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永年大參致仕十首(明·薛瑄)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送李永年大參致仕十首(明·薛瑄)
七言律詩 押歌韻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四朝出入受恩多,詔許南歸意若何。
路繞青齊騶騎遠,水通淮海畫船過。
故園到日收禾黍,別墅經年長薜蘿。
父老傾懷看白發,兒童佐酒發清歌。
路繞青齊騶騎遠,水通淮海畫船過。
故園到日收禾黍,別墅經年長薜蘿。
父老傾懷看白發,兒童佐酒發清歌。
其二(明·薛瑄)
七言律詩 押微韻
七言律詩 押微韻
七十懸車古亦稀,明時乞得健身歸。
朝廷已自優黃發,鄉里無勞羨錦衣。
碧水細通栽藥圃,青山閒繞釣魚磯。
江南事事皆堪樂,莫遣流年賞興違。
朝廷已自優黃發,鄉里無勞羨錦衣。
碧水細通栽藥圃,青山閒繞釣魚磯。
江南事事皆堪樂,莫遣流年賞興違。
其三(明·薛瑄)
七言律詩
七言律詩
歷下山川入畫圖,西門悵別指征途。
已知圣代優諸老,還似當年餞二疏。
歸路遠應經鐵柱,名山行復見香爐。
江南江北相思處,鴻雁來時好寄書。
已知圣代優諸老,還似當年餞二疏。
歸路遠應經鐵柱,名山行復見香爐。
江南江北相思處,鴻雁來時好寄書。
其四(明·薛瑄)
七言律詩 押先韻
七言律詩 押先韻
黃甲聲名四十年,薇垣粉署共稱賢。
方看薦鶚升三事,又乞歸身別九天。
恩詔近從丹闕降,使車遙向碧山懸。
耆英莫謾誇中洛,江右風流也自傳。
方看薦鶚升三事,又乞歸身別九天。
恩詔近從丹闕降,使車遙向碧山懸。
耆英莫謾誇中洛,江右風流也自傳。
其五(明·薛瑄)
七言律詩 押真韻
七言律詩 押真韻
白發明時老大臣,封章幾上乞歸頻。
四朝寵覺腰金重,三代恩沾綵誥新。
花發薇垣成遠夢,潮平揚子是通津。
到家正值秋光好,黃菊東籬有故人。
四朝寵覺腰金重,三代恩沾綵誥新。
花發薇垣成遠夢,潮平揚子是通津。
到家正值秋光好,黃菊東籬有故人。
其六(明·薛瑄)
七言律詩 押微韻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已向明時早拂衣,家山回首興如飛。
丹心老去聲名大,白發歸來故舊稀。
幾處甘棠留畫省,繞門楊柳蔭苔磯。
惟應野老來爭席,坐玩沙鷗伴夕暉。
丹心老去聲名大,白發歸來故舊稀。
幾處甘棠留畫省,繞門楊柳蔭苔磯。
惟應野老來爭席,坐玩沙鷗伴夕暉。
其七(明·薛瑄)
七言律詩 押麻韻
七言律詩 押麻韻
聞道江南景物嘉,薇垣有客正思家。
池塘夜雨翻荷葉,籬落秋香散稻花。
德譽尚為清論重,儀刑應有正人誇。
歐公曾寫歸田錄,好繼遺芳播邇遐。
池塘夜雨翻荷葉,籬落秋香散稻花。
德譽尚為清論重,儀刑應有正人誇。
歐公曾寫歸田錄,好繼遺芳播邇遐。
其八(明·薛瑄)
七言律詩 押先韻
七言律詩 押先韻
梁苑登科二十年,乘驄頻與歲時遷。
忽逢先達青云上,已是門生白發前。
盛世澄清慚我劣,明時歸老羨公賢。
追隨冠蓋城西別,心逐行舟入楚天。
忽逢先達青云上,已是門生白發前。
盛世澄清慚我劣,明時歸老羨公賢。
追隨冠蓋城西別,心逐行舟入楚天。
其九(明·薛瑄)
七言律詩
七言律詩
才捧除書拜好官,又承恩詔許南還。
人辭歷下山光遠,船過真州水面寬。
松菊未荒三徑在,衣冠不改一身閒。
推恩更有新鸞誥,留與家門久遠看。
人辭歷下山光遠,船過真州水面寬。
松菊未荒三徑在,衣冠不改一身閒。
推恩更有新鸞誥,留與家門久遠看。
其十(明·薛瑄)
七言律詩 押先韻
七言律詩 押先韻
邂逅東藩僅一年,先生何事著歸鞭。
曾聞碧岫云藏屋,見說清溪月滿船。
歸老會尋山水樂,聲名不讓古今賢。
遙知林下徜徉處,猶起丹心憶九天。
曾聞碧岫云藏屋,見說清溪月滿船。
歸老會尋山水樂,聲名不讓古今賢。
遙知林下徜徉處,猶起丹心憶九天。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桃源行(宋·李綱)
- 桃源行(宋·汪藻)
- 桃源行(宋·王安石)
- 桃源行(宋·王景月)
- 桃源行(宋·胡宏)
- 桃源行(宋·趙汝淳)
- 桃源行(宋·釋居簡)
- 桃源行(當代·盧青山)
- 桃源行(清末民國初·章炳麟)
- 桃源行(金·元德明)
- 桃源觀小睡(近現代·程千帆)
- 桃源觀(宋·張詠)
- 桃源觀(宋·章穎)
- 桃源記(清·洪亮吉)
- 桃源詞二首(唐·施肩吾)
- 桃源詞二首(明·釋函可)
- 桃源道中三首(明·薛瑄)
- 桃源道中用邢子中丈舊韻(宋·趙蕃)
- 桃源道中(宋·文天祥)
- 桃源道中(明·王洪)
- 桃源郭外(明·汪廣洋)
- 桃源雪(明·張弼)
- 桃源(元·吾丘衍)
- 桃源(元·耶律鑄)
- 桃源(元·鄭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