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怨慢(宋·姜夔)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長亭怨慢(宋·姜夔)
序:中呂宮予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以律,故前后闋多不同。桓大司馬云: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予深愛之
漸吹盡、枝頭香絮。
是處人家,綠深門戶。
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
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
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日暮。
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
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
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
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
是處人家,綠深門戶。
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
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
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日暮。
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
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
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
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
評注
昔年種柳:此處引語出自庾信《枯樹賦》,故事則在《世說新語》,「〔東晉〕桓公北征,經金城,前為瑯琊王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姜夔二十三歲時,曾游安徽合肥,與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識,時日一長,往來酬唱,情投意合。無奈客子行色匆匆,終有一別。后來,作者屢次到合肥與二女相會,情意愈濃。光宗紹熙二年,作者再次來到合肥,但不久就離去了,這首詞大概作于離去之時,以寄托對二女的無盡眷念之情。
題序中所謂「桓大司馬」指桓溫。而題序中所引 「昔年種柳」以下六句 ,均出庾信《枯樹賦》,按此詞是惜別言情之作,而題序中只言柳樹,一來合肥的街巷都種柳樹,因此作者寫的有關合肥的情詞,多借柳樹發感。二來作者故意為之,以掩飾其孤寂之懷。
上半闋是詠柳。開頭說,春已深,柳絮吹盡,柳陰濃綠 。這正是合肥巷陌情況。「遠浦」二句點出行人乘船離去 。「閱人」數句又回到說柳。長亭(古人送別之地)邊,離人黯然銷魂,而柳則無動于衷,依然「青青如此」 。暗用李長吉詩「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無情反襯自己惜別的深情。這半闋詞用筆不即不離,寫合肥,寫離去,寫惜別,而表面上卻都是以柳貫串,借做襯托。
下半闋是寫自己與情侶離別后的戀慕之情 。「日暮」三句寫離開合肥后依戀不舍。唐歐陽詹在太原與一妓女相戀,別時有「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之句。「望高城不見」即用此事,正切合思念情侶之意。
「韋郎」二句用唐韋皋事。韋皋游江夏,與女子玉簫有情,別時留玉指環,約定數年后來娶。后來諾言成空,玉簫絕食而死(《云溪友議》卷中《玉簫記》條)。
這兩句是說,當臨別時,自己向情侶表示,不會象韋皋那樣「忘得玉環分付」,自己必將重來的。下邊「第一」兩句是情侶叮囑之辭。她還是不放心,要姜夔早早歸來 ,否則「怕紅萼無人為主」。因為歌女社會地位低下,是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其情甚篤,其辭甚哀 。「算空有」二句以離愁難剪作結。這半闋詞寫自己惜別之情,情侶屬望之意,凄愴纏綿。陳廷焯評此詞云:「哀怨無端,無中生有,海枯石爛之情。」(《詞則·大雅集》卷三)可謂的評。
姜夔少時學詩取法黃庭堅,后來棄去,自成一家,但是他將江西詩派作詩之藝術手法運用于詞中生新瘦硬,自成一家。男女相悅,傷離怨別,本是唐宋詞中常見的內容,但是姜夔所作的情詞則與眾不同。他屏除秾麗,著筆淡雅,不多寫正面,而借物寄興(如梅、柳),旁敲側擊,有回環宕折之妙。它不同于溫、韋,不同于晏、歐,也不同于小山、淮海,這是極值得玩味的。
姜夔二十三歲時,曾游安徽合肥,與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識,時日一長,往來酬唱,情投意合。無奈客子行色匆匆,終有一別。后來,作者屢次到合肥與二女相會,情意愈濃。光宗紹熙二年,作者再次來到合肥,但不久就離去了,這首詞大概作于離去之時,以寄托對二女的無盡眷念之情。
題序中所謂「桓大司馬」指桓溫。而題序中所引 「昔年種柳」以下六句 ,均出庾信《枯樹賦》,按此詞是惜別言情之作,而題序中只言柳樹,一來合肥的街巷都種柳樹,因此作者寫的有關合肥的情詞,多借柳樹發感。二來作者故意為之,以掩飾其孤寂之懷。
上半闋是詠柳。開頭說,春已深,柳絮吹盡,柳陰濃綠 。這正是合肥巷陌情況。「遠浦」二句點出行人乘船離去 。「閱人」數句又回到說柳。長亭(古人送別之地)邊,離人黯然銷魂,而柳則無動于衷,依然「青青如此」 。暗用李長吉詩「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無情反襯自己惜別的深情。這半闋詞用筆不即不離,寫合肥,寫離去,寫惜別,而表面上卻都是以柳貫串,借做襯托。
下半闋是寫自己與情侶離別后的戀慕之情 。「日暮」三句寫離開合肥后依戀不舍。唐歐陽詹在太原與一妓女相戀,別時有「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之句。「望高城不見」即用此事,正切合思念情侶之意。
「韋郎」二句用唐韋皋事。韋皋游江夏,與女子玉簫有情,別時留玉指環,約定數年后來娶。后來諾言成空,玉簫絕食而死(《云溪友議》卷中《玉簫記》條)。
這兩句是說,當臨別時,自己向情侶表示,不會象韋皋那樣「忘得玉環分付」,自己必將重來的。下邊「第一」兩句是情侶叮囑之辭。她還是不放心,要姜夔早早歸來 ,否則「怕紅萼無人為主」。因為歌女社會地位低下,是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其情甚篤,其辭甚哀 。「算空有」二句以離愁難剪作結。這半闋詞寫自己惜別之情,情侶屬望之意,凄愴纏綿。陳廷焯評此詞云:「哀怨無端,無中生有,海枯石爛之情。」(《詞則·大雅集》卷三)可謂的評。
姜夔少時學詩取法黃庭堅,后來棄去,自成一家,但是他將江西詩派作詩之藝術手法運用于詞中生新瘦硬,自成一家。男女相悅,傷離怨別,本是唐宋詞中常見的內容,但是姜夔所作的情詞則與眾不同。他屏除秾麗,著筆淡雅,不多寫正面,而借物寄興(如梅、柳),旁敲側擊,有回環宕折之妙。它不同于溫、韋,不同于晏、歐,也不同于小山、淮海,這是極值得玩味的。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王鞏屢約重九見訪,既而不至,以詩送將官梁(宋·蘇軾)
- 王鞏清虛堂(宋·蘇軾)
- 王巽堂三十年不到湖亭丙戌春再來非舊矣用前(宋·吳泳)
- 王師仁少宰挽詩(明·顧清)
- 王師以季秋晦拔高明冀露布遂達行畿十絕(明·郭之奇)
- 王師北發,草檄有感二首(明·張煌言)
- 王師渡漢水經襄陽(隋末唐初·李百藥)
- 王師至浙人情恟懼感而記之(明·張寧)
- 王希武通判挽詞二首(宋·范成大)
- 王希深合新香煙氣清灑不類尋常可以為道人開(宋·顏博文)
- 王常博寄示沌路七詩李肩吾用韻為予壽因次韻(宋·魏了翁)
- 王干三嶺(宋末元初·方回)
- 王干以詩寄和答(宋·韓淲)
- 王干竹枕甚簡古客有得之者為賦二絕(宋·楊冠卿)
- 王平甫下第南歸(宋·郭祥正)
- 王平甫惠畫水臥屏(宋·梅堯臣)
- 王幼度明府下車龍門以便面詩見寄用來韻卻答(明·張萱)
- 王幼度明府為今大宗伯云杜李本寧先生猶婿余(明·張萱)
- 王幼度明府黃元卿國學陳集生太史訂游羅浮擬(明·張萱)
- 王幼輿以近詩見貽即有禹州之游作此奉送兼致(清·郜煥元)
- 王廣淵郎中挽詞(宋·強至)
- 王廣淵郎中挽詩(宋·劉攽)
- 王廣淵郎中挽詩(宋·強至)
- 王莊相驗丁未(清末近現代初·李宣龔)
- 王莊驛寄長洲父老(明·鄧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