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唐·杜甫)
題注:巢父字弱翁,冀州人,與李白等隱徂徠,號竹溪六逸。
引用典故:蓬萊 大澤龍蛇 空中書 禹穴 云車
巢父掉頭不肯住,東將入海隨煙霧。
詩卷長流天地間,釣竿欲拂珊瑚(一作三珠)樹。
深山大澤龍蛇遠,春寒野陰風景暮①。
蓬萊織(一作仙人玉)女回云車,指點虛無是征(一作引歸)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貴何如草頭露②。
蔡侯靜者意有馀,清夜置酒臨前除。
罷琴惆悵月照(一作點)席,幾歲寄我空中書。
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信今何如③。
詩卷長流天地間,釣竿欲拂珊瑚(一作三珠)樹。
深山大澤龍蛇遠,春寒野陰風景暮①。
蓬萊織(一作仙人玉)女回云車,指點虛無是征(一作引歸)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貴何如草頭露②。
蔡侯靜者意有馀,清夜置酒臨前除。
罷琴惆悵月照(一作點)席,幾歲寄我空中書。
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信今何如③。
評注
《唐詩品匯》:
劉云:七字浩然,以其將隱也(首句下)。不必有所從來,不必有所指。玄又玄,眾妙門(「深山大澤」二句下)。劉云:其迭蕩創體,類自得意,故成一家言。
《杜詩解》:句法奇「巢父掉頭」一句下)。「深山」句只換得一「遠」字,便成妙句。《列仙傳》寫不出此七字(「指點虛無」句下)。將沒下落人,結有下落人,妙絕。反結(「南尋禹穴」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楊慎曰:「深山」兩句佳。「織女」數言近誕,故為高公所不取。周珽曰:說透歸隱人心曲。真空中打撲,骨節都作龍鳴,而婉韻之致,又自朗然。
《杜臆》:孔游江東,故「東海」、「珊瑚」、「龍蛇」、「大澤」、「蓬萊織女」皆用江東景物,而牛、女乃吾越分野也。「深山大澤」指江東,而「龍蛇遠」以比巢父之隱。「野陰」、「景暮」,以比世之亂。劉須溪云:「不必有所從來,不必有所指,玄又玄」,此不知其解,而故為渾語以欺人,往往如此。……此篇宛然游仙詩,但人能超出塵氛之外,便是仙人,非必乘鸞跨鶴也。巢父何減仙人?
《義門讀書記》:似用太白體,虛景作襯(「深山大澤」四句下)。
《杜詩詳注》:別本止十二句,語雖簡凈,然少宕逸風神;不依諸家本為正。
《而庵說唐詩》:下句何等瑰麗(「釣竿欲拂」句下)!
《唐宋詩醇》:遠性風疏,逸情云上,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也。李因篤曰:《寄元逸人》得超忽之神,《送孔巢父》極狂簡之致。
《唐詩別裁》:飄忽(「巢父掉頭」句下)。李、杜多縹緲恍惚語,其原蓋出于《騷》(「深山大澤」六句下)。巢父歸隱學仙,故詩中多縹緲欲仙語。
《讀杜心解》:起四句,作一冒。「山澤龍蛇」、雖用《左》語,實暗用老子猶龍意,見此等人定應遠引也。「春陰景暮」,點綴行色。……「回車」、「指點」,仙侶導引也。「惜君苦留」,正指不知仙骨之世人。此處反筆頓住,……呈李白只一點,「今何如」者,前此贈白詩,一則曰「拾瑤草」,再則曰「就丹砂」,至此其果有得乎否也?亦非止平安套語,正與全篇贈孔意打成一片。
《網師園唐詩箋》:「詩卷」七句,飄飄欲仙。
《杜詩鏡銓》:李云:此作極狂簡之致。邵云:寫景杳冥,迥非人境(「深山大澤」四句下)。張上若云:帶處煙波無盡(末二句下)。王士禛云:李受箓于高天師,言丹砂瑤草其事何如也?正與中間「有仙骨」句照應。
《峴傭說詩》:起筆「巢父掉頭不肯住,東將入海隨煙霧」,突兀可喜。下接「詩卷長留天地間,釣竿欲拂珊瑚樹」,一句應「不肯住」、一句應「入海」,整束有力;自此便順流而下矣。直起不裝頭之詩,此最可法。收筆「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信今何如」,只作一點,確是「兼呈」,題中賓主分明。
《唐宋詩舉要》:吳曰:造思奇偉,句法瑰麗,光采陸離(「釣竿欲拂」句下)。吳曰:二句乃開拓之筆(「深山大澤」二句下)。吳曰:加入二句,尤覺奇幻,匪夷所思(「蓬萊織女」二句下)。吳曰:再加二句,尤為酣恣沈著,得未曾有(「惜君只欲」二句下)。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留題王官谷(宋·李釜)
- 留題琴軒(宋·黃裳)
- 留題疏山白云禪院因呈長老秀公(宋·劉弇)
- 留題白崖(宋·龐其章)
- 留題白龍山(宋·趙發)
- 留題相州王珫推官園亭(宋·韓琦)
- 留題真陽南山(宋·李丹)
- 留題石堂院(宋·章師古)
- 留題石經院三首(宋·蘇軾)
- 留題石經院三首(宋·蘇轍)
- 留題碧落堂(宋·楊萬里)
- 留題碧落洞(宋·廖君玉)
- 留題碧落洞(宋·連希元)
- 留題祇陀僧房(宋·周行己)
- 留題神仙院三絕(宋·劉弇)
- 留題秦淮丁家水閣二首(明末清初·錢謙益)
- 留題積善院(宋·許將)
- 留題竹隱(宋·趙蕃)
- 留題筠庵以茅蓋層出如蓑衣然(宋·楊萬里)
- 留題紫巖寺 其一(宋·沈晦)
- 留題紫巖寺 其二(宋·沈晦)
- 留題紫巖寺(金末元初·王寂)
- 留題紹公寂照軒(宋·釋真凈)
- 留題績溪(明·程敏政)
- 留題羅漢院愚軒(宋·呂南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