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其一 袁州解印(宋·劉克莊)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一剪梅 其一 袁州解印(宋·劉克莊)
陌上行人怪府公。
還是詩窮,還是文窮。
下車上馬太匆匆,來是春風,去是秋風。
階銜免得帶兵農。
嬉到昏鐘,睡到齋鐘。
不消提岳與知宮,喚作山翁,喚作溪翁。
還是詩窮,還是文窮。
下車上馬太匆匆,來是春風,去是秋風。
階銜免得帶兵農。
嬉到昏鐘,睡到齋鐘。
不消提岳與知宮,喚作山翁,喚作溪翁。
評注
劉克莊是一個心懷天下、渴望為國立功的人。但在當時那個腐朽的時代里 ,他的仕途卻充滿了曲折。嘉熙元年(1237)春,詞人出使袁州,數月后即因火災被劾罷官。劉克莊大為不服,寫下這這首詞以示申說。
詞篇一開始即通過陌上行人對詞人「下車上馬太匆匆」的驚怪,使我們看出這次被解職是毫無道理的。「下車」「上馬」其間相距不過數月,故云「太匆匆」。「詩窮」、「文窮」是詩使人窮、文使人窮的意思。行人們這樣發問正說明城中父老對他革職的不解與不平,這從側面肯定了作者在袁州并無失職,失火不是他的過錯。既然人們對他這次解官只當是因為詩窮,因為文窮之故,換言之即非為政有失,則作者被排擠的真相不是昭然若揭了嗎?作者借行人之口,巧妙地為自己的罷官作了申訴。「春風」、「秋風」兩句點出時間,表明清白,暗指仕途沉浮無常。
下半闋從作者方面立言,是對「行人」關切的回答。那意思是說:不要有什么奇怪,我自已倒落得個清閑 。宋時 ,一般情況下知州兼任本州兵馬鈐轄和勸農使。知州的實職被奪,也就沒有帶兵、農的虛銜了,這是一種幽默的說法 。「 階銜免得帶兵農 ,嬉到昏鐘,睡到齋鐘。不消提岳與知宮,喚作出翁、喚作溪翁」這幾句說既然當權者不給事干,那就只好從早玩到黑,從天黑睡到吃飯,作一個名副其實的「山翁」、「 溪翁 」。不能躋身仕途就作浪跡山林的打算,這在封建時代是帶有普遍性的現象。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不要忘了作者其實是用反語發泄牢騷。劉克莊絕不是一個甘心作山翁、溪翁的人。作者在詞中寓憤懣不平之氣于諧謔閑適之中,一問一答,輕松而不流于淺露,亦客亦主,活潑而不失之含蓄,可以說在豪放粗獷的詞風中較為獨特。
詞篇一開始即通過陌上行人對詞人「下車上馬太匆匆」的驚怪,使我們看出這次被解職是毫無道理的。「下車」「上馬」其間相距不過數月,故云「太匆匆」。「詩窮」、「文窮」是詩使人窮、文使人窮的意思。行人們這樣發問正說明城中父老對他革職的不解與不平,這從側面肯定了作者在袁州并無失職,失火不是他的過錯。既然人們對他這次解官只當是因為詩窮,因為文窮之故,換言之即非為政有失,則作者被排擠的真相不是昭然若揭了嗎?作者借行人之口,巧妙地為自己的罷官作了申訴。「春風」、「秋風」兩句點出時間,表明清白,暗指仕途沉浮無常。
下半闋從作者方面立言,是對「行人」關切的回答。那意思是說:不要有什么奇怪,我自已倒落得個清閑 。宋時 ,一般情況下知州兼任本州兵馬鈐轄和勸農使。知州的實職被奪,也就沒有帶兵、農的虛銜了,這是一種幽默的說法 。「 階銜免得帶兵農 ,嬉到昏鐘,睡到齋鐘。不消提岳與知宮,喚作出翁、喚作溪翁」這幾句說既然當權者不給事干,那就只好從早玩到黑,從天黑睡到吃飯,作一個名副其實的「山翁」、「 溪翁 」。不能躋身仕途就作浪跡山林的打算,這在封建時代是帶有普遍性的現象。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不要忘了作者其實是用反語發泄牢騷。劉克莊絕不是一個甘心作山翁、溪翁的人。作者在詞中寓憤懣不平之氣于諧謔閑適之中,一問一答,輕松而不流于淺露,亦客亦主,活潑而不失之含蓄,可以說在豪放粗獷的詞風中較為獨特。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爆竹二首(元末明初·葉颙)
- 爆竹吟二首(近現代·李仲林)
- 爆竹行(明·成鷲)
- 爆竹(宋·劉敞)
- 爆竹(宋·韓淲)
- 爆竹(明·程通)
- 爇心香 上街化導(元·馬鈺)
- 爇心香 勸世(元·馬鈺)
- 爇心香 勸眾師兄求乞殘馀(元·馬鈺)
- 爇心香 華亭縣西庵主王公請住方丈(元·馬鈺)
- 爇心香 詠香(元·馬鈺)
- 爇心香 詠鶴(元·馬鈺)
- 爇心香 善惡報(元·馬鈺)
- 爇心香 客人樊公索(元·馬鈺)
- 爇心香 寄柳巨濟學錄(元·馬鈺)
- 爇心香 寄白水馮公淄陽長老(元·馬鈺)
- 爇心香 岐陽鎮張同監問修行(元·馬鈺)
- 爇心香 本名行香子夫婦分離(元·馬鈺)
- 爇心香 示眾師兄(元·馬鈺)
- 爇心香 繼重陽韻(元·馬鈺)
- 爇心香 繼重陽韻(元·馬鈺)
- 爇心香 繼重陽韻(元·馬鈺)
- 爇心香 贈三水三老先生(元·馬鈺)
- 爇心香 贈華亭張大悟(元·馬鈺)
- 爇心香 贈張劉二都料(元·馬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