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唐·白居易)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長恨歌(唐·白居易)
前進士陳鴻撰《長恨歌傳》曰:開元中,泰階平,四海無事。明皇在位歲久,倦于旰食宵衣,政無大小,始委于右丞相,深居游宴,以聲色自娛。先是元獻皇后、武淑妃皆有寵,相次即世。宮中雖良家子千數,無可悅目者。上心忽忽不樂。時每歲十月,駕幸華清宮,內外命婦,熠耀景從,浴日馀波,賜以湯沐,春風靈液,澹蕩其間。上心油然,若有顧遇,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詔高力士潛搜外宮,得弘農楊玄琰女于壽邸。既笄矣,鬒發膩理,纖秾中度,舉止閒冶,如漢武帝李夫人,別疏湯泉,詔賜澡瑩,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任羅綺,光彩煥發,轉動照人。上甚悅,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導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搖,垂金珰。明年,冊為貴妃,半后服用。由是冶其容,敏其詞,婉孌萬態,以中上意。上益嬖焉。時省風九州,泥金五岳,驪山雪夜,上陽春朝,與上行同輦,止同室,宴專席,寢專房。雖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暨后宮才人,樂府妓女,使天子無顧盼意。自是六宮無復進幸者。非徒殊艷尤態致是,蓋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貴,爵為通侯。姊妹封國夫人,富埒王室;車服邸第,與大長公主侔矣。而恩澤勢力,則又過之。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故當時謠詠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又日:「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楣。」其人心羨慕如此。天寶末,兄國忠盜丞相位,愚弄國柄。及安祿山引兵向闕,以討楊氏為辭。潼關不守,翠華南幸,出咸陽,道次馬嵬亭。六軍徘徊,持戟不進。從官郎吏伏上馬前,請誅晁錯以謝天下。國忠奉氂纓盤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問之。當時敢言者,請以貴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見其死,反袂掩面,使牽之而去。倉皇展轉,竟就絕于尺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肅宗受禪靈武。明年,大赦改元,大駕還都。尊玄宗為太上皇,就養南宮,自南宮遷于西內。時移事去,樂盡汞來。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蓮夏開,宮槐秋落,梨園弟子,玉琯發音,聞《霓裳羽衣》一聲,則天顏不怡,左右欷歔。三載一意、其念不衰。求之魂夢,杳不能得。適有道士自蜀來,知上皇心念楊妃如是,自言有李少君之術。玄宗大喜,命致其神。方士乃竭其術以索之,不至。又能游神馭氣,出天界,沒地府以求之,不見。又旁求四虛上下,東極大海,跨蓬壺。見最高仙山,上多樓闕,西廂下有洞戶,東向,闔其門,署曰「玉妃太真院」。方士抽簪扣扉,有雙鬟童女出應其門。方士造次未及言,而雙鬟復入。俄有碧衣侍女又至,詰其所從。方士因稱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玉妃方寢,請少待之。」于時云海沉沉,洞天日晚,瓊戶重闔,俏然無聲。方士屏息斂足,拱手門下。久之,而碧衣延入,且曰:「玉妃出。」見一人冠金蓮,披紫綃,佩紅玉,曳鳳舄,左右侍者七、八人。揖方士,問皇帝安否,次問天寶十四載己還事。言訖,憫然。指碧衣取金釵鈿合,各折其半授使者曰:「為我謝太上皇,謹獻是物,尋舊好也。」方士受辭與信,將行,色有不足。玉妃固徵其意。復前跪致詞:「請當時一事,不為他人聞者,驗于太上皇;不然,恐鈿合金釵,負新垣平之詐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寶十載,侍輦避暑于驪山宮。秋七月,牽牛織女相見之夕,秦人風俗,是夜張錦繡,陳飲食,樹瓜果,焚香于庭,號為乞巧,宮掖間尤尚之。時夜殆半,休侍衛于東西廂,獨侍上。上憑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為夫婦。言畢,執手各嗚咽。此獨君王知之耳。」因自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且結后緣。或為天,或為人,決再相見,好合如舊。」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間,幸唯自安,無自苦耳。」使者還奏太上皇,皇心震悼,日日不豫。其年夏四月,南宮晏駕。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樂天自校書郎尉于盩厔。鴻與瑯琊王質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攜游仙游寺,話及此事,相與感嘆。質夫舉酒于樂天前日:「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于世。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樂天因為《長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于將來者也。歌既成,使鴻傳焉。世所不聞者,予非開元遺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今但傳《長恨歌》云爾。
引用典故:比翼 芙蓉面 思傾國 華清賜浴 金屋 連理芳枝 漁陽鼓聲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待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一作冠)金步搖,芙蓉帳暖度(一作里暖)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一作寢)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一作漢)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一作聽)不足。
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馀里。
六軍不發無(一作知)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一作首)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一作回)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一作塵)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一作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苑(一作內)多秋草,宮(一作落)葉滿階紅不埽。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一作秋)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①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一作方)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展轉思(一作恩),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一作云)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一作殿)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②,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一作兩)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一作下)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銀屏(一作鉤)邐迤(一作迤邐)開。
云鬢(一作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莫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一作涕)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一作問)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一作空持)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一作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一作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一作盡)期。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待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一作冠)金步搖,芙蓉帳暖度(一作里暖)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一作寢)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一作漢)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一作聽)不足。
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馀里。
六軍不發無(一作知)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一作首)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一作回)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一作塵)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一作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苑(一作內)多秋草,宮(一作落)葉滿階紅不埽。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一作秋)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①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一作方)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展轉思(一作恩),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一作云)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一作殿)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②,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一作兩)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一作下)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銀屏(一作鉤)邐迤(一作迤邐)開。
云鬢(一作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莫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一作涕)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一作問)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一作空持)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一作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一作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一作盡)期。
評注
陳鴻《長恨歌傳》: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樂天自校書郎尉于盩厔,鴻與瑯邪王質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攜游仙游寺,話及此事,相與感嘆。質夫舉酒于樂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于世。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樂天因為《長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于將來也。歌既成,使鴻傳焉。
黃滔《答陳磻隱論詩書》:大唐前有李、杜,后有元、白,信若滄溟無際,華岳于天。然自李飛數賢,多以粉黛為樂天之罪,殊不謂《三百五篇》多乎女子,蓋在所指說如何耳。至如《長恨歌》云:「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此刺以男女不常,陰陽失倫。其意險而奇,其文平而易,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戒哉!
《臨漢隱居詩話》:唐人詠馬嵬之事者多矣。世所稱者,劉禹錫曰:「官軍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回轉美目,風日為無輝。」白居易曰:「六軍不發爭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此乃歌詠祿山能使官軍皆叛,逼迫明皇,明皇不得已而誅楊妃也,噫!豈特不曉文章體裁,而造語蠢拙,抑已失臣下事君之禮矣。
《潛溪詩眼》:白樂天《長恨歌》,工矣,而用事猶誤。「峨眉山下少人行」,明皇幸蜀,不行峨眉山也,當改云「劍門山」。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長生殿乃齋戒之所,非私語地也。華清宮自有飛霜殿,乃寢殿也。當改長生為飛霜,則盡矣。
《林泉隨筆》:白樂天《長恨歌》備述明皇、楊妃之始末,雖史傳亦無以加焉。蓋指其覆畢,托為聲詩以諷時君,而垂戒來世。
《竹坡詩話》:白樂天《長恨歌》云:「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人皆喜其工,而不知其氣韻之近俗也。東坡作送人小詞云:「故將別語調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雖用樂天語,而別有一種風味,非點鐵成黃金手,不能為此也。
《抱真堂詩話》:七言初唐、盛唐雖各一體,然極七言之變,則元、白、溫、李皆在所不廢。元、白體至卑,乃《琵琶行》、《連昌宮詞》、《長恨歌》未嘗不可讀。但子由所云「元、白紀事,尺寸不遺」,所以拙耳。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唐汝詢又曰:樂天云:「一篇《長恨》有風情」,此自贊其詩也。今讀其文,格極卑庸,詞頗嬌艷;雖主譏刺,實欲借事以騁筆間之風流。其稱「風情」,自評亦當矣。《品匯》收《琵琶行》而黜此,為其多肉而少骨也。唐陳彝曰:白善敷衍,真長篇手。「死別經年」,「不曾入夢」二句,起下迎神話頭。「攬衣推枕」四語,皆從「驚」字生意。「臨別殷勤」以下,天子私語,傍豈無人?恃釵鈿足信矣。此段文人裝點不可知,唐孟莊曰:「旌旗無光」句,慘。「夜雨聞鈴」句,是實事。「春風桃李」二句,冷語含情,摹寫入細。「忽聞」二字,裝點其真;「虛無縹緲」,明見其假。「風吹仙佩飄飖舉」四語,俱以媚詞描寫,是其弄筆法處。「舊物表深情」,方士所恃以欺上皇者。長生殿「夜半私語」,方士交通近臣,漏此言為信。鐘人杰曰:文亦一并處理茜麗。周珽曰:作長篇法如構危宮大廈,全須接隼合縫,銖兩皆稱。樂天《琵琶行》、《長恨歌》幾許膽力,覺龍氣所聚,有疑行疑伏之妙,讀者未易測其涯岸。
《唐詩快》:樂天詩如《長恨歌》、《琵琶行》,皆所謂老嫗解頤者也。然無一字不深入人情,而且刺心透髓,即少陵、長吉歌行皆不能及。所以然者,少陵、長吉雖能為情語,然猶兼才與學為之;凡情語一夾才學,終隔一層,便不能刺透心髓。樂天之妙,妙在全不用才學,一味以本色真切出之,所以感人最深。由是觀之,則老嫗解頤,談何容易!
《圍爐詩話》:《連昌》、《長恨》、《琵琶行》,前人之法變盡矣。
《中晚唐詩叩彈集》:詔按:明皇荒淫亂政只三字蔽之(「從此君王」句下)。庭珠按:此下明皇幸蜀及縊貴妃于馬嵬之事(「千乘萬騎」句下)。庭珠按:此下上皇還京之事。詔按:上寫祿山犯闕,只「鼙鼓」二字,此寫肅宗收復,只「天旋地轉」四字:讀者但覺敘事明暢,不知簡徑至此(「天旋地轉」句下)。庭珠按:此下命令求貴妃之事(「魂魄不曾」句下)。庭珠按:此下重申密約,結歸長恨之意(「天上人間」句下)。
《而庵詩話》:收縱得宜,調度合板,譬如跳獅子,鑼也好,鼓也好,獅子也跳得好,三回九轉,周身本事,全副精神俱顯出來。
《白香山詩集》:按《隱居詩話》云:「唐人詠馬嵬事多矣,世所稱者,白居易‘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此乃歌詠祿山能使官兵叛,逼迫明皇,不得已而誅楊妃也。豈特不曉文章體裁,而造語蠢拙,抑亦失臣下之事君之禮。老杜則不然,其《北征》詩曰:‘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姐。’乃見明皇鑒夏商之敗,畏天悔禍,賜妃子以死,官軍何與焉!」此論為推尊少陵則可,若以此貶樂天則不可。論詩須相題。《長恨歌》本與陳鴻、王質夫話楊妃始終而作,猶慮詩有未詳,陳鴻又作《長恨歌傳》,所謂「不特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于將來也」,自與《北征》詩不同。若諱馬嵬事實,則「長恨」二字便無著落矣。讀詩全不理會作詩本末,而執片詞肆議古人,已屬太過;至謂歌詠祿山能使官軍云云,則尤近乎鍛煉矣。宋人多文字吹求之禍,皆釀于此等議論。若唐人作詩,本無所謂忌諱,忠厚之風,自可慕也。然陳傳中敘貴妃進于壽邸,而白詩諱之,但云「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安得謂樂天不知文章大體耶?倘有祖其謬以羅織少陵者,必將以少陵《憶昔時》「張后不樂上為忙」句為失以臣事君,「百官跣足隨天王」句為歌詠吐蕃追逼代宗,又豈通論乎?
《唐詩別裁》:迷離惚恍,不用收結,此正作法之妙。詩本陳鴻《長恨傳》而作,悠揚旖旎,情至文生,本王、楊、盧、駱而又加變化者矣。時有一妓夸于人曰:「我能誦白學士《長恨歌》,豈與他妓等哉!」詩之見重于時如此。
《唐宋詩醇》:居易詩詞特妙,情文相生,沉郁頓挫,哀艷之中,具有諷刺。「漢皇重色思傾國」、「從此君王不早朝」、「君王掩面救不得」,皆微詞也。「養在深閨人未識」,為尊者諱也。欲不可縱,樂不可極,結想成因,幻緣奚罄?總以為發乎情而不能止乎禮義者戒也。通首分四段:「漢王重色思傾國」至「驚破霓裳羽衣曲」,暢敘楊妃擅寵之事,卻以「漁陽鼙鼓動地來」二句暗攝下意,一氣直下,滅去轉落之痕。「九重城闕煙塵生」至「夜雨聞鈴斷腸聲」,敘馬嵬賜死之事,「行宮見月傷心色」二句暗攝下意,蓋以幸蜀之靡日不思,引起還京之彷徨念舊,一直說去,中間暗藏馬嵬改葬一節,此行文飛渡法也。「天旋日轉回龍馭」至「魂魄不曾來入夢」,敘上皇南宮思舊之情,「悠悠生死別經年」二句,亦暗攝下意。「臨邛道士鴻都客」至末,敘文士招魂之事,結處點清「長恨」,為一詩結穴,戛然而止,全勢已足,更不必另作收束。
《網師園唐詩箋》:閑處一束,無限低徊(「遂令天下」二句下)。從景上寫出悲涼情味,虛際描摹,筆意宕漾,如聆三峽猿啼(「蜀江水碧」四句下)。引起下半首(「悠悠生死」二句下)。回眸一盼(「猶似霓裳」句下)。征典故以虛無異樣,空靈縹緲(「臨別殷勤」四句下)。
《甌北詩話》:香山詩名最著,及身已風行海內,李謫仙后一人而已……蓋其得名,在《長恨歌》一篇。其事本易傳,以易傳之事,為絕妙之詞,有聲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學士既嘆為不可及,婦人女子亦喜聞而樂誦之。是以不脛而走,傳遍天下。又有《琵邑行》一首助之,此即無全集,而二詩已自不朽,況又有三千八百四十首之工且多哉!又:《長恨歌》自是千古絕作。其敘楊妃入宮,與陳鴻所傳選自壽邸者不同,非惟懼文字之禍,亦諱惡之義本當如是也。惟方士訪至蓬萊」,得妃密語歸報上皇一節,此蓋時俗訛傳,本非實事。……香山竟為詩以實之,遂成千古耳。
《唐詩三百首》:空虛處偏有實證(「風吹仙袂」二句下)。
《峴傭說詩》:香山《長恨歌》今古傳誦,然語多失體。如「漢皇重色思傾國」,明明言唐,何必曰漢?「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期」,豈非訕謗君父?「孤燈挑盡未成眠」,又似寒士光景;南內凄涼,亦不至此。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詩,敘天寶事只數語,而無限凄涼,可悟《長恨歌》之繁冗。
《唐宋詩舉要》:吳北江曰:如此長篇,一氣舒卷,時復風華掩映,非有絕世才力未易到也。
《全唐詩佳句賞析》:七月七日長生殿①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②在地愿為連理枝③
①長生殿:唐華清宮一殿名,天寶元年十一月造,名為集靈臺,祀神用。唐代又稱皇帝寢殿為長生殿。所以詩中所指長生殿,不一定專指集靈臺。②比翼鳥:傳說中的鳥,只有一目一翼,其名鶼鶼,雌雄并列,緊靠而飛。③連理枝:兩棵樹枝干連生在一起。④長恨歌:千古絕唱的長篇敘事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元年冬,時白居易任盩厔縣尉,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同游仙游寺,道古論今,言及唐玄宗之溺于聲色及楊貴妃之恃寵貴幸,終于釀成馬嵬之變,不勝感慨,乃據王質夫之建議作成此詩。陳鴻并為之作《長恨歌傳》,于是,詩、傳一體,相得益彰。
這四句是說,七月七日這天夜半,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長生殿山盟海誓:在天上愿做比翼齊飛的比翼鳥,在地上愿為枝干相接的連理枝,永永世世作恩愛夫妻。詩句寫得宛轉動人,常為后人引用,以表示對愛情的忠貞。
天生麗質①難自棄②一朝選③在君王側④
①麗質:美貌。②難自棄:天生美貌,很難自己舍棄、辜負。③選:即選妃。唐玄宗實際是從兒子李瑁手中把楊玉環奪去的,「選」字是為尊者諱的掩飾之詞。楊貴妃,小名玉環,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人,幼時養在叔父楊玄圭家。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冊封為壽王李瑁的妃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玄宗欲納為妃,懾于公媳名分,將其度為女道士,住太真宮,道號太真,這是一種掩人耳目的臨時安排。天寶四載(公無745年),冊封貴妃,得到唐玄宗極端的寵幸。④側:身邊。
這兩句是說,楊貴妃天生美麗漂亮,怎能棄置不顧?一旦「選」到唐玄宗身邊為妃,就得到極端的寵幸。這是直述其事,實事實寫,因為楊貴妃乃壽王妃,唐玄宗的兒媳,如此寫來,語含諷刺,耐人尋味。
天長地久有時盡①此恨②綿綿③無絕期④
①天長句:天再長,地再久,總有到盡頭的時候。②此恨:指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③綿綿:長遠不斷的樣子。④無絕期:沒有了結的時候。
這兩句是說,天那么長,地那么久,也有窮盡的時候;這愛情悲劇的綿綿長恨,卻永遠沒有了結的日子。詩句以概括性的語言點明「長恨」,表現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愛情誓言不能實現的千古遺恨。這兩句常為后人引用,表示遺恨之無窮。
九重城闕①煙塵生②千乘萬騎西南行③
①九重城闕:指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有九道門,叫九重,一路門,二應門,三雉門,四庫門,五皋門,六城門,七近郊門,八遠郊門,九關門。 ②煙塵生:發生戰亂。 ③千乘句:西南行,指逃亡四川。《舊唐書·玄宗紀》:天寶十五載六月,潼關不守,京師大駭。「甲午,將謀幸蜀。……乙未,凌晨,自延秋門出,微雨沾濕,扈從惟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內侍高力士及太子,親王、妃主、皇孫已下多從之不及。」《資治通鑒·唐紀》卷三十四:’楊國忠……首唱幸蜀之策,上然之。……甲午,……上移仗北內,既夕,命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整比六軍,厚賜錢帛,選閑廄馬九百余匹,外人皆莫之知。乙未,黎明,上獨與貴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及親近宦官、宮人出延秋門,妃、主、皇孫之外者,皆委之而去。」可知此次逃亡極為倉促匆忙,唐玄宗已被嚇得手足無措,只有帶著楊貴妃逃跑了;當時,狼狽不堪,「六軍扈從者,千人而已」。詩中「千乘萬騎」乃夸飾之詞,不足為信。
這兩句是說,富貴天子唐玄宗嚇破了膽,帶著貴妃和千騎之眾,倉忙向四川逃跑。雖然詩人未完全擺脫「為尊者諱」的束縛,「行」字中卻隱含了豐富的言外之意,耐人尋味。
馬嵬坡①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②
①馬嵬坡:在今陜西省興平市西,即「西出都門百余里」所指之地。 ②不見句:不見楊妃,只見她的死處。玉顏:指楊貴妃。
這兩句是說,唐玄宗由蜀返回長安,途經馬嵬坡葬楊妃處,曾派人置棺改葬。挖開土冢,尸已腐化,唯存所佩香囊。所以說,在馬嵬坡的泥土中,不見楊妃,只見她的死處。一個「空」字,蘊含著唐玄宗內心的悲哀、痛苦的回憶和無盡的思念之情。
上窮①碧落②下黃泉③兩處茫茫皆不見
①窮:窮盡、遍及。 ②碧落:道家稱東方第一層天,碧霞滿空,叫做「碧落」。這里泛指天上。 ③黃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借指陰間。
這兩句寫唐玄宗命方士從天上到地下苦苦尋覓貴妃,渺渺茫茫,遍尋無著。表現了唐玄宗對楊貴妃深深的思念之情。
殿螢飛思悄然①孤燈挑盡②未成眠
①思悄然:孤寂悲涼之狀。 ②孤燈挑盡:古時用燈草點油燈,過一會兒就要把燈草往前挑一下,讓它繼續燃燒。「挑盡」是說夜已深了,燈草即將挑盡。形容夜不成眠的境況。
這兩句是說,夜晚的舊宮殿里一派冷落景象,只有螢火蟲飛來飛去;燈草挑盡,夜已深沉,人還是不能安眠入睡。極力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以致夜不成眠的孤寂凄苦境況。
六軍①不發②無奈何宛轉③蛾眉④馬前死
①六軍:皇帝的警衛部隊。周代制度,天子六軍,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后泛稱皇帝的警衛部隊為六軍。唐玄宗時,實際有左右龍武、左右羽林四軍,以后才增左右神策軍,合為六軍。 ②不發:不肯前進。《資治通鑒》載:上至馬嵬驛,將士饑疲,皆憤怒。陳玄禮以禍由楊國忠,欲誅之;會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國忠馬,訴以無食。國忠未及對,軍士呼曰:國忠與胡虜謀反,國忠走,追殺之。上杖履出驛門,慰勞軍士,令收隊,軍士不應。上使高力士問之,玄禮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貴妃深居,安知國忠反謀?力士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愿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上命力士引貴妃于佛堂,縊殺之。輿尸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于是始整部伍為行計。 ③宛轉:猶展轉,凄楚纏綿態。 ④蛾眉:本指美女的眉毛,后借指美女,此處指楊貴妃。
這兩句是說,往西離開都城才一百多里,六軍不肯前進,真是無可奈何,楊貴妃在凄楚纏綿之中在馬前被勒死。反映了「六軍不發」,要求處死楊貴妃,是憤于唐玄宗迷戀酒色,禍國殃民。詩句以替罪羊之死,委婉而含蓄地抨擊了唐玄宗,余韻無窮。
風吹仙袂①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①袂:衣袖。
這兩句是說,楊貴妃站在仙山之上,清風吹來,衣袖隨之飄起,有一種飄逸、灑脫、超塵脫俗的美,就好像當年在宮中跳霓裳羽衣舞時的優美舞姿。詩人借助想象,讓楊貴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現,形象生動,宛轉動人,更加深化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進一步渲染了「長恨」的主題。
《唐詩鑒賞辭典》:在天愿作比翼鳥②在地愿為連理枝③
①長生殿:唐華清宮一殿名,天寶元年十一月造,名為集靈臺,祀神用。唐代又稱皇帝寢殿為長生殿。所以詩中所指長生殿,不一定專指集靈臺。②比翼鳥:傳說中的鳥,只有一目一翼,其名鶼鶼,雌雄并列,緊靠而飛。③連理枝:兩棵樹枝干連生在一起。④長恨歌:千古絕唱的長篇敘事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元年冬,時白居易任盩厔縣尉,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同游仙游寺,道古論今,言及唐玄宗之溺于聲色及楊貴妃之恃寵貴幸,終于釀成馬嵬之變,不勝感慨,乃據王質夫之建議作成此詩。陳鴻并為之作《長恨歌傳》,于是,詩、傳一體,相得益彰。
這四句是說,七月七日這天夜半,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長生殿山盟海誓:在天上愿做比翼齊飛的比翼鳥,在地上愿為枝干相接的連理枝,永永世世作恩愛夫妻。詩句寫得宛轉動人,常為后人引用,以表示對愛情的忠貞。
天生麗質①難自棄②一朝選③在君王側④
①麗質:美貌。②難自棄:天生美貌,很難自己舍棄、辜負。③選:即選妃。唐玄宗實際是從兒子李瑁手中把楊玉環奪去的,「選」字是為尊者諱的掩飾之詞。楊貴妃,小名玉環,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人,幼時養在叔父楊玄圭家。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冊封為壽王李瑁的妃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玄宗欲納為妃,懾于公媳名分,將其度為女道士,住太真宮,道號太真,這是一種掩人耳目的臨時安排。天寶四載(公無745年),冊封貴妃,得到唐玄宗極端的寵幸。④側:身邊。
這兩句是說,楊貴妃天生美麗漂亮,怎能棄置不顧?一旦「選」到唐玄宗身邊為妃,就得到極端的寵幸。這是直述其事,實事實寫,因為楊貴妃乃壽王妃,唐玄宗的兒媳,如此寫來,語含諷刺,耐人尋味。
天長地久有時盡①此恨②綿綿③無絕期④
①天長句:天再長,地再久,總有到盡頭的時候。②此恨:指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③綿綿:長遠不斷的樣子。④無絕期:沒有了結的時候。
這兩句是說,天那么長,地那么久,也有窮盡的時候;這愛情悲劇的綿綿長恨,卻永遠沒有了結的日子。詩句以概括性的語言點明「長恨」,表現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愛情誓言不能實現的千古遺恨。這兩句常為后人引用,表示遺恨之無窮。
九重城闕①煙塵生②千乘萬騎西南行③
①九重城闕:指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有九道門,叫九重,一路門,二應門,三雉門,四庫門,五皋門,六城門,七近郊門,八遠郊門,九關門。 ②煙塵生:發生戰亂。 ③千乘句:西南行,指逃亡四川。《舊唐書·玄宗紀》:天寶十五載六月,潼關不守,京師大駭。「甲午,將謀幸蜀。……乙未,凌晨,自延秋門出,微雨沾濕,扈從惟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內侍高力士及太子,親王、妃主、皇孫已下多從之不及。」《資治通鑒·唐紀》卷三十四:’楊國忠……首唱幸蜀之策,上然之。……甲午,……上移仗北內,既夕,命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整比六軍,厚賜錢帛,選閑廄馬九百余匹,外人皆莫之知。乙未,黎明,上獨與貴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及親近宦官、宮人出延秋門,妃、主、皇孫之外者,皆委之而去。」可知此次逃亡極為倉促匆忙,唐玄宗已被嚇得手足無措,只有帶著楊貴妃逃跑了;當時,狼狽不堪,「六軍扈從者,千人而已」。詩中「千乘萬騎」乃夸飾之詞,不足為信。
這兩句是說,富貴天子唐玄宗嚇破了膽,帶著貴妃和千騎之眾,倉忙向四川逃跑。雖然詩人未完全擺脫「為尊者諱」的束縛,「行」字中卻隱含了豐富的言外之意,耐人尋味。
馬嵬坡①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②
①馬嵬坡:在今陜西省興平市西,即「西出都門百余里」所指之地。 ②不見句:不見楊妃,只見她的死處。玉顏:指楊貴妃。
這兩句是說,唐玄宗由蜀返回長安,途經馬嵬坡葬楊妃處,曾派人置棺改葬。挖開土冢,尸已腐化,唯存所佩香囊。所以說,在馬嵬坡的泥土中,不見楊妃,只見她的死處。一個「空」字,蘊含著唐玄宗內心的悲哀、痛苦的回憶和無盡的思念之情。
上窮①碧落②下黃泉③兩處茫茫皆不見
①窮:窮盡、遍及。 ②碧落:道家稱東方第一層天,碧霞滿空,叫做「碧落」。這里泛指天上。 ③黃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借指陰間。
這兩句寫唐玄宗命方士從天上到地下苦苦尋覓貴妃,渺渺茫茫,遍尋無著。表現了唐玄宗對楊貴妃深深的思念之情。
殿螢飛思悄然①孤燈挑盡②未成眠
①思悄然:孤寂悲涼之狀。 ②孤燈挑盡:古時用燈草點油燈,過一會兒就要把燈草往前挑一下,讓它繼續燃燒。「挑盡」是說夜已深了,燈草即將挑盡。形容夜不成眠的境況。
這兩句是說,夜晚的舊宮殿里一派冷落景象,只有螢火蟲飛來飛去;燈草挑盡,夜已深沉,人還是不能安眠入睡。極力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以致夜不成眠的孤寂凄苦境況。
六軍①不發②無奈何宛轉③蛾眉④馬前死
①六軍:皇帝的警衛部隊。周代制度,天子六軍,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后泛稱皇帝的警衛部隊為六軍。唐玄宗時,實際有左右龍武、左右羽林四軍,以后才增左右神策軍,合為六軍。 ②不發:不肯前進。《資治通鑒》載:上至馬嵬驛,將士饑疲,皆憤怒。陳玄禮以禍由楊國忠,欲誅之;會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國忠馬,訴以無食。國忠未及對,軍士呼曰:國忠與胡虜謀反,國忠走,追殺之。上杖履出驛門,慰勞軍士,令收隊,軍士不應。上使高力士問之,玄禮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貴妃深居,安知國忠反謀?力士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愿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上命力士引貴妃于佛堂,縊殺之。輿尸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于是始整部伍為行計。 ③宛轉:猶展轉,凄楚纏綿態。 ④蛾眉:本指美女的眉毛,后借指美女,此處指楊貴妃。
這兩句是說,往西離開都城才一百多里,六軍不肯前進,真是無可奈何,楊貴妃在凄楚纏綿之中在馬前被勒死。反映了「六軍不發」,要求處死楊貴妃,是憤于唐玄宗迷戀酒色,禍國殃民。詩句以替罪羊之死,委婉而含蓄地抨擊了唐玄宗,余韻無窮。
風吹仙袂①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①袂:衣袖。
這兩句是說,楊貴妃站在仙山之上,清風吹來,衣袖隨之飄起,有一種飄逸、灑脫、超塵脫俗的美,就好像當年在宮中跳霓裳羽衣舞時的優美舞姿。詩人借助想象,讓楊貴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現,形象生動,宛轉動人,更加深化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進一步渲染了「長恨」的主題。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當時詩人正在盩厔縣(今陜西周至)任縣尉。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在這首長篇敘事詩里,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并不拘泥于歷史,而是借著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回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回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于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復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么,為什么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詩歌開卷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看來很尋常,好象故事原就應該從這里寫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實上這七個字含量極大,是全篇綱領,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緊接著,詩人用極其省儉的語言,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進宮后因有色而得寵,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復渲染唐玄宗得貴妃以后在宮中如何縱欲,如何行樂,如何終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這些,就釀成了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通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寫實,不無諷刺地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還形象地暗示我們,唐玄宗的迷色誤國,就是這一悲劇的根源。
下面,詩人具體的描述了安史之亂發生后,皇帝兵馬倉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別是在這一動亂中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毀滅。「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寫的就是他們在馬嵬坡生離死別的一幕。「六軍不發」,要求處死楊貴妃,是憤于唐玄宗迷戀女色,禍國殃民。楊貴妃的死,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關鍵性的情節,在這之后,他們的愛情才成為一場汞劇,接著,從「黃埃散漫風蕭索」起至「魂魄不曾來入夢」,詩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惻動人的語調,宛轉形容和描述了楊貴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回宮以后睹物思人,觸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種種感觸。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回腸蕩氣。正由于詩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這樣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來,仙境的出現,便給人一種真實感,不以為純粹是一種空中樓閣了。
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詩的末尾,寫道士幫助唐玄宗尋找楊貴妃。詩人采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后來,在海上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楊貴妃,讓她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現,殷勤迎接漢家的使者,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照應唐玄宗對她的思念,進一步深化、渲染「長恨」的主題。詩歌的末尾,用「開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筆,點明題旨,回應開頭,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給讀者以聯想、回味的余地。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并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象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后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過去許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這里。那么,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由于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隨后,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并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著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后,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后,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觀愿望和客觀現實不斷發生矛盾、碰撞,詩歌把人物千回百轉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為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凄涼,這是以悲涼的秋景來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對著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心的痛苦。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層。行宮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鈴聲,本來就很撩人意緒,詩人抓住這些尋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帶進傷心、斷腸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見一聞,一色一聲,互相交錯,在語言上、聲調上也表現出人物內心的愁苦凄清,這又是一層。還都路上,「天旋地轉」,本來是高興的事,但舊地重過,玉顏不見,不由傷心淚下。敘事中,又增加了一層痛苦的回憶。回長安后,「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白日里,由于環境和景物的觸發,從景物聯想到人,景物依舊,人卻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楊貴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極其復雜微妙的內心活動。「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從黃昏寫到黎明,集中地表現了夜間被情思縈繞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這種苦苦的思戀,「春風桃李花開日」是這樣,「秋雨梧桐葉落時」也是這樣。及至看到當年的「梨園弟子」、「阿監青娥」都已白發衰顏,更勾引起對往日歡娛的思念,自是黯然神傷。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抒情,回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
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長恨歌》在藝術上以什么感染和誘惑著讀者呢?宛轉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個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量。
(饒芃子)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么,為什么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詩歌開卷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看來很尋常,好象故事原就應該從這里寫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實上這七個字含量極大,是全篇綱領,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緊接著,詩人用極其省儉的語言,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進宮后因有色而得寵,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復渲染唐玄宗得貴妃以后在宮中如何縱欲,如何行樂,如何終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這些,就釀成了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通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寫實,不無諷刺地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還形象地暗示我們,唐玄宗的迷色誤國,就是這一悲劇的根源。
下面,詩人具體的描述了安史之亂發生后,皇帝兵馬倉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別是在這一動亂中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毀滅。「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寫的就是他們在馬嵬坡生離死別的一幕。「六軍不發」,要求處死楊貴妃,是憤于唐玄宗迷戀女色,禍國殃民。楊貴妃的死,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關鍵性的情節,在這之后,他們的愛情才成為一場汞劇,接著,從「黃埃散漫風蕭索」起至「魂魄不曾來入夢」,詩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惻動人的語調,宛轉形容和描述了楊貴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回宮以后睹物思人,觸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種種感觸。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回腸蕩氣。正由于詩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這樣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來,仙境的出現,便給人一種真實感,不以為純粹是一種空中樓閣了。
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詩的末尾,寫道士幫助唐玄宗尋找楊貴妃。詩人采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后來,在海上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楊貴妃,讓她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現,殷勤迎接漢家的使者,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照應唐玄宗對她的思念,進一步深化、渲染「長恨」的主題。詩歌的末尾,用「開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筆,點明題旨,回應開頭,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給讀者以聯想、回味的余地。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并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象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后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過去許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這里。那么,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由于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隨后,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并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著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后,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后,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觀愿望和客觀現實不斷發生矛盾、碰撞,詩歌把人物千回百轉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為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凄涼,這是以悲涼的秋景來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對著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心的痛苦。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層。行宮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鈴聲,本來就很撩人意緒,詩人抓住這些尋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帶進傷心、斷腸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見一聞,一色一聲,互相交錯,在語言上、聲調上也表現出人物內心的愁苦凄清,這又是一層。還都路上,「天旋地轉」,本來是高興的事,但舊地重過,玉顏不見,不由傷心淚下。敘事中,又增加了一層痛苦的回憶。回長安后,「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白日里,由于環境和景物的觸發,從景物聯想到人,景物依舊,人卻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楊貴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極其復雜微妙的內心活動。「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從黃昏寫到黎明,集中地表現了夜間被情思縈繞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這種苦苦的思戀,「春風桃李花開日」是這樣,「秋雨梧桐葉落時」也是這樣。及至看到當年的「梨園弟子」、「阿監青娥」都已白發衰顏,更勾引起對往日歡娛的思念,自是黯然神傷。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抒情,回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
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長恨歌》在藝術上以什么感染和誘惑著讀者呢?宛轉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個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量。
(饒芃子)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顧德玉萬竹軒(元·黃玠)
- 顧德章尊人龍川介壽卷(明·顧清)
- 顧總戎邀飲興國寺次邵同寅汝學韻(明·江源)
- 顧愷之瑤島仙廬圖(元·柯九思)
- 顧愷之瑤島仙廬圖(元·鄧文原)
- 顧愷之秋江晴嶂圖二首(元·鄧文原)
- 顧愷之秋江晴嶂圖(元·黃公望)
- 顧愷之秋江晴嶂(元·吳鎮)
- 顧慎畫為徐子信題二首(明·王汝玉)
- 顧懋儉約看青墩荷花不得往(明·童佩)
- 顧懋高移居(明·方登)
- 顧戶侍考績補贈(明·嚴嵩)
- 顧文之進士養病還姑蘇(明·張寧)
- 顧斌琬清琬兄弟過訪有詩兼攜其叔瑞長見貽之(明末清初·陳恭尹)
- 顧景蕃以詩乞西漢書于子公子公以奏議唐鑒遺(宋·張擴)
- 顧景蕃訪大年侄昆仲留宿細柳軒夜論詩律輒及(宋·張擴)
- 顧晴沙先生詩冢歌(清·張云璈)
- 顧晴谷大令餞別牛頭山杜子祠即席賦二律 其(清·柯逢時)
- 顧晴谷大令餞別牛頭山杜子祠即席賦二律 其(清·柯逢時)
- 顧朗生山人以四詩見貽賦答(明·胡應麟)
- 顧林亭(清·王圖炳)
- 顧梅西東吳小隱(元·黃玠)
- 顧楷翁歸隱(宋·周密)
- 顧正誼畫山水歌(明·區大相)
- 顧母任太孺人八十壽(清·劉天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