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長相思(宋·歐陽修)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長相思(宋·歐陽修)  
蘋滿溪,柳繞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
煙霏霏,風凄凄。
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
評注
又作張先作
這是一首意境凄迷朦朧的送別詞。全詞以景語結情,熔情入景。詞中選取滿溪之蘋繞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煙、凄凄之風、寂寒之鷗等景象,營造出一個朦朧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凄迷的心境。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使得本詞獲得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在送別詞中別具一格。
起首一句,寫送行途中所見景象。「蘋滿溪。柳繞堤。」青蘋滿溪,其含意無異于芳草萋萋,亦是關別情。垂柳繞堤,則暗示沿曲曲溪柳送行之遠。熔情入景 ,寓事于景,意蘊包孕很豐富,語言卻極簡練,只六個字 。「相送行人溪水西 」承上,點明送行之事,也點明全詞的詞旨。千里送行,終有一別,「溪水西」就是送者不得不止、行人終于別去之處。無限凄惘 ,見于言外 ,因為水西一別,行人已經漸行漸遠 ,則送者不得不返。歇拍即寫送者歸來所見景象:「回時隴月低。」隴月即山月,山月低垂,則天將拂曉。可見,送行之時是在拂曉之前。古人遠行,多啟程于黎明之前甚至夜半時分。「回時」二字,寫送者沿送行原路折回 。方才順此路送行 ,此時逆此路返回,卻是孤身一人,唯有低垂之隴月,照見形單影只而已。「隴月低」三字,妙在景物之特征與情感之特征相似。此句隴月之低垂,與送者心情之低沉,特征完全相同;低垂的隴月,正象征著低沉的心情。
上片描寫送別情境,下片則轉寫別后情境。過片兩句,純為景語,寫的是:拂曉之后,山水原野,煙靄霏霏籠罩,寒風凄凄交加。而送者的心靈,同樣籠罩在凄迷悵惘之中 ,這景語又正象喻著心情 。這兩句不但有景象吻合心情之妙,而且有聲情吻合詞情之妙。這兩句共六字,字字皆陰平,構成凄涼之調,讀來愈覺其凄楚。「重倚朱門聽馬嘶」寫:送者已回到家門,可是仍不能平靜,因為家門反而觸動了傷心懷抱,所以送者轉過身來,背靠朱門,面向遠方,重新舉目眺望行人所去的方向,可是,只聽得路上過往的馬嘶聲,再也不見那人的影子,聲聲馬嘶想必緊揪著送者的心。結句「寒鷗相對飛」將凄迷的詞情推到極致 :此時 ,天地間唯有那霏霏曉煙中飛來飛去的寒鷗,與孤獨的送者相對。人鷗相對,只是一片靜默而已;這靜默之中,包含著無限的悲哀。此句還含蓄地點出送者為女性 ,行人為男性 。溫庭筠《河傳》詞云:「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可與此詞參看。抒情主人公送行歸家,聞路上馬嘶聲,猶倚門傾耳而聽 。一個「 聽」字,寫出其心動神馳之狀,而一個「重」字,則其念茲在茲之情亦可想。騎馬去者必為情郎,則「倚朱門」者自是怨女。對此作者偏不于明處交代,只從「聽馬嘶」一幕曲折透出。
此詞的一個顯著特色是詞調聲情與詞情妙合無間。全詞用平聲 ,其音低抑,如訴如泣,而且句句押韻,韻腳既極密,聲情便緊促。特別是過片二句,全用陰平聲,尤見低抑。低抑的韻腳、字聲與急密的韻位構成一部聲情悱惻的凄調 ,與詞情表里一致 ,相得益彰。
   其二(宋·歐陽修)
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
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其三(宋·歐陽修)
深花枝。
淺花枝。
深淺花枝相并時。
花枝難似伊。
玉如肌,柳如眉。
愛著鵝黃金縷衣。
啼妝更為誰。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