后。
血人于牙,不肯吐口。
開庫啖(宋刻作啖)士,曰隨所取。
汝張汝弓,汝鼓汝鼓。
汝為表書,求我帥汝。
事始上聞,在列咸怒。
皇帝曰然,嗟遠士女。
茍附而安,則且付與。
讀命于庭,出節少府。
朝發京師,夕至其部。
辟喜謂黨,汝振而伍。
蜀可全有,此不當受。
萬牛臠炙(一作肉),萬甕行酒。
以錦纏股,以紅帕首。
有恇其兇,有餌其誘。
其出穰穰,隊以萬數。
遂劫東川,遂據城阻。
皇帝曰嗟,其又可許。
爰命崇文,分卒禁禦。
有安其驅,無暴我野。
日行三十,徐壁其右。
辟黨聚謀,鹿頭是守。
崇文奉詔,進退規矩。
戰不貪殺,擒不濫數。
四方節度,整兵頓馬。
上章請討,俟命起坐。
皇帝曰嘻,無汝煩苦。
荊并洎梁③,在國門戶。
出師三千,各選爾丑。
四軍齊作,殷其如阜。
或拔其角,或脫其距。
長驅洋洋,無有齟齬。
八月壬午,辟棄城走。
載妻與妾,包裹稚乳。
是日崇文,入處其宇。
分散逐捕,搜原剔藪。
辟窮見窘,無地自處。
俯視大江,不見洲渚。
遂自顛倒,若杵投臼。
取之江中,枷脰械手。
婦女累累,啼哭拜叩。
來獻闕下,以告廟社。
周示城市,咸使觀睹。
解脫攣索,夾以砧斧。
婉婉弱子,赤立傴僂。
牽頭曳足,先斷腰膂。
次及其徒,體骸撐拄。
末乃取官,駭汗如寫。
揮刀紛紜,爭刌④膾脯。
優賞將吏,扶圭綴組。
帛堆其家,粟塞其庾。
哀憐陣沒,廩給孤寡。
贈官封墓,周匝宏溥。
經戰伐地,寬免租簿。
施令酬功,急疾如火。
天地中間,莫不順序。
幽恒青魏,東盡海浦。
南至徐蔡,區外雜虜。
怛威赧德,踧踖蹈舞。
掉棄兵革,私習簋簠。
來請來覲,十百其耦(一作數)。
皇帝曰吁,伯父叔舅。
各安爾位,訓厥氓畝。
正月元日,初見宗祖。
躬執百禮,登降拜俯。
薦于新宮,視瞻梁梠(音呂,楣也)。
戚見容色,淚落入俎。
侍祠之臣,助我惻楚。
乃以上辛,于郊用牡。
除于國南,鱗筍毛簴。
廬幕周施,開揭磊砢。
獸盾騰挐,圓壇帖妥。
天兵四羅,旂常婀娜。
駕龍十二,魚魚雅雅。
宵升于丘,奠璧獻斝。
眾樂驚作,轟豗融冶。
紫焰噓呵,高靈下墮。
群星從坐,錯落侈哆⑤。
日君月妃,煥赫婐⑥。
瀆鬼濛鴻,岳祗嶪峨。
飫沃膻薌,產祥降嘏。
鳳皇應奏,舒翼自拊。
赤麟黃龍,逶陀結糾。
卿士庶人,黃童白叟。
踴躍歡呀,失喜噎歐。
乾清坤夷,境落褰舉。
帝車回來,日正當午。
幸丹鳳門,大赦天下。
滌濯刬磢⑦,磨滅瑕垢。
續功臣嗣,拔賢任耇。
孩養無告,仁滂施厚。
皇帝神圣,通達今古。
聽聰視明,一似堯禹。
生知法式,動得理所。
天錫皇帝,為天下主。
并包畜養,無異細鉅。
億載萬年,敢有違者。
皇帝儉勤,盥濯陶瓦。
斥遣浮華,好此綈纻。
敕戒四方,侈則有咎。
天錫皇帝,多麥與黍。
無召水旱,耗于(一作無耗)雀鼠。
億載萬年,有富無窶。
皇帝正直,別白善否。
擅命而狂,既剪既去。
盡逐群奸,靡有遺侶。
天錫皇帝,厖臣碩輔。
博問遐觀,以置左右。
億載萬年,無敢余侮。
皇帝大孝,慈祥悌友。
怡怡愉愉,奉太皇后。
浹于族親,濡及九有。
天錫皇帝,與天齊壽。
登茲太平,無怠永久。
億載萬年,為父為母。
博士臣愈,職是訓詁。
作為歌詩,以配吉甫。
曰旸而旸,曰雨而雨。
維是元年,有盜在夏。
欲覆其州,以踵近(一作其)武①。
皇帝曰嘻,豈不在我。
負鄙為艱,縱則不可。
出師征之,其眾十(一作千)旅②。
軍其城下,告以福禍。
腹敗枝披,不敢保聚。
擲首陴外,降幡夜豎。
疆外之險,莫過蜀土。
韋皋去鎮,劉辟守后。
血人于牙,不肯吐口。
開庫啖(宋刻作啖)士,曰隨所取。
汝張汝弓,汝鼓汝鼓。
汝為表書,求我帥汝。
事始上聞,在列咸怒。
皇帝曰然,嗟遠士女。
茍附而安,則且付與。
讀命于庭,出節少府。
朝發京師,夕至其部。
辟喜謂黨,汝振而伍。
蜀可全有,此不當受。
萬牛臠炙(一作肉),萬甕行酒。
以錦纏股,以紅帕首。
有恇其兇,有餌其誘。
其出穰穰,隊以萬數。
遂劫東川,遂據城阻。
皇帝曰嗟,其又可許。
爰命崇文,分卒禁禦。
有安其驅,無暴我野。
日行三十,徐壁其右。
辟黨聚謀,鹿頭是守。
崇文奉詔,進退規矩。
戰不貪殺,擒不濫數。
四方節度,整兵頓馬。
上章請討,俟命起坐。
皇帝曰嘻,無汝煩苦。
荊并洎梁③,在國門戶。
出師三千,各選爾丑。
四軍齊作,殷其如阜。
或拔其角,或脫其距。
長驅洋洋,無有齟齬。
八月壬午,辟棄城走。
載妻與妾,包裹稚乳。
是日崇文,入處其宇。
分散逐捕,搜原剔藪。
辟窮見窘,無地自處。
俯視大江,不見洲渚。
遂自顛倒,若杵投臼。
取之江中,枷脰械手。
婦女累累,啼哭拜叩。
來獻闕下,以告廟社。
周示城市,咸使觀睹。
解脫攣索,夾以砧斧。
婉婉弱子,赤立傴僂。
牽頭曳足,先斷腰膂。
次及其徒,體骸撐拄。
末乃取官,駭汗如寫。
揮刀紛紜,爭刌④膾脯。
優賞將吏,扶圭綴組。
帛堆其家,粟塞其庾。
哀憐陣沒,廩給孤寡。
贈官封墓,周匝宏溥。
經戰伐地,寬免租簿。
施令酬功,急疾如火。
天地中間,莫不順序。
幽恒青魏,東盡海浦。
南至徐蔡,區外雜虜。
怛威赧德,踧踖蹈舞。
掉棄兵革,私習簋簠。
來請來覲,十百其耦(一作數)。
皇帝曰吁,伯父叔舅。
各安爾位,訓厥氓畝。
正月元日,初見宗祖。
躬執百禮,登降拜俯。
薦于新宮,視瞻梁梠(音呂,楣也)。
戚見容色,淚落入俎。
侍祠之臣,助我惻楚。
乃以上辛,于郊用牡。
除于國南,鱗筍毛簴。
廬幕周施,開揭磊砢。
獸盾騰挐,圓壇帖妥。
天兵四羅,旂常婀娜。
駕龍十二,魚魚雅雅。
宵升于丘,奠璧獻斝。
眾樂驚作,轟豗融冶。
紫焰噓呵,高靈下墮。
群星從坐,錯落侈哆⑤。
日君月妃,煥赫婐⑥。
瀆鬼濛鴻,岳祗嶪峨。
飫沃膻薌,產祥降嘏。
鳳皇應奏,舒翼自拊。
赤麟黃龍,逶陀結糾。
卿士庶人,黃童白叟。
踴躍歡呀,失喜噎歐。
乾清坤夷,境落褰舉。
帝車回來,日正當午。
幸丹鳳門,大赦天下。
滌濯刬磢⑦,磨滅瑕垢。
續功臣嗣,拔賢任耇。
孩養無告,仁滂施厚。
皇帝神圣,通達今古。
聽聰視明,一似堯禹。
生知法式,動得理所。
天錫皇帝,為天下主。
并包畜養,無異細鉅。
億載萬年,敢有違者。
皇帝儉勤,盥濯陶瓦。
斥遣浮華,好此綈纻。
敕戒四方,侈則有咎。
天錫皇帝,多麥與黍。
無召水旱,耗于(一作無耗)雀鼠。
億載萬年,有富無窶。
皇帝正直,別白善否。
擅命而狂,既剪既去。
盡逐群奸,靡有遺侶。
天錫皇帝,厖臣碩輔。
博問遐觀,以置左右。
億載萬年,無敢余侮。
皇帝大孝,慈祥悌友。
怡怡愉愉,奉太皇后。
浹于族親,濡及九有。
天錫皇帝,與天齊壽。
登茲太平,無怠永久。
億載萬年,為父為母。
博士臣愈,職是訓詁。
作為歌詩,以配吉甫。
評注
《欒城集o詩病五事》:
詩人詠歌文武征伐之事,其于克密曰:「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其于克崇曰:「臨沖閑閑,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其于克商曰:「維師尚父,時惟鷹揚。諒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其形容征伐之盛,極于此矣。韓退之作《元和圣德詩》,言劉辟之死,曰:「宛宛弱子,赤立傴僂,牽頭曳足,先斷腰膂,次及其徒,體骸撐拄。末乃取官,駭汗如瀉,揮刀紛紜,爭切膾脯。」此李,斯頌秦所不忍言,而退之自謂無愧于《雅》、《頌》,何其陋也!
《后山詩話》:少游謂《元和圣德詩》于韓文為下,與《淮西碑》如出兩手,蓋其少作也。
《許彥周詩話》:韓退之《元和圣德詩》云:「駕龍十二,魚魚雅雅。」其深于《詩》者耶!
《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穆修《校定韓文》:韓《元和圣德詩》、《平淮西碑》,柳《雅章》之類,皆辭嚴義偉,制作如經,能崒然聳唐德于盛漢之表。樊汝霖《韓文公年譜》注:公時年四十,不可謂少。大抵德不足則夸,憲宗功烈固偉,比文、武則有間矣。王荊公嘗論《詩》曰:「《周頌》之詞約,約所以為嚴,德盛故也。《魯頌》之詞侈,侈所以為夸,德不足故也。」是詩也,其亦《魯頌》之謂歟?憲宗平夏、平江東、平澤潞、平蔡、平淄青、而平蜀、平蔡之功,尤卓卓在人耳目者,以公此詩及《平淮西碑》,學者爭誦之習且熟戰也。
《昌黎先生集》:張栻曰:退之筆力高,得斬截處即斬截。他豈不知此?所以為此言者,必有說。蓋欲使藩鎮聞之,畏罪懼禍,不敢叛耳。
《黃氏日鈔》:《元和圣德詩》典麗雄富。前輩或謂「揮力紛紛,爭切膾脯」等語,異于文王「是致是附」氣象。愚謂亦各言其實,但恐于「頌德」之名不類。或云公之意欲使藩鎮知懼。
郝經《臨川集o一王雅序》:李唐一代,詩文最盛,而杜少陵、韓吏部、柳柳州、白太傅等為之冠。如子美諸懷古及《北征》、《潼關》、《石壕》、《洗兵馬》等篇,發秦州、入成都、下巴峽、客湖湘、《八哀》九首,傷時詠物等作,太白之《古風》篇什,子厚之《平淮雅》,退之之《圣德詩》,樂天之諷諫集,皆有風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中聲盛烈,止乎禮義,抉去污剝,備述王道,馳騖于月露風云花鳥之外,直與「三百五篇」相上下。惜乎,著當世之事,而及前代者略也!
《文章辨體序說》:《國風》、《雅》、《頌》之詩,率以四言成章;若五、七言之句,則間出而僅有也。《選》詩四言,僅有韋孟一篇。魏晉間作者雖眾,然惟陶靖節為最,后村劉氏謂其《停云》等作突過建安是也。宋齊時降,作者日少。獨唐韓、柳《元和圣德詩》、《平淮夷雅》膾炙人口。先儒有云:「二詩體制不同,而皆詞嚴氣偉,非后人所及。」自時厥后,學詩者日以聲律為尚,而四言益鮮矣。
《薛文清公讀書錄》:韓文公《元和圣德詩》,終篇頌美之中,多繼以規戒之詞,深得古詩遺意。
《唐音癸簽》:柳州之《平淮西》,最章句之合調;昌黎之《元和圣德》,亦長篇之偉觀,一代四言有此,未覺風雅墜緒。韓愈最重字學,詩多用古韻,如《元和圣德》及《此日足可惜》詩,全篇一韻,皆古葉兼用。
《輯注唐韓昌黎集》:退之《元和圣德詩》,列銘頌體中,文尚質實可觀。若論四言詩,則韋、曹諸人,已失前規,三唐間安復論此?
《牧齋有學集o彭達生晦農草序》:昔者有唐之文,莫盛于韓、柳,而皆出元和之世,《圣德》之頌、《淮西》之雅,鏗鏘其音,灝汗其氣,曄然與三代同風。
《牧齋有學集o顧麟士詩集序》:唐之詩人,皆精于經學。韓之《元和圣德》,柳之《平淮夷雅》,雅之正也。玉川子之《月蝕》,雅之變也。
《批韓詩》:朱彝尊曰:若規模《雅》、《頌》,其實全仿李丞相,或又落《文選》。起處猶近《雅》,微有一二不似。大約中間凡典雅處似《毛詩》,質峭處似秦碑,華潤處似《文選》,然通首純是質峭調。《序》無文章,止直敘,然卻亦腴峭有法。只就質語加錘煉,煉到文處。是《文選》句(「腹敗」句下)。此等偶句,《三百篇》亦有之。但如此排來,則全覺蟲《選》體(「有恇」二句下)。此段全是本《楚茨》化來,追琢可謂極工,所恨者未渾然。若《南海碑》則渾然矣。秦少游謂此系少作,未敢謂然。然《南海》后此十年,要見亦是年力(「乾清」二句下)。祿位名壽,分四大節。「皇帝」字作綱。全是祖《瑯琊刻銘》,下字亦多效李(「億載」二句下)。
《帶經堂詩話》:元和之世,削平僭亂,于時韓愈氏則有《圣德詩》,柳宗元則有《平淮西雅》,昔人謂其辭嚴義偉,制作如經,能萃然聳唐德于盛漢之表,所謂「鴻筆之人,為國云雨」者也。
《初白庵詩評》:通章以「皇帝」二字作主,即《蕩》八章冠以「文王曰咨」章法也,特變《雅》為《頌》耳。
《韓柳詩選》:力洗蕪詞,超出魏晉以上,間似《嶧山》、《會稽》諸頌而絕不襲一《雅》、《頌》語,正其筆之高,力之厚,如此才可以追蹤《雅》、《頌》耳。一氣旋轉,歷落參差,是太史公筆法。醴郁縹渺,極似漢《郊祀》、《房中》諸作。有此襯筆,與前段相應入妙,便覺韋、班諸詩,未免為《雅》、《頌》所拘,不見精采(「日君」句下)。必前段極開拓,筆致自磊落不羈,收處極其緊煉,便自典重肅穆,須看其用筆之妙,收放有法(末句下)。
《義門讀書記》:二句鎖上起下(「掉棄」二句下)。
《唐詩別裁》:昌黎四言,唐人中無與偭者。典重峭奧,體則《二雅》、《三頌》,辭則古賦、秦碑,盛唐中昌黎獨擅。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蘇、張(按指蘇轍與張栻)二說皆有理,張更得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之義。《甘誓》言不共命者則拿戮之,而況亂臣耶?言雖過之,亦昭法鑒。
《援鶉堂筆記》:《元和圣德詩》八「語」、九「麌」、十「姥」、三十三「哿」、三十四「果」、三十五「馬」、四十四「有」,凡所用皆上聲。若據協韻,何無一韻濫入三聲耶?
《唐宋詩醇》:誅辟一段,借以悚動藩鎮,前人論之詳矣。至幽、恒、青、魏一段,寫諸道震懾,而朝廷慰安鎮撫,得體有威,尤是最著意處。
《甌北詩話》:《元和圣德詩》敘劉辟被擒,舉家就戮,情景最慘。……蘇轍謂其「少醞藉,殊失《雅》、《頌》之體」,張栻則謂「正欲使各藩鎮聞之畏懼,不敢為逆」。二說皆非也。才人難得此等題以發抒筆力,既已遇之,肯不盡力摹寫,以暢其才思耶?此詩正為此數語和也。
《讀杜韓筆記》:《皇矣》言「執汛連連、攸馘安安」,《泮水》言「在泮獻馘,在泮獻囚」。昌黎特從而敷衍之,以警示藩鎮。子由議之,非也。《元和圣德詩》:語、麌、哿、馬、有五韻通押,即平韻之魚、虞、歌,麻、尤也。
《純常子枝語》:夫藩鎮之禍,與唐相弊矣,豈退之極寫慘毒之刑所能懾乎?
《韓詩臆說》:此一段乃紀實之詞,無庸諱之。誠不必如子由所譏,然如南軒之說,又恐近于宰我之言周社也(「揮刀」三句下)。后石介作《慶歷圣德詩》,即本此。此詩雖頌武功,而其意則在憲宗初政,貶斥伾、文、執誼等,故序中即從誅流奸臣說起。而詩中于別白善否一段,尤切切言之。可知主意所在,非以臚成功告廟之詞也。
《春覺齋論文》:韓昌黎之《元和圣德詩》,厥體如《頌》。其曰:「取之江中……先斷腰膂。」讀之令人毛戴。……子由以為李斯頌秦所不忍言,而退之自謂「無愧于風雅」,何其陋也。南軒曰:「蓋欲使藩鎮聞之,畏罪懼禍不敢叛。」愚誦南軒之言,不期失笑。……叛逆至于數世,而魏博最久,此豈畏罪懼禍?鄙意終以昌黎之言為失體。蓋昌黎蘊忠憤之氣,心怒賊臣,目睹俘閃伏辜,振筆直書,不期傷雅,非復有意為之。但觀《琴操》之溫醉,即知昌黎非徒能力此者也。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送日本僧游五臺(明·程本立)
- 送日本僧(元·張雨)
- 送日本僧(元末明初·徐賁)
- 送日本合上人(宋·釋心月)
- 送日本國三藏空海上人朝宗我唐兼貢方物而歸(唐·朱千乘)
- 送日本國僧二首(宋·釋普濟)
-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唐·韋莊)
- 送日本國聘賀使晁巨卿東歸(唐·包佶)
- 送日本國覺阿金慶二禪人游天臺(宋·釋慧遠)
- 送日本爾侍者(宋·釋紹曇)
- 送日本希白上人禮祖塔之金華(明·來復)
- 送日本禾原次宮歸國(清·汪康年)
- 送日老住九座山(宋·劉克莊)
- 送日者方生還龍游(明·程敏政)
- 送日者黃學海歸江西(元·吳景奎)
- 送日觀之金陵(清·葛宜)
- 送日觀游越(清·葛宜)
- 送日觀蜀游(清·葛宜)
- 送舊迎新雜感(當代·何永沂)
- 送旨上人西湖并寄鄧善之(宋末元初·戴表元)
- 送旴江吳守以言歸二首(宋·包恢)
- 送旴江宗人正式南還(明·程敏政)
- 送時仲西歸(宋·李新)
- 送時君之京謁選(明末清初·屈大均)
- 送時將軍平蜀寇(明·顧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