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一斛珠(宋·周紫芝)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醉落魄/一斛珠(宋·周紫芝)
江天云薄。
江頭雪似楊花落。
寒燈不管人離索。
照得人來,真個睡不著。
歸期已負梅花約。
又還春動空飄泊。
曉寒誰看伊梳掠。
雪滿西樓,人在闌干角。
江頭雪似楊花落。
寒燈不管人離索。
照得人來,真個睡不著。
歸期已負梅花約。
又還春動空飄泊。
曉寒誰看伊梳掠。
雪滿西樓,人在闌干角。
評注
此詞以淺近平實的語言、曲折深婉的筆調,抒寫了游子懷人思歸的情懷。詞中將離索難眠的人的活動,放在江天云薄、風雪迷茫的渾闊背景上來寫,以烘托和加強離子的孤寂之感,又使人的活動在一片空濛的廣大背景。映襯下,顯得更為集中、突出、鮮明。不僅如此,詞中正通過暮寒、曉寒的描寫,以寒冷的客觀環境烘托寒冷的主觀心境。全詞以寫景發端,首兩句寫暮冬時節江天迷茫,大雪紛飛。薄,迫也;云薄,寫出了彤云壓江、天低云暗之勢 。「江頭」句巧妙地化用東晉謝道韞詠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形象地刻畫出大雪紛紛揚揚的情景。這里的「江天」、「江頭 」,表明了這是一個飄泊江湖的特定環境;而「云薄 」、「雪落」,則又進一步造成了一種凄冷、黯淡的特定的藝術氛圍 。「寒燈」三句,寫游子獨宿江邊客舍難以入眠的情景。「離索」乃「離群索居」之略語,指離開友朋親人而獨處散居。寒燈本是無生命的物體,本來就不參預人間之事,卻說成燈不理會人有離群索居之苦,兀自照得人睡不著。這與一般寫燈燭的「照人無寐」有明顯的不同。那是人本睡不著,旁邊有個燈照見而已。而這里說人之睡不著,是燈照得來的結果,出奇者一;燈之照得人睡不著,要承擔「不管人離索」這樣一樁「不是」,出奇者二;「睡不著」又要加上「真個」二字以強調之,出奇者三。有奇想方有此奇句,出之以白話口語,益發傳神,這種構思和韻味,是「鏤玉雕瓊」的語言表達不出來的。
下片承前「真個睡不著」句轉入心理刻畫,道出了游子夜不能寐的原因 。「歸期」兩句寫游子并沒有忘記跟閨中女子先前所立的盟約——梅花盛開時如期歸來。而眼下梅花早已開放,殘冬欲盡 ,春意已動,自己卻依舊飄泊在外,行止無定,歸期杳然。失約的內疚和刻骨的相思交織在一起,使得游子更加思念遠方的情侶 。「曉寒」三句是游子的想象。身臥江邊客舍,而心馳遠方閨室。想象她仍依梅花舊約,日日企盼游子歸來。早上起來即精心梳掠,然后不管飛雪滿天,仍自獨上西樓,在闌干一角相候。「誰看伊梳掠」者,是有梳掠之事,不過旁邊無人看著而已。由此又可知,在良人遠出期間,她定是如《詩經·伯兮》所寫的「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及至梅開雪至 ,才又梳妝打扮,如期迎候遠人歸來。這一想象之筆,更覺閨人情意之深摯熱切,又暗暗道出游子愆期之自愧自責之心。一筆映照雙方,精力彌滿。孫競稱周紫芝的詞「清麗婉曲 」。此詞正體現了這一藝術風格。
下片承前「真個睡不著」句轉入心理刻畫,道出了游子夜不能寐的原因 。「歸期」兩句寫游子并沒有忘記跟閨中女子先前所立的盟約——梅花盛開時如期歸來。而眼下梅花早已開放,殘冬欲盡 ,春意已動,自己卻依舊飄泊在外,行止無定,歸期杳然。失約的內疚和刻骨的相思交織在一起,使得游子更加思念遠方的情侶 。「曉寒」三句是游子的想象。身臥江邊客舍,而心馳遠方閨室。想象她仍依梅花舊約,日日企盼游子歸來。早上起來即精心梳掠,然后不管飛雪滿天,仍自獨上西樓,在闌干一角相候。「誰看伊梳掠」者,是有梳掠之事,不過旁邊無人看著而已。由此又可知,在良人遠出期間,她定是如《詩經·伯兮》所寫的「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及至梅開雪至 ,才又梳妝打扮,如期迎候遠人歸來。這一想象之筆,更覺閨人情意之深摯熱切,又暗暗道出游子愆期之自愧自責之心。一筆映照雙方,精力彌滿。孫競稱周紫芝的詞「清麗婉曲 」。此詞正體現了這一藝術風格。
其二(宋·周紫芝)
柳邊池閣。
晚來卷地東風惡。
人生不解頻行樂。
昨日花開,今日風吹落。
楊花卻似人飄泊。
春云更似人情薄。
如今始信從前錯。
為個蠅頭,輕負青山約。
晚來卷地東風惡。
人生不解頻行樂。
昨日花開,今日風吹落。
楊花卻似人飄泊。
春云更似人情薄。
如今始信從前錯。
為個蠅頭,輕負青山約。
其四(宋·周紫芝)
云深海闊。
天風吹上黃金闕。
酒醒不記歸時節。
三十年來,往事無人說。
浮生正似風中雪。
丹砂豈是神仙訣。
世間生死無休歇。
長伴君閑,只有山中月。
天風吹上黃金闕。
酒醒不記歸時節。
三十年來,往事無人說。
浮生正似風中雪。
丹砂豈是神仙訣。
世間生死無休歇。
長伴君閑,只有山中月。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歲暮雜題示兒復聞十首(萬歷末年作)(明·婁堅)
- 歲暮枉衢州張使君書并詩因以長句報之(唐·白居易)
- 歲暮柬符象芝(清·張玉綸)
- 歲暮柬陳新之四首(明·盧龍云)
- 歲暮柯亭道中(明·朱顯)
- 歲暮次韻答施虞部(明·歐大任)
- 歲暮欣逢微吟、束龍二兄于京,暢敘古今,至(當代·伯昏子)
- 歲暮歌三章(清·戴亨)
- 歲暮歌(宋·張耒)
- 歲暮武陵別葉子九往京口(明末清初·曾燦)
- 歲暮江寺住(唐·齊己)
- 歲暮江軒寄盧端公(唐·趙嘏)
- 歲暮泊舟博羅(明·何絳)
- 歲暮泛彭蠡(明·康從理)
- 歲暮海上作(唐·孟浩然)
- 歲暮漫興和伍國開韻(明·李孫宸)
- 歲暮焚所作(民國末當代初·聶紺弩)
- 歲暮獨歸(元末明初·謝應芳)
- 歲暮獨酌書事奉懷晁永寧(宋·張耒)
- 歲暮獨酌感懷(宋·陸游)
- 歲暮琴川返棹,折得紅綠梅。是日已立春矣,(清·顧書城)
- 歲暮留別(元末明初·戴良)
- 歲暮病中作(民國末當代初·吳未淳)
- 歲暮病中次司勛侄韻(明·黃廷用)
- 歲暮病懷贈夢得(唐·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