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釵正冊 釵、黛(清·曹雪芹)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金陵十二釵正冊 釵、黛(清·曹雪芹)
五言絕句
五言絕句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評注
「停機德」指的是出自戰國時代燕國樂羊子妻停下機子不織布來勸勉丈夫求取功名賢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標準 的女人,稱為具有「停機德」 ,這里是贊嘆寶釵。
「詠絮才」指女子詠詩的才華,出自晉朝謝奕女幼年時期的故事。后世稱贊能詩善文的女子為有「詠絮才」這里喻指黛 玉應憐惜 。
「玉帶林中掛」,倒過來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條封建官僚的腰帶,淪落到掛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視,命運悲慘的寫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寶釵如圖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寶釵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雖然勝了黛玉,當上「寶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終在寶玉出家離去后,空守閨房,成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評介]這首判詞藝術地暗示了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思想品格以及所遭遇的不同命運。
林黛玉和薛寶釵是兩個對立的藝術形象,她們代表著封建貴族家庭出身的女子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性格。林黛玉是封建禮教的叛逆者,薛寶釵則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林黛玉由于出身、遭遇等方面的些特殊原因,并沒有受過嚴格的封建道德的教育與熏陶。相反地,她讀了《西廂記》、《牡丹亭》一類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的「雜書」,便逐步形成了她鄙薄功名、厭惡世俗、追求愛情的自由與幸福生活的思想性格。她和寶玉的愛情是建筑在共同的思想認識基礎上的,所以這種愛情是趨勢的、純潔的、強烈的,但它顯然是與那個家族、那個階級、那個社會不相容的,這就決定了寶、黛愛情的悲劇性質和結局。
薛寶釵則完全是另外一種典型。她出岙于「金陵一霸」的貴族皇商家族,來到京城是為了待選入宮,「充為才人贊善之職」的。她早已失去了少女的天真和熱情,只知道以封建禮教約束自己,并使自己成了執行的楷模,從不敢也不愿越過雷池一步。這便逐步形成了她熱衷功名,深于世故,溫順寬和的思想性格。她不止一次地勸寶玉功名上進,博得賈母、王夫人的歡心,終于取得了「寶二奶奶」的地位。但她的這種思想性格和寶玉和叛逆精神是水火不相容的,他們之間沒有共同的思想、語言與生活基礎,當然也不會有真正的愛情。因地,所謂「金玉良緣」實際上也是一場汞劇。
表現在寶、黛、釵三人之間的這一場汞劇性的愛情糾葛,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地主階級意識形態方面面臨的嚴重危機:千百年來統治人們精神世界的封建禮教道德,已經徹底暴露了它的腐朽、殘忍、虛偽,已經殘破到了百孔千瘡的地步,徹底崩潰的局面已經形成,決非人力——一切封建衛道士之流所能修補和挽回。
「詠絮才」指女子詠詩的才華,出自晉朝謝奕女幼年時期的故事。后世稱贊能詩善文的女子為有「詠絮才」這里喻指黛 玉應憐惜 。
「玉帶林中掛」,倒過來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條封建官僚的腰帶,淪落到掛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視,命運悲慘的寫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寶釵如圖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寶釵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雖然勝了黛玉,當上「寶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終在寶玉出家離去后,空守閨房,成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評介]這首判詞藝術地暗示了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思想品格以及所遭遇的不同命運。
林黛玉和薛寶釵是兩個對立的藝術形象,她們代表著封建貴族家庭出身的女子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性格。林黛玉是封建禮教的叛逆者,薛寶釵則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林黛玉由于出身、遭遇等方面的些特殊原因,并沒有受過嚴格的封建道德的教育與熏陶。相反地,她讀了《西廂記》、《牡丹亭》一類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的「雜書」,便逐步形成了她鄙薄功名、厭惡世俗、追求愛情的自由與幸福生活的思想性格。她和寶玉的愛情是建筑在共同的思想認識基礎上的,所以這種愛情是趨勢的、純潔的、強烈的,但它顯然是與那個家族、那個階級、那個社會不相容的,這就決定了寶、黛愛情的悲劇性質和結局。
薛寶釵則完全是另外一種典型。她出岙于「金陵一霸」的貴族皇商家族,來到京城是為了待選入宮,「充為才人贊善之職」的。她早已失去了少女的天真和熱情,只知道以封建禮教約束自己,并使自己成了執行的楷模,從不敢也不愿越過雷池一步。這便逐步形成了她熱衷功名,深于世故,溫順寬和的思想性格。她不止一次地勸寶玉功名上進,博得賈母、王夫人的歡心,終于取得了「寶二奶奶」的地位。但她的這種思想性格和寶玉和叛逆精神是水火不相容的,他們之間沒有共同的思想、語言與生活基礎,當然也不會有真正的愛情。因地,所謂「金玉良緣」實際上也是一場汞劇。
表現在寶、黛、釵三人之間的這一場汞劇性的愛情糾葛,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地主階級意識形態方面面臨的嚴重危機:千百年來統治人們精神世界的封建禮教道德,已經徹底暴露了它的腐朽、殘忍、虛偽,已經殘破到了百孔千瘡的地步,徹底崩潰的局面已經形成,決非人力——一切封建衛道士之流所能修補和挽回。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和瑤京弟「有感」元韻(清·王松)
- 和璞齋題岐南書舍(明·朱浙)
- 和璧書記(宋·釋咸杰)
- 和璨老示雙井茶紙被簡板三偈(宋·陳淵)
- 和甄云卿詩(宋·孫應時)
- 和甄監簿述懷(宋·崔敦詩)
- 和甥大尹曾遠賀誕(明·區越)
- 和用之題剡雪(宋·舒岳祥)
- 和用平懷南上人三絕句(元·廖大圭)
- 和用明梅十三絕(宋·胡寅)
- 和用韞七夕二首(明·余繼登)
- 和甫如京師微之置酒(宋·王安石)
- 和甫得竹數本于周翰喜而作詩和之(宋·黃庭堅)
- 和甫自京師至(宋·劉敞)
- 和田臨別贈雒政委(近現代·馮其庸)
- 和田仲宣見贈(宋·蘇軾)
- 和田伯清見寄(宋·吳芾)
- 和田南仲梅(宋·盧襄)
- 和田園樂(明·吳與弼)
- 和田國博喜雪(宋·蘇軾)
- 和田家(宋·趙希逢)
- 和田師孟郎中寒夕西曹即事(元·范梈)
- 和田錄事君義詠雪(宋·賀鑄)
- 和田錄事新燕(宋·賀鑄)
- 和田望再賦暑雪軒(宋·吳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