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 其二十一 聞杜鵑(宋末元初·劉辰翁)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金縷曲 其二十一 聞杜鵑(宋末元初·劉辰翁)
少日都門路。
聽長亭、青山落日,不如歸去。
十八年間來往斷,白首人間今古。
又驚絕、五更一句。
道是流離蜀天子,甚當初、一似吳兒語。
臣再拜,淚如雨。
畫堂客館真無數。
記畫橋、黃竹歌聲,桃花前度。
風雨斷魂蘇季子,春夢家山何處。
誰不愿、封侯萬戶。
寂寞江南輪四角,問長安、道上無人住。
啼盡血,向誰訴。
聽長亭、青山落日,不如歸去。
十八年間來往斷,白首人間今古。
又驚絕、五更一句。
道是流離蜀天子,甚當初、一似吳兒語。
臣再拜,淚如雨。
畫堂客館真無數。
記畫橋、黃竹歌聲,桃花前度。
風雨斷魂蘇季子,春夢家山何處。
誰不愿、封侯萬戶。
寂寞江南輪四角,問長安、道上無人住。
啼盡血,向誰訴。
評注
這首詞是作者劉辰翁讀了兒子劉將孫《摸魚兒·甲申客路聞鵑》而寫的,表達了自己「慷慨悲涼」的情緒,臨安失守后,作者寫了許多寄托亡國之悲的詞,此詞是作者于甲申年(1284 年)帶兒子劉將孫一起到杭州憑另,以寄托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的歸途上而作。歸途中劉將孫聽到杜鵑的哀鳴,賦了一首《摸魚兒·甲申客路聞鵑》,劉辰翁讀后,隨即作了此詞。
客路聽到杜鵑的啼鳴,最能動人心扉。但是心緒不同 ,處境不同 ,人們聽到鵑聲時的感受便不同 。「少日都門路。聽長亭、青山落日,不如歸去」三句,寫出自己少年時代上都門游學、求取仕進的心情,長亭薄暮,幾聲鵑鳴,勾引起了羈旅之愁,產生了「不如歸去」的想法這與「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踏莎行》)的意境相似。十八年間,詞人來往于「都門路」上;彈指一揮,十六載未臨杭城,其間滄桑巨變,猶如隔世。詞人用「白首人間今古」,概括這種生活體驗。「又驚絕、五更一句」,一個「又」字,詞意頓深一層。「五更」句,指的是劉將孫《摸魚兒》詞里的句子:「今又古。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紅雨。」本已為世事無而慨然興嘆,又那堪忍受杜鵑的一夜啼鳴。故曰「驚絕 」 。寫作本詞時,詞人已經五十三歲,此時聽到鵑聲,已不同于少年時代的感受,既產生「黍離」、「麥秀」的亡國之嘆,又產生許多聯想:由杜鵑聯想到蜀天子杜宇,由杜宇聯想到被擄北去的恭帝。恭帝顛沛于北邊,類似蜀天子的情形故曰「道是流離蜀天子 」;因為當初他在臨安時講的是吳語,故曰「甚當初、一似吳兒語」。前闋結尾二句:「臣再拜,淚如雨。」隱括杜甫詩意,詞人效法杜甫,以杜鵑來喻指流離北邊的恭帝,遙拜之時,淚如雨下。故國之思溢于言表。
上闋寫聞鵑,下闋由此宕開,描寫臨安的衰敗和抗元英雄的犧牲。當詞人「桃花前度」,重來臨安的時候,雖舊物未改,但哀民遍地,一派「黃竹歌聲」。此用「 黃竹歌聲動地哀」(李商隱《瑤池》)詩意。這片這幾句,以「記」字銜接上下,又有「真無數」、「畫橋」、「前度」所寫乃是臨安失陷前的繁華景象,這是虛寫;而「黃竹歌聲」,才是眼前所見宋亡后故都的凄慘悲涼,這是實寫。詞人將昔日之繁華和今日之敗落相互對照,虛實相映,傷懷倍添,語意極含蓄婉轉 。「風雨斷魂蘇季子,春夢家山何處?誰不愿、封侯萬戶?」三句,以「蘇季子」喻抗元英雄。蘇季子即蘇秦,當年游說六國抗秦,意欲封侯萬戶,后終金盡裘敝,落魄而歸。南宋末年的愛國志士們為抗擊元軍,恢復失土,英勇獻身,不能歸鄉,只得夢回家山。建功立業,本是士人的共同心愿,但在國勢夷陵的時候為國捐軀的人,雖未封侯拜爵,卻得到人們的普遍崇敬和深刻銘記 。「寂寞江南輪四角,問長安、道上無人住」二句 ,描寫臨安陷后,附近人煙稀少。
「輪四角」原意是希望車輪生角,不能轉動,情人不能外出,此處指道路難行。「長安道」,即是本詞首句的「都門路」,此處借長安代指宋京臨安。京都道上,人煙蕭瑟,一路寂聊難行,詞人觸景生情,家國覆亡之痛噴涌而出,結句「啼盡血,向誰訴」,重又回環到「杜鵑」上,用擬人化的語氣,說杜鵑終日啼鳴,縱然啼盡鮮血,去不能訴說人間的悲苦,結句含義深邃,品之不盡。
本詞題為「聞杜鵑」,全篇緊緊圍繞「聞杜鵑」而發生變換,在羈旅者的耳中,杜鵑聲聲勾起鄉愁無限,而遺民卻從杜鵑聲聲中憶起故國之思和亡國之悲。全文貫徹杜鵑聲,可見杜鵑聲是全篇的詞脈,本文采取分承的過度手法,將后闋看來似乎并不相連的數層詞意,綰合起來,頗具匠心。
客路聽到杜鵑的啼鳴,最能動人心扉。但是心緒不同 ,處境不同 ,人們聽到鵑聲時的感受便不同 。「少日都門路。聽長亭、青山落日,不如歸去」三句,寫出自己少年時代上都門游學、求取仕進的心情,長亭薄暮,幾聲鵑鳴,勾引起了羈旅之愁,產生了「不如歸去」的想法這與「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踏莎行》)的意境相似。十八年間,詞人來往于「都門路」上;彈指一揮,十六載未臨杭城,其間滄桑巨變,猶如隔世。詞人用「白首人間今古」,概括這種生活體驗。「又驚絕、五更一句」,一個「又」字,詞意頓深一層。「五更」句,指的是劉將孫《摸魚兒》詞里的句子:「今又古。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紅雨。」本已為世事無而慨然興嘆,又那堪忍受杜鵑的一夜啼鳴。故曰「驚絕 」 。寫作本詞時,詞人已經五十三歲,此時聽到鵑聲,已不同于少年時代的感受,既產生「黍離」、「麥秀」的亡國之嘆,又產生許多聯想:由杜鵑聯想到蜀天子杜宇,由杜宇聯想到被擄北去的恭帝。恭帝顛沛于北邊,類似蜀天子的情形故曰「道是流離蜀天子 」;因為當初他在臨安時講的是吳語,故曰「甚當初、一似吳兒語」。前闋結尾二句:「臣再拜,淚如雨。」隱括杜甫詩意,詞人效法杜甫,以杜鵑來喻指流離北邊的恭帝,遙拜之時,淚如雨下。故國之思溢于言表。
上闋寫聞鵑,下闋由此宕開,描寫臨安的衰敗和抗元英雄的犧牲。當詞人「桃花前度」,重來臨安的時候,雖舊物未改,但哀民遍地,一派「黃竹歌聲」。此用「 黃竹歌聲動地哀」(李商隱《瑤池》)詩意。這片這幾句,以「記」字銜接上下,又有「真無數」、「畫橋」、「前度」所寫乃是臨安失陷前的繁華景象,這是虛寫;而「黃竹歌聲」,才是眼前所見宋亡后故都的凄慘悲涼,這是實寫。詞人將昔日之繁華和今日之敗落相互對照,虛實相映,傷懷倍添,語意極含蓄婉轉 。「風雨斷魂蘇季子,春夢家山何處?誰不愿、封侯萬戶?」三句,以「蘇季子」喻抗元英雄。蘇季子即蘇秦,當年游說六國抗秦,意欲封侯萬戶,后終金盡裘敝,落魄而歸。南宋末年的愛國志士們為抗擊元軍,恢復失土,英勇獻身,不能歸鄉,只得夢回家山。建功立業,本是士人的共同心愿,但在國勢夷陵的時候為國捐軀的人,雖未封侯拜爵,卻得到人們的普遍崇敬和深刻銘記 。「寂寞江南輪四角,問長安、道上無人住」二句 ,描寫臨安陷后,附近人煙稀少。
「輪四角」原意是希望車輪生角,不能轉動,情人不能外出,此處指道路難行。「長安道」,即是本詞首句的「都門路」,此處借長安代指宋京臨安。京都道上,人煙蕭瑟,一路寂聊難行,詞人觸景生情,家國覆亡之痛噴涌而出,結句「啼盡血,向誰訴」,重又回環到「杜鵑」上,用擬人化的語氣,說杜鵑終日啼鳴,縱然啼盡鮮血,去不能訴說人間的悲苦,結句含義深邃,品之不盡。
本詞題為「聞杜鵑」,全篇緊緊圍繞「聞杜鵑」而發生變換,在羈旅者的耳中,杜鵑聲聲勾起鄉愁無限,而遺民卻從杜鵑聲聲中憶起故國之思和亡國之悲。全文貫徹杜鵑聲,可見杜鵑聲是全篇的詞脈,本文采取分承的過度手法,將后闋看來似乎并不相連的數層詞意,綰合起來,頗具匠心。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壽倫右溪(明·王漸逵)
- 壽倫太守(明·釋函是)
- 壽倫封君九十(明·鄧云霄)
- 壽倫樾溪誕日(明·王漸逵)
- 壽倫穗石(明·王漸逵)
- 壽伯兄歌(明·王弘誨)
- 壽伯兄肖翁雙眉二十四韻(明·林熙春)
- 壽伯母梅太君(明末清初·陳恭尹)
- 壽伯汧陽王六十(明·朱誠泳)
- 壽伯汧陽王恕齋五十(明·朱誠泳)
- 壽伯汧陽王(明·朱誠泳)
- 壽伯父九十賜爵(明·于慎行)
- 壽伯融王孫五十時以除夕生(明·王世貞)
- 壽何克諫(明末清初·陳恭尹)
- 壽何別駕惺宇先生八十一初度(明·伍瑞隆)
- 壽何和陽參戎(明·張萱)
- 壽何大持四十一兼送入北雍(明·釋今無)
- 壽何太史啟圖六秩二十韻時尊人亦以是歲八旬(明·胡應麟)
- 壽何宗伯啟圖六秩宗伯(明·胡應麟)
- 壽何封君(明·余繼登)
- 壽何尚書(宋·汪莘)
- 壽何平章(元·鄧文原)
- 壽何年伯(明·曹于汴)
- 壽何府判易齋(宋·蕭立之)
- 壽何廷尉玄谷先生(明·李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