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題 其二 烏衣巷(唐·劉禹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金陵五題(并引) 其二 烏衣巷(唐·劉禹錫)
七言絕句 押麻韻
七言絕句 押麻韻
引用典故:舊時王謝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①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①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評注
《注解選唐詩》:
王、謝之第宅今皆變為尋常百姓之室廬矣,乃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風人遺韻。兩詩(按指《石頭城》)皆用「舊時」二字,絕妙。
《歸田詩話》:予為童子時……又在薦橋舊居,春日新燕飛繞檐間,先姑誦劉夢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之句,至今每見紅葉與飛燕,輒思之。不但二詩寫景詠物之妙,亦先入之言為主也。
《批點唐詩正聲》:有感慨,有風刺,味之自當淚下。
《唐詩解》:不言王、謝堂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詩人托興玄妙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何仲德(列)為警策體。周敬曰:緣物寓意,吊古高手。顧璘曰:有感慨。唐汝詢曰:筆意自是高華。周明杰曰:后二句,詩人托興玄妙處。
《唐詩摘鈔》:本意只言王侯第宅變為百姓人家耳,如此措詞遣調,方可言詩,方是唐人之詩。
《增訂唐詩摘鈔》:野草夕陽,滿目皆非舊時之勝,堂前則百姓家矣,而燕飛猶是也。借燕為言、妙甚。
《唐詩別裁》:言王、謝家成民居耳,用筆巧妙,此唐人三昧也。
《歷代詩話考索》:劉禹錫詩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妙處全在「舊」字及「尋常」字。
《網師園唐詩箋》:意在言外。
《峴傭說詩》: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歷代詩評注讀本》:王、謝既衰,則舊時燕子,亦無所棲托,故飛入百姓家。只「舊時」、「尋常」四字,便有無限今昔之感。
《精選評注五朝詩學津梁》:今日之燕即昔日之燕,何以不屬王、謝之堂而入民家?感傷之意,自在言外。
《歷代詩法》:總見世異時殊,人更物換,而造語妙。
《詩境淺說續編》:朱雀橋、烏衣巷皆當日畫舸雕鞍、花月沉酣之地,桑海幾經,剩有野草閑花,與夕陽相嫵媚耳。茅檐白屋中,春來燕子,依舊營巢,憐此紅襟俊羽,即皆時王、謝堂前杏梁棲宿者,對語呢喃,當亦有華屋山丘之感矣。此作托思蒼涼,與《石頭城》詩皆膾炙詞壇。
《唐人絕句精華》:三四兩句詩意甚明,蓋從燕子身上表現今昔之不同。而《峴傭說詩》乃謂「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為尋常百姓。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其說真曲,詩人不如此也。說詩者每曲解詩人之意,舉此一例,以概其余。
《唐詩鑒賞辭典》:《烏衣巷》曾博得白居易的「掉頭苦吟,嘆賞良久」,是劉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臺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敗。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后,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采用過于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灸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里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象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后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余味無窮。
(范之麟)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臺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敗。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后,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采用過于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灸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里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象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后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余味無窮。
(范之麟)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戲謝張端衡惠牡丹并湯鵝(宋·劉宰)
- 戲謝漕食豆粥(宋·李復)
- 戲謝趙良弼寄薏苡山藥(宋·馮山)
- 戲賀何端明得子(宋·袁灼)
- 戲賀侯六新納少姬四首(明·于慎行)
- 戲賀俞行之納寵兼簡同舍謝郭二秀才發一笑粲(明·王紱)
- 戲賀段生(宋·劉敞)
- 戲貽秋泉子(宋·李流謙)
- 戲賦后七夕(明·王世貞)
- 戲賦墨畫梅花(宋·李綱)
- 戲賦段橋風箏(宋·杜范)
- 戲賦(當代·伯昏子)
- 戲賦(近現代·錢鐘書)
- 戲贈丁判官(宋·歐陽修)
- 戲贈萬花翁(宋·廖剛)
- 戲贈世弼用前韻(宋·黃庭堅)
- 戲贈東林圭老(宋·李綱)
- 戲贈麗人詩(南北朝·蕭綱)
- 戲贈乍浦稅使歌(元末明初·張憲)
- 戲贈樂天復言(唐·元稹)
- 戲贈二謝生(明·陳獻章)
- 戲贈于■先(明·王世貞)
- 戲贈亦仙(清末民國初·林朝崧)
- 戲贈伍長卿及其從弟楨卿(明·何吾騶)
- 戲贈伯泓供備(宋·沈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