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步虛詞十首(南北朝·庾信)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道士步虛詞十首(南北朝·庾信)
押灰韻
押灰韻
渾成空教立,元始正圖開。
赤玉靈文下,朱陵真氣來。
中天九龍館,倒景八風臺。
云度弦歌響,星移空殿回。
青衣上少室,童子向蓬萊。
逍遙聞四會,倏忽度三災①。
赤玉靈文下,朱陵真氣來。
中天九龍館,倒景八風臺。
云度弦歌響,星移空殿回。
青衣上少室,童子向蓬萊。
逍遙聞四會,倏忽度三災①。
其二(南北朝·庾信)
押麻韻
押麻韻
東明九芝蓋,北燭五云車。
飄遙入倒景,出沒上煙霞。
春泉下玉溜,青鳥向金華。
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棗花。
上元應送酒,來向蔡經家①。
飄遙入倒景,出沒上煙霞。
春泉下玉溜,青鳥向金華。
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棗花。
上元應送酒,來向蔡經家①。
其三(南北朝·庾信)
押庚韻
押庚韻
引用典故:鳳采珠實
歸心游太極,回向入無名。
五香芬紫府,千燈照赤城。
鳳林采珠實,龍山種玉榮。
夏簧三舌響,春鐘九乳鳴。
絳河應遠別,黃鵠來相迎①。
五香芬紫府,千燈照赤城。
鳳林采珠實,龍山種玉榮。
夏簧三舌響,春鐘九乳鳴。
絳河應遠別,黃鵠來相迎①。
其四(南北朝·庾信)
押先韻
押先韻
凝真天地表,絕想寂寥前。
有象猶虛豁,忘形本自然。
開經壬子世,值道甲申年。
回云隨舞曲,流水逐歌弦。
石髓香如飯,芝房脆似蓮。
停鸞燕瑤水,歸路上鴻天①。
有象猶虛豁,忘形本自然。
開經壬子世,值道甲申年。
回云隨舞曲,流水逐歌弦。
石髓香如飯,芝房脆似蓮。
停鸞燕瑤水,歸路上鴻天①。
其五(南北朝·庾信)
押真韻
押真韻
洞靈尊上德,虞石會明真。
要妙思玄牝,虛無養谷神。
丹丘乘翠鳳,玄圃御斑麟。
移梨付苑吏,種杏乞山人。
自此逢何世,從今復幾春。
海無三尺水,山成數寸塵(○同上)。
要妙思玄牝,虛無養谷神。
丹丘乘翠鳳,玄圃御斑麟。
移梨付苑吏,種杏乞山人。
自此逢何世,從今復幾春。
海無三尺水,山成數寸塵(○同上)。
其六(南北朝·庾信)
押魚韻
押魚韻
無名萬物始,有道百靈初。
寂絕乘丹氣,玄明上玉虛。
三元隨建節,八景逐回輿。
赤鳳來銜璽,青鳥入獻書。
壞機仍成機,枯魚還作魚。
棲心浴日館,行樂止云墟①。
寂絕乘丹氣,玄明上玉虛。
三元隨建節,八景逐回輿。
赤鳳來銜璽,青鳥入獻書。
壞機仍成機,枯魚還作魚。
棲心浴日館,行樂止云墟①。
其七(南北朝·庾信)
押元韻
押元韻
道生乃太乙,守靜即玄根。
中和煉九氣,甲子謝三元。
居心受善水,教學重香園。
鳧留報關吏,鶴去畫城門。
更以忻無跡,還來寄絕言①。
中和煉九氣,甲子謝三元。
居心受善水,教學重香園。
鳧留報關吏,鶴去畫城門。
更以忻無跡,還來寄絕言①。
其八(南北朝·庾信)
押文韻
押文韻
北闕臨玄水,南宮生絳云。
龍泥印玉策,大火煉真文。
上元風雨散,中天歌吹分。
靈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①。
龍泥印玉策,大火煉真文。
上元風雨散,中天歌吹分。
靈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①。
其九(南北朝·庾信)
押侵韻
押侵韻
地境階基遠,天窗影跡深。
碧玉成雙樹,空青為一林。
鵠巢堪煉石,蜂房得煮金。
漢武多驕慢,淮南不小心。
蓬萊入海底,何處可追尋①。
碧玉成雙樹,空青為一林。
鵠巢堪煉石,蜂房得煮金。
漢武多驕慢,淮南不小心。
蓬萊入海底,何處可追尋①。
其十(南北朝·庾信)
押豪韻
押豪韻
麟洲一海闊,玄圃半天高。
浮丘迎子晉,若士避盧敖。
經餐林慮李,舊食綏山桃。
成丹須竹節,刻髓用蘆刀。
無妨隱士去,即是賢人逃(○同上)。
浮丘迎子晉,若士避盧敖。
經餐林慮李,舊食綏山桃。
成丹須竹節,刻髓用蘆刀。
無妨隱士去,即是賢人逃(○同上)。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與鄭澹然(宋·李龏)
- 與鄭秀才叔侄會送楊秀才昆仲東歸(唐·許渾)
- 與鄭轅崔全素游枋口同賦三韻詩(題擬) 石(唐·薛晏)
- 與鄭轅崔全素游枋口同賦三韻詩(題擬) 蒙(唐·薛晏)
- 與鄭轅崔全素游枋口同賦三韻詩(題擬) 薜(唐·薛晏)
- 與鄭轅薛晏游枋口同賦三韻詩 石筍高(唐·崔全素)
- 與鄭轅薛晏游枋口同賦三韻詩 蒙泉(唐·崔全素)
- 與鄭轅薛晏游枋口同賦三韻詩 薜荔壁(唐·崔全素)
- 與鄭過齋詩話因憶林白庵林宦途近五老峰故以(明·陶益)
- 與鄭錫游春(唐·李端)
- 與郛郎作骨董羹四首(宋·釋慧空)
- 與郝載匡夜話(明末清初·陳子升)
- 與郝雪海徐孟樞同事武闈賦贈(清·孫光祀)
- 與部使同游司空山(宋·吳居厚)
- 與郭乃承夜集曉鏡齋話舊越日送歸溫陵(清·章甫)
- 與郭令步至城下見田間稻秧已可插慨然有感示(宋·朱翌)
- 與郭侯飲園中(宋·朱翌)
- 與郭子全(明·王守仁)
- 與郭壽翁俱客錢塘壽翁歸吉州追餞至龍山白塔(宋·王铚)
- 與郭敬叔(宋·單煒)
- 與郭約別(明·劉崧)
- 與郭舜欽朝請(宋·鄧肅)
- 與都統參謀書有感(唐·司空圖)
- 與鄂州都統張提刑(宋·楊冠卿)
- 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