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唐·沈佺期)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邙山(唐·沈佺期)
七言絕句 押庚韻
七言絕句 押庚韻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
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
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
評注
《沈詩評》:
向隅之泣滿堂慘。
《唐詩廣選》:蔣仲舒曰:寄慨不盡。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何景明曰:自是盛唐家數。
以下資料來源未詳:這首《北邙山》表現的是人生短暫、榮華富貴不能長駐的傳統主題。但詩人能就此翻出新意 ,「詞顯意深,語近精遙 」,具有攝人心魂的藝術魅力,堪稱初唐七言絕句之精華。
一般登臨懷古之作,不外是感懷古今,寫景嘆時、瀟灑游適之類。這首小詩取材寫境都很別致,于平常語中見功夫,令人回味無窮。
起句就題目「北邙山」敘述開來,墳墓鱗次櫛比,寒氣逼人。北邙山是以墳山著稱的,自東漢以來,這里就是王侯公卿葬身之地。詩的第一句就突出了這個特點。這壘壘的墳墓似乎沒有什么美麗可贊之處。按一般的寫法,要贊頌一下王公的業績,描繪一番牌坊碑宇的巍峨壯觀等。可詩人僅僅用了「列墳塋」三字敘述。而下句呢,卻陡轉至京城洛陽,用映襯的手法給陰森死寂的邙山添加了一個繁華熱鬧的背景。經過這「萬古千秋對洛城」的鋪排點染 ,頓覺詩意盎然,發人深思:洛城、邙山千年萬代遙遙相望,這是兩個陰陽不通的世界,又是兩個相通的世界!今天長眠邙山的人,不正是昨天洛城尋歡作樂的人?而今天洛城正在尋歡作樂的人,明天不也正是長眠邙山的人。這生生死死無窮已,年年代代遞相續!這就是洛城與邙山的關系。詩人只用了兩句對比的詩便概括完了。
第三句「城中日夕歌鐘起 」,是描寫洛陽的繁華熱鬧。歌鐘日夜響徹不停,從悠揚和鳴的鐘聲不難想象那急管繁弦、輕歌曼舞的盛況。詩人對洛城的上層社會生活是深為了解的。他是宮廷中的一員,曾「恩私宦洛陽 」,「扈巡行太液,陪宴坐明光」。正因為詩人對這種醉生夢死的上層生活有較深刻的了解,所以面對那壘壘墳墓才發出了深沉的慨嘆 :「山上唯聞松柏聲 」!三、四兩句對比強烈,歷來被詩評家認為是頗有「余思」的佳句。
這首七言絕句,結構嚴謹,章法精巧,雖只四句二十八個字,卻寫得抑揚頓挫,余味無窮。詩人并未正面抒懷感慨,只以輕輕的筆觸勾勒出幾幅人們并不陌生的畫面。那些入畫的事物是人們熟視無睹、聽而不聞的邙山、洛城、墳塋、鐘聲、松柏聲。但這些有聲有色的畫面互相映襯對比,就產生了發人深思的藝術效果。
一般登臨懷古之作,不外是感懷古今,寫景嘆時、瀟灑游適之類。這首小詩取材寫境都很別致,于平常語中見功夫,令人回味無窮。
起句就題目「北邙山」敘述開來,墳墓鱗次櫛比,寒氣逼人。北邙山是以墳山著稱的,自東漢以來,這里就是王侯公卿葬身之地。詩的第一句就突出了這個特點。這壘壘的墳墓似乎沒有什么美麗可贊之處。按一般的寫法,要贊頌一下王公的業績,描繪一番牌坊碑宇的巍峨壯觀等。可詩人僅僅用了「列墳塋」三字敘述。而下句呢,卻陡轉至京城洛陽,用映襯的手法給陰森死寂的邙山添加了一個繁華熱鬧的背景。經過這「萬古千秋對洛城」的鋪排點染 ,頓覺詩意盎然,發人深思:洛城、邙山千年萬代遙遙相望,這是兩個陰陽不通的世界,又是兩個相通的世界!今天長眠邙山的人,不正是昨天洛城尋歡作樂的人?而今天洛城正在尋歡作樂的人,明天不也正是長眠邙山的人。這生生死死無窮已,年年代代遞相續!這就是洛城與邙山的關系。詩人只用了兩句對比的詩便概括完了。
第三句「城中日夕歌鐘起 」,是描寫洛陽的繁華熱鬧。歌鐘日夜響徹不停,從悠揚和鳴的鐘聲不難想象那急管繁弦、輕歌曼舞的盛況。詩人對洛城的上層社會生活是深為了解的。他是宮廷中的一員,曾「恩私宦洛陽 」,「扈巡行太液,陪宴坐明光」。正因為詩人對這種醉生夢死的上層生活有較深刻的了解,所以面對那壘壘墳墓才發出了深沉的慨嘆 :「山上唯聞松柏聲 」!三、四兩句對比強烈,歷來被詩評家認為是頗有「余思」的佳句。
這首七言絕句,結構嚴謹,章法精巧,雖只四句二十八個字,卻寫得抑揚頓挫,余味無窮。詩人并未正面抒懷感慨,只以輕輕的筆觸勾勒出幾幅人們并不陌生的畫面。那些入畫的事物是人們熟視無睹、聽而不聞的邙山、洛城、墳塋、鐘聲、松柏聲。但這些有聲有色的畫面互相映襯對比,就產生了發人深思的藝術效果。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伏牛山(唐·薛能)
- 伏犧(宋·王十朋)
- 伏生墓(清·梅枝鳳)
- 伏生授書圖(元·魏初)
- 伏生授經圖(元·鄭元祐)
- 伏睹三兄文會之樂皆見于詩不肖屏居山間頗以(宋·洪擬)
- 伏睹中書以內郡饑遍行拯救新令,感激有作(元·范梈)
- 伏睹中都龍興寺御書第一山三大字勒碑有作(明·吳伯宗)
- 伏睹親征榜又聞韓侯過江北是皆可喜然小臣區(宋·李光)
- 伏睹四月五日赦書鑾輿反正中外大慶小臣有感(宋·李綱)
- 伏睹教場后庭新移梅樹輒賦小詩呈獻內翰太中(宋·呂南公)
- 伏睹留守安撫司徒侍中鎮魏三日遂獲甘雨吟成(宋·強至)
- 伏睹禁林新成盛事輒思歌詠不避荒蕪上李學士(宋·李沆)
- 伏睹禁林盛事謹賦一章(宋·賈黃中)
- 伏睹致政太傅侍郎答樞密諫議留題齋閣詩依韻(宋·文彥博)
- 伏睹西苑諸勝有作(明·李時行)
- 伏睹適公詩贊觀世音菩薩果應所懇具述于前拱(宋·黃拱)
- 伏羌城北春眺(清·秦武域)
- 伏羌紀事詩一百韻(清·楊芳燦)
- 伏羲卦臺二首(當代·張力夫)
- 伏羲洞(宋末元初·劉邊)
- 伏翼西洞送夏方慶(唐·陳羽)
- 伏蒙三十六丈大夫寵視長句輒次韻和(宋·晁說之)
- 伏蒙三哥以某再領許昌賦詩為寄謹依嚴韻(宋·韓維)
- 伏蒙二十二叔俯和親字韻詩不勝欽嘆輒復用韻(宋·晁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