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宋·晏殊)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采桑子(宋·晏殊)
春風不負東君信,遍拆群芳。
燕子雙雙。
依舊銜泥入杏梁。
須知一盞花前酒,占得韶光。
莫話匆忙。
夢里浮生足斷腸。
燕子雙雙。
依舊銜泥入杏梁。
須知一盞花前酒,占得韶光。
莫話匆忙。
夢里浮生足斷腸。
其二(宋·晏殊)
紅英一樹春來早,獨占芳時。
我有心期。
把酒攀條惜絳蕤。
無端一夜狂風雨,暗落繁枝。
蝶怨鶯悲。
滿眼春愁說向誰。
我有心期。
把酒攀條惜絳蕤。
無端一夜狂風雨,暗落繁枝。
蝶怨鶯悲。
滿眼春愁說向誰。
其三(宋·晏殊)
陽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
戲蝶游蜂。
深入千花粉艷中。
何人解系天邊日,占取春風。
免使繁紅。
一片西飛一片東。
戲蝶游蜂。
深入千花粉艷中。
何人解系天邊日,占取春風。
免使繁紅。
一片西飛一片東。
其六(宋·晏殊)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評注
①離亭:古代送別之所。
【評解】
韶華易逝,流光催人,轉眼春去秋來。西風落葉,高樓雁聲,益增人離愁別恨。這首詞意境優美,柔麗而富詩意,且蘊含著一種凄婉的情緒。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此詞雖在凄傷中,卻無絲毫怨毒的意思,此即其抒情的溫厚處。這種作風,歐陽修、秦觀及晏幾道,都很受他的影響。
【評解】
韶華易逝,流光催人,轉眼春去秋來。西風落葉,高樓雁聲,益增人離愁別恨。這首詞意境優美,柔麗而富詩意,且蘊含著一種凄婉的情緒。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此詞雖在凄傷中,卻無絲毫怨毒的意思,此即其抒情的溫厚處。這種作風,歐陽修、秦觀及晏幾道,都很受他的影響。
此詞以輕巧空靈的筆法、深蘊含蓄的感情,寫出了富有概括意義的人生感慨 ,抒發了嘆流年 、悲遲暮、傷離別的復雜情感。全詞感情悲涼而不凄厲,風格清麗哀怨,體物寫意自然貼切,是晏殊詞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時光擬人化 ,暗含「 多情自古傷離別」和「思君令人老」雙重含義。「多情」二字,總攝全篇。
三、四兩句寫詞人感時光易逝,悵親愛分離,心中的煩惱無可化解 ,只好借酒澆愁 ,然而不久便又「淚滴春衫」,可見連酒也無法使自己暫時解脫。
下片先寫不眠 ,次寫驚夢 。西風颯颯,桐葉蕭蕭,一股涼意直透人的心底。抬頭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朧而又慘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風的威脅。
「好夢頻驚」寫每當希望「好夢」多留一霎的時候,它就突然破滅了。而且每當一回破滅,現實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齊奔集而來 。此時,室外的各種音響,各樣色彩 ,以及室中人時光流逝之感 ,情人離別之痛 ,春酒易醒之恨,把剛才的好夢全都打成碎片了。
這里,「好夢頻驚」四字為點睛之筆,承上啟下,把室中人此際的感受放大成為一個特寫的鏡頭,讓人們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處高樓雁一聲」寫室中人沉抑的情緒正在凌亂交織之中,突然飛出一聲高亢的哀鳴。這一聲哀厲的長鳴,是如此突如其來,使眾響為之沉寂,萬類為之失色。這是孤雁的哀唳,響徹天際,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緒提升到一個頂峰了。這一聲代表什么呢?是感覺秋已經更深嗎 ?是預告離人終于不返嗎?
還是加劇室中人此時此地的孤獨之感呢 ?不管怎樣,它讓人們想得很遠、很沉,一種悵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綜上,此詞上片概述時光之無情,下片寫春去秋來,觸景生情,相思難禁。詞中「長恨離序」、「好夢頻驚」等句,用意超脫高遠,表現了一種明凈澄徹而又富于概括意義的人生境界。
起首二句把時光擬人化 ,暗含「 多情自古傷離別」和「思君令人老」雙重含義。「多情」二字,總攝全篇。
三、四兩句寫詞人感時光易逝,悵親愛分離,心中的煩惱無可化解 ,只好借酒澆愁 ,然而不久便又「淚滴春衫」,可見連酒也無法使自己暫時解脫。
下片先寫不眠 ,次寫驚夢 。西風颯颯,桐葉蕭蕭,一股涼意直透人的心底。抬頭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朧而又慘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風的威脅。
「好夢頻驚」寫每當希望「好夢」多留一霎的時候,它就突然破滅了。而且每當一回破滅,現實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齊奔集而來 。此時,室外的各種音響,各樣色彩 ,以及室中人時光流逝之感 ,情人離別之痛 ,春酒易醒之恨,把剛才的好夢全都打成碎片了。
這里,「好夢頻驚」四字為點睛之筆,承上啟下,把室中人此際的感受放大成為一個特寫的鏡頭,讓人們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處高樓雁一聲」寫室中人沉抑的情緒正在凌亂交織之中,突然飛出一聲高亢的哀鳴。這一聲哀厲的長鳴,是如此突如其來,使眾響為之沉寂,萬類為之失色。這是孤雁的哀唳,響徹天際,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緒提升到一個頂峰了。這一聲代表什么呢?是感覺秋已經更深嗎 ?是預告離人終于不返嗎?
還是加劇室中人此時此地的孤獨之感呢 ?不管怎樣,它讓人們想得很遠、很沉,一種悵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綜上,此詞上片概述時光之無情,下片寫春去秋來,觸景生情,相思難禁。詞中「長恨離序」、「好夢頻驚」等句,用意超脫高遠,表現了一種明凈澄徹而又富于概括意義的人生境界。
其七(宋·晏殊)
林間摘遍雙雙葉,寄與相思。
朱槿開時。
尚有山榴一兩枝。
荷花欲綻金蓮子,半落紅衣。
晚雨微微。
待得空梁宿燕歸。
朱槿開時。
尚有山榴一兩枝。
荷花欲綻金蓮子,半落紅衣。
晚雨微微。
待得空梁宿燕歸。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寄鄭生歌(明·李夢陽)
- 寄鄭禹功魏虞卿(宋·李彭)
- 寄鄭秘校(宋·趙蕃)
- 寄鄭繼之(明·孫一元)
- 寄鄭維忠葉云叟諸友(宋·黃干)
- 寄鄭耕巖(元·陳櫟)
- 寄鄭舜舉(宋·趙蕃)
- 寄鄭良佐(宋·阮閱)
- 寄鄭蘇堪(清·周景濤)
- 寄鄭薦玉(宋·項安世)
- 寄鄭蕃先生(明·張弼)
- 寄鄭補闕(唐·羅隱)
- 寄鄭谷郎中(唐·齊己)
- 寄鄭谷郎中(唐·齊己)
- 寄鄭谷郎中(唐·齊己)
- 寄鄭谷郎中(唐·齊己)
- 寄鄭谷(唐·王貞白)
- 寄鄭貢父秀才(宋·宋伯仁)
- 寄鄭進士毅德宏(明·孫蕡)
- 寄鄭道士二首(唐·貫休)
- 寄鄭野鹿(明末清初·何鞏道)
- 寄鄭鍊師(唐·戎昱)
- 寄鄭長卿(元·鄭元祐)
- 寄鄭高士 (元末明初·丁鶴年)
- 寄鄭龍川子汝瞻巖翁二首一敘別懷一謝惠端硯(宋·王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