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釵又副冊 襲人(清·曹雪芹)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 襲人(清·曹雪芹)
枉自溫柔和順,空云似桂如蘭。
堪羨優伶有富,誰知公子無緣。
堪羨優伶有富,誰知公子無緣。
評注
首句「枉自溫柔和順」是指花襲人溫柔和順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觀念,要求婦女「溫柔和厚」,襲人就是這種封建道德的犧牲品。
第二句是「空云似桂如蘭」。這里「似桂如蘭」是古人常用來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蘭草。「空云」,也就是徒然 說,是對桂和蘭的否定。宋代陸游有「花氣襲人知驟暖」的 詩句。襲人姓花,原名蕊珠,寶玉就根據陸游的詩把她改名為花襲人。這里的桂蘭也寓花襲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羨優伶有福」是指襲人在寶玉出走后,襲人第一個離開賈府,嫁了給曾是唱戲的蔣玉函。而襲人也始終與「 公子」,寶玉無緣分。
[評介]襲人的畫面上是「一簇鮮花,一床破席」,暗寓「花」、「襲」二字。這首判詞是對襲人俯首馴順的奴才性格的嘲諷。
襲人和晴雯是兩種思想品格截然不同的奴婢。她雖出身于勞動人民家族,但卻背叛了自己的階級,對主子俯首貼耳,百依百順。有時還不惜出賣同伴,到主子面前告密、領賞。她就是魯迅先生所斥責的那種「津津樂道地贊賞美妙的奴隸生活并對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盡」的地地道道的奴才。
曹雪芹是帶著憎惡和嘲弄的感情寫這首判詞的。他對襲人的所謂「美德」,冠以「枉自」、「空云」,對她的結局,冠以「堪羨」、「誰知」。本來襲人想憑著自己「溫柔和順」、「似桂如蘭」的品貌,博得主子的歡心,第一個委身于寶玉,滿有把握地想當個「姨奶奶」,但由于寶玉的出走,結果卻事與愿違,在賈家難以安置的情況下,第一個卷起行李,戀戀不舍、凄凄慘慘地離去。
另處,根據「脂批」,襲人出嫁是在寶玉出家之前。高鶚的續書卻寫成在寶玉出家之后「不得已」才嫁了蔣玉函,這雖更合乎「人情世道」一些,但卻與曹雪芹的原意不合,減輕了讀者對她的厭惡,削弱了對她的批判。
第二句是「空云似桂如蘭」。這里「似桂如蘭」是古人常用來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蘭草。「空云」,也就是徒然 說,是對桂和蘭的否定。宋代陸游有「花氣襲人知驟暖」的 詩句。襲人姓花,原名蕊珠,寶玉就根據陸游的詩把她改名為花襲人。這里的桂蘭也寓花襲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羨優伶有福」是指襲人在寶玉出走后,襲人第一個離開賈府,嫁了給曾是唱戲的蔣玉函。而襲人也始終與「 公子」,寶玉無緣分。
[評介]襲人的畫面上是「一簇鮮花,一床破席」,暗寓「花」、「襲」二字。這首判詞是對襲人俯首馴順的奴才性格的嘲諷。
襲人和晴雯是兩種思想品格截然不同的奴婢。她雖出身于勞動人民家族,但卻背叛了自己的階級,對主子俯首貼耳,百依百順。有時還不惜出賣同伴,到主子面前告密、領賞。她就是魯迅先生所斥責的那種「津津樂道地贊賞美妙的奴隸生活并對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盡」的地地道道的奴才。
曹雪芹是帶著憎惡和嘲弄的感情寫這首判詞的。他對襲人的所謂「美德」,冠以「枉自」、「空云」,對她的結局,冠以「堪羨」、「誰知」。本來襲人想憑著自己「溫柔和順」、「似桂如蘭」的品貌,博得主子的歡心,第一個委身于寶玉,滿有把握地想當個「姨奶奶」,但由于寶玉的出走,結果卻事與愿違,在賈家難以安置的情況下,第一個卷起行李,戀戀不舍、凄凄慘慘地離去。
另處,根據「脂批」,襲人出嫁是在寶玉出家之前。高鶚的續書卻寫成在寶玉出家之后「不得已」才嫁了蔣玉函,這雖更合乎「人情世道」一些,但卻與曹雪芹的原意不合,減輕了讀者對她的厭惡,削弱了對她的批判。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春草四首(清·馮璜)
- 春草四首(清·許詠仁)
- 春草四首(清末民國初·曹家達)
- 春草圖為梁鎯賦(明·鄧林)
- 春草圖(明·梁儲)
- 春草圖(明·江源)
- 春草圖(明·王洪)
- 春草圖(明·鄧林)
- 春草堂為巍甫作(明·黎民表)
- 春草堂詩集詩句(元·陸仁)
- 春草堂詩(元末明初·王彝)
- 春草堂,為陳生賦(元末明初·張昱)
- 春草宮懷古(唐·劉長卿)
- 春草齋遣興(清·謝蕙)
- 春草曲(元·李瓚)
- 春草曲(元·胡助)
- 春草曲(宋·薛季宣)
- 春草雜言五首(明·烏斯道)
- 春草歌(唐·莊南杰)
- 春草歌(當代·盧青山)
- 春草池綠波亭以銀漢無聲轉玉盤分韻得聲字(元末明初·顧瑛)
- 春草池綠波亭(元·周砥)
- 春草池綠波亭(元·文質)
- 春草池綠波亭(元·陸仁)
- 春草池(周雪坡篆顏)綠波亭(吳興沈明遠隸(明·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