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泉操(明末清初·屈大均)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三疊泉操(明末清初·屈大均)
天下名山,惟匡廬瀑布為多:若黃巖之布水,鶴鳴峰之馬尾水,歸宗之玉簾泉,康王谷之谷簾泉,九峰庵之馬尾水,石門澗臥龍庵之飛泉,凡十有馀處,皆奇瀑布也。而三疊泉者,昔人稱其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架空霆擊,吾尤以為匡廬之絕景云。泉下注于潭,潭有大磐石。予嘗坐嘯其上,爰作一亭于南崖,以與泉相向,名曰三疊泉亭。又書太白「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之句,以為亭聯。按《山志》稱三疊泉乃朱文公所辟。文公初見此泉,嘗繪為圖,傳京師,所謂「五老新瀑」者是也。彼夫唐人,若太白「飛流直下」,曲江「日照虹蜺」,與僧齊己「只有照壁月」之句,皆詠黃巖之布水,或鶴鳴峰之馬尾水耳。即如陸羽《茶經》,亦僅言谷簾泉之美,皆未嘗知有此泉。蓋以此泉深隱五老峰之背、九疊屏之側,從空懸布,凡作三級而下,望之不見其端杪;又當玉川門盡處,其谷九疊,其磴孤懸,林密石巉,人獸兩絕,望之惟見嵐煙窈冥,白晝常晦,無所謂瀑布之影象也。非如黃巖之布水、鶴鳴峰之馬尾水,獨露空中,四無虧蔽,從彭蠡湖中,可望見其奔飛灑落之狀。自非好事者百計搜奇,身至此泉之下,鮮不以為黃巖、鶴鳴峰之外,絕無最勝者矣。嗟夫!天下惟高者善藏,深者晚出,泉其有以命我夫。亭既成,奉文公畫像其中,而援琴為《三疊泉操》以落之。
我觀泉兮,下不在淵,上不在天,中不在五老之峰兮大月之山。
然則泉安在兮,蓋在乎吾心之玄。
玄為天之一兮,其生泉也,在于雷欲動而未動之先。
為天之命兮所以開乾。
人知其出于山下兮,不知其以吾心為源。
夫以吾心為源,則無往而不在者斯泉。
安必其下在淵而上在天,中在五老之峰兮大月之山。
然則泉安在兮,蓋在乎吾心之玄。
玄為天之一兮,其生泉也,在于雷欲動而未動之先。
為天之命兮所以開乾。
人知其出于山下兮,不知其以吾心為源。
夫以吾心為源,則無往而不在者斯泉。
安必其下在淵而上在天,中在五老之峰兮大月之山。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喜王起侍郎放牒(唐·張籍)
- 喜王阮亭宮詹至粵即送其行(明末清初·屈大均)
- 喜王露湑至自三峰(清·汪霦)
- 喜王駕小儀重陽相訪(唐·司空圖)
- 喜瑯兒生(清末民國初·林朝崧)
- 喜甘泉西樵皆卜居羅浮(明·王漸逵)
- 喜生侄(明·陳獻章)
- 喜甥韓進士存良入館選(明·郭諫臣)
- 喜用晦至自原易所尋補襄陽(明·唐伯元)
- 喜申鳧盟至都門(清·楊思圣)
- 喜疾瘳詩(南北朝·蕭綱)
- 喜白上人至(明末清初·屈大均)
- 喜白發為陳師復賦(元·錢惟善)
- 喜白發(元末明初·王冕)
- 喜白鹿書院新成(明·蘇葵)
- 喜皇甫大夫同宿大梁驛(唐·清江)
- 喜皇甫郎中拜諭德兼集賢學士(唐·李端)
- 喜皎然師見訪書贈(宋·林逋)
- 喜監簿得陶山舜田(宋·林景熙)
- 喜省中王秀才至(明·陶益)
- 喜看云見訪(清·達瑛)
- 喜真庵上人見訪(明·顧協)
- 喜眷屬至自廣州兼懷詠軒弟高州(清·文星瑞)
- 喜知命弟自青原歸(宋·黃庭堅)
- 喜祖三至留宿(唐·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