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子歸江東(唐·王維)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送沈子歸江東(唐·王維)
七言絕句 押微韻
七言絕句 押微韻
題注:一作送沈子福之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①歸。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①歸。
評注
《唐詩直解》:
相送之情隨春色所至,何其濃至!末二語情中生景,幻甚。
《唐詩解》:蓋相思無不通之地,春色無不到之鄉,想象及此,語亦神矣。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別景落寞,別思悠遠,造意自慰,抒盡離情。周敬曰:造出情致,自不落套,作苦思何由得?
《唐賢三昧集箋注》:樂府音節。顧云:別景寥落,情殊悵然。
《唐詩別裁》:春光無所不到,送人之心猶春光也。
《網師園唐詩箋》:援擬入情,樂府神髓(末二句下)。
《唐絕詩鈔注略》:妙攝入「送」字,以行送且以神送,且到處相隨,遂寫得淋漓盡致。「春色」跟首句,襯墊渲染法。
《唐詩鑒賞辭典》:王維大約在開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知南選,至襄陽(今屬湖北)。他集子里現存《漢江臨眺》、《曉行巴峽》等詩,可見他在江漢的行蹤不止襄陽一處。沈子福,不詳。長江從九江以下往東北方向流。江東,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看詩題和頭兩句的意思,這詩當是作者在長江上游送沈子福順流而下歸江東之作。
渡頭是送客之地,楊柳是渡頭現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習俗。這里寫楊柳,不僅寫現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別氣氛。行客已稀,見境地的凄清,反襯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點明送別之地。第二句醒出「歸江東」題意。罟(gǔ古)師,漁人,這里借指般夫。臨圻,當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詩人依依不舍,望著大江南北兩岸,春滿人間,春光蕩漾,桃紅柳綠,芳草萋萋。這時,詩人感覺到自己心中的無限依戀惜別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無邊無際。詩人忽發奇想:讓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這無處不在的春色,從江南江北,一齊撲向你,跟隨著你歸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多么美麗的想象,多么蘊藉而深厚的感情!將自然界的春色比心靈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與景妙合無間,極其自然。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詩家能事。這里藉難寫之景以抒無形之情,功夫當然又深了一層。寫離情別緒哀而不傷,形象豐滿,基調明快,這是盛唐詩歌的特色。牛希濟的《生查子》有這樣的兩句:「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寫的是少婦對遠行人臨別的叮嚀:記住我的綠羅裙吧!你無論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顯著我的裙色,都凝結著我對你的相思,你要憐惜它啊!──這話也講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轉,非常之好。與王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句比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風格一渾成一婉約,各具姿態,而又同樣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
(陳貽掀)
渡頭是送客之地,楊柳是渡頭現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習俗。這里寫楊柳,不僅寫現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別氣氛。行客已稀,見境地的凄清,反襯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點明送別之地。第二句醒出「歸江東」題意。罟(gǔ古)師,漁人,這里借指般夫。臨圻,當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詩人依依不舍,望著大江南北兩岸,春滿人間,春光蕩漾,桃紅柳綠,芳草萋萋。這時,詩人感覺到自己心中的無限依戀惜別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無邊無際。詩人忽發奇想:讓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這無處不在的春色,從江南江北,一齊撲向你,跟隨著你歸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多么美麗的想象,多么蘊藉而深厚的感情!將自然界的春色比心靈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與景妙合無間,極其自然。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詩家能事。這里藉難寫之景以抒無形之情,功夫當然又深了一層。寫離情別緒哀而不傷,形象豐滿,基調明快,這是盛唐詩歌的特色。牛希濟的《生查子》有這樣的兩句:「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寫的是少婦對遠行人臨別的叮嚀:記住我的綠羅裙吧!你無論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顯著我的裙色,都凝結著我對你的相思,你要憐惜它啊!──這話也講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轉,非常之好。與王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句比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風格一渾成一婉約,各具姿態,而又同樣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
(陳貽掀)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辛巳志喜二首 其一(明·陸之裘)
- 辛巳志喜二首 其二(明·陸之裘)
- 辛巳新春有感(明·王鏊)
- 辛巳早春(清·金應澍)
- 辛巳春日行黃山北面俯瞰大江逼仄殊甚慨然有(清·夏煒如)
- 辛巳春朱畫亭黼館于小山書屋,見贈次韻(清·陳世濟)
- 辛巳正月十六日張云齋過訪郭舜元高飛卿持草(宋·家鉉翁)
- 辛巳泊舟青縣有畜犬登岸將發哀號覓舟他人驅(明·顧清)
- 辛巳清明日示輕帆錦帆楚帆峙帆四兒(近現代·張采庵)
- 辛巳生日(明·李夢陽)
- 辛巳秋初歸田有期喜而成詠因感今懷昔賦成一(元·吳當)
- 辛巳秋后訪盧子俞作(宋·陳藻)
- 辛巳秋奉命偕成國新樂及禮臣同相孝陵值成國(明·黃錦)
- 辛巳秋,香樵居士以畫梅見贈,時予適喪偶,(清末民國初·徐搢珊)
- 辛巳立春(明·李夢陽)
- 辛巳老人生旦(宋·陳文蔚)
- 辛巳臘月休日絕江至瓜洲觀戰地與馬德駿馮圓(宋·史浩)
- 辛巳臘月休日絕江至瓜洲觀戰地與馬德駿馮圓(宋·史浩)
- 辛巳自壽(宋·舒岳祥)
- 辛巳自贊(宋·張侃)
- 辛巳至日(明·李濂)
- 辛巳還光邑祖居上井約江少府同到(元·黃鎮成)
- 辛巳重陽偕長彝亭少農過白云觀早酌后獨游陶(清·陳寅)
- 辛巳閏月西域山城值雨(元·耶律楚材)
- 辛巳陳世崇來訪說偈(宋·釋常竹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