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 望驛臺(唐·白居易)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 望驛臺(唐·白居易)
七言絕句 押麻韻
七言絕句 押麻韻
題注:十二篇皆因新境追憶舊事,不能一一曲敘,但隨而和之,唯余與元知之耳。
三月三十日
三月三十日
序:十二篇皆因新境追憶舊事,不能一一曲敘,但隨而和之,唯余與元知之耳。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①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兩處春光①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評注
《唐詩鑒賞辭典》:
元和四年(809)三月,元稹以監察御史身份出使東川按獄,往來鞍馬間,寫下《使東川》一組絕句。稍后,白居易寫了十二首和詩,《望驛臺》便是其中一首。
元稹《望驛臺》云:「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臺。料得孟光今日語,不曾春盡不歸來!」
這是元稹在三月的最后一天,為思念妻子韋叢而作。結句「不曾春盡不歸來」,乃詩人懸揣之辭。料想妻子以春盡為期,待他重聚,而現在竟無法實現,悵惘之情,宛然在目。
白居易的和詩更為出色。首句「靖安宅里當窗柳」,元稹宅在長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韋叢此時就住在那里,寫其宅自見其人。「當窗柳」意即懷人。唐人風俗,愛折柳以贈行人,因柳而思游子。大概是取柳絲柔長不斷,以寓彼此情愫不絕之意。我們從這詩句里,依稀看見韋叢天天守著窗前碧柳、凝眸念遠的情景,她對丈夫懷念之情太深了!次句「望驛臺前撲地花」,自然是寫元稹。春意闌珊,落紅滿地。他一人獨處驛邸,見落花而念彼如花之人。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聯想,也很饒詩情。三句「兩處春光同日盡」,更是好句。「盡」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強烈,它含有春光盡矣、人在天涯的感傷情緒。「春光」不單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時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盡」,也就是兩人預期的歡聚落空了。這樣,就自然導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來,思念決不限此一日,但這一日既是春盡日,這種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種相思,兩處離愁,感情的暗線把千里之外的兩顆心緊緊聯系起來了。
詩的中心是一個「思」字。全詩緊扣思字,含蓄地、層層深入地展開。首句「當窗柳」,傳出閨中綺思,次用「撲地花」,寫出驛旅苦思。這兩句都通過形象以傳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見。三句推進一層,寫出了三月三十日這個特定時日由希望轉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不直遂,只以「春光盡」三字出之,頗富含蓄之妙。四句更推進一層,含蓄變成了爆發,直點「思」字,而且迭用兩個思字,將前三句都綰合起來,點明詩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詩詩格與原作一樣,采平起仄收式,但又于原詩不同,下筆便用對句,且對仗工穩。不僅具有形式整飭之美,且加強了表達力量。因為,在內容上,這兩句是賅舉雙方,用了對句,則見雙方感情同等深摯,相思同樣纏綿,形式與內容和諧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對起散收,章法于嚴謹中有變化,也就增加了詩的聲情之美。
(賴漢屏)
元稹《望驛臺》云:「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臺。料得孟光今日語,不曾春盡不歸來!」
這是元稹在三月的最后一天,為思念妻子韋叢而作。結句「不曾春盡不歸來」,乃詩人懸揣之辭。料想妻子以春盡為期,待他重聚,而現在竟無法實現,悵惘之情,宛然在目。
白居易的和詩更為出色。首句「靖安宅里當窗柳」,元稹宅在長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韋叢此時就住在那里,寫其宅自見其人。「當窗柳」意即懷人。唐人風俗,愛折柳以贈行人,因柳而思游子。大概是取柳絲柔長不斷,以寓彼此情愫不絕之意。我們從這詩句里,依稀看見韋叢天天守著窗前碧柳、凝眸念遠的情景,她對丈夫懷念之情太深了!次句「望驛臺前撲地花」,自然是寫元稹。春意闌珊,落紅滿地。他一人獨處驛邸,見落花而念彼如花之人。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聯想,也很饒詩情。三句「兩處春光同日盡」,更是好句。「盡」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強烈,它含有春光盡矣、人在天涯的感傷情緒。「春光」不單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時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盡」,也就是兩人預期的歡聚落空了。這樣,就自然導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來,思念決不限此一日,但這一日既是春盡日,這種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種相思,兩處離愁,感情的暗線把千里之外的兩顆心緊緊聯系起來了。
詩的中心是一個「思」字。全詩緊扣思字,含蓄地、層層深入地展開。首句「當窗柳」,傳出閨中綺思,次用「撲地花」,寫出驛旅苦思。這兩句都通過形象以傳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見。三句推進一層,寫出了三月三十日這個特定時日由希望轉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不直遂,只以「春光盡」三字出之,頗富含蓄之妙。四句更推進一層,含蓄變成了爆發,直點「思」字,而且迭用兩個思字,將前三句都綰合起來,點明詩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詩詩格與原作一樣,采平起仄收式,但又于原詩不同,下筆便用對句,且對仗工穩。不僅具有形式整飭之美,且加強了表達力量。因為,在內容上,這兩句是賅舉雙方,用了對句,則見雙方感情同等深摯,相思同樣纏綿,形式與內容和諧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對起散收,章法于嚴謹中有變化,也就增加了詩的聲情之美。
(賴漢屏)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和立春日東風雪意偶作(宋·韋驤)
- 和立春(宋·梅堯臣)
- 和竟陵王抄書詩(南北朝·沈約)
- 和竟陵王游仙詩二首(南北朝·沈約)
- 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宋·蘇軾)
- 和章仲弘梅花燈詩(明·李昱)
- 和章伯鎮(宋·劉敞)
- 和章冠之(宋·崔敦禮)
- 和章友直城東春日(宋·曾鞏)
- 和章國華祈雨呈平父諸兄三首(宋·朱熹)
- 和章子厚聞子瞻買田陽羨卻寄(宋·陳舜俞)
- 和章子美閱武見貽(宋·吳潛)
- 和章學士祈晴昭亭山(宋·楊杰)
- 和章守三詠 包公堂(宋·黃公度)
- 和章憲副艷詩(明·魏學禮)
- 和章宰訪祝子壽來青書院韻(宋·徐元杰)
- 和章巖周少參贈行之作(明·區元晉)
- 和章岷從事斗茶歌(宋·范仲淹)
- 和章岷推官同登承天寺竹閣(宋·范仲淹)
- 和章序臣梅花二首(宋·王之道)
- 和章德文侍郎題晞浣堂韻寄張法師(宋·吳芾)
- 和章德茂少卿拉館學之士四人訪王德脩提干(宋·楊萬里)
- 和章承議通判來章(宋·彭汝礪)
- 和章樞密西齋(宋·黃裳)
- 和章水部沙坪茶歌(明·楊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