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長陵(唐·唐彥謙)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長陵(唐·唐彥謙)
  七言律詩 押尤韻  
長安高闕此安劉,祔葬累累盡列侯。
豐上舊居無故里,沛中原廟對荒丘。
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
千載腐儒騎瘦馬,渭城斜月重回頭。
評注
《石林詩話》
彥謙《題漢高廟》云:「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杯。」雖是著題,然語皆歇后。「一杯」事無兩出,或可略「土」字;如「三尺」、則三尺律、三尺喙皆可,何獨劍乎?「耳聞明主」、「眼見愚民」,尤不成語。
《庚溪詩話》
葉少蘊夢得《石林詩話》:「‘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杯’,語皆歇后,如三尺律、三尺喙皆可,何獨劍乎?又蘇子瞻云‘買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勞挽六鈞’,亦與此同病然余按《漢高帝紀》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韓安國傳》:「高帝曰:‘提三尺取天下者,朕也。’」皆無「劍」字,唯注曰:「三尺謂劍也。」出處既如此,則詩家用其本語,何為不可?
《瀛奎律髓》
此漢高帝陵也。「耳聞」、「眼看」或以為病,然「提三尺」、「盜一壞」屬對親切。詩體如李義山。彥謙又有警句云:「煙橫博望乘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
《唐音戊簽》
「三尺」、「一杯」一聯,晁公武、劉后村以為人皆稱之。
《五朝詩善鳴集》
「重回頭」三字深,此時腐儒胸中有無限議論沒處告語在。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高闕,陵上闕也。前解冷眼覷一「此」字,熱話駁一「安」字,言昔者高帝封諸列侯,豈有他哉?只為安劉計也。以我論之,必到此陵此闕,則劉始得安矣。豈惟劉安,彼列侯亦得盡覆矣。何則?莊子云「造化勞我以生,而逸我以死」是也。設不然,而必欲安者豐沛,則豐上舊居,已無故里,沛中原廟,只對荒丘,當時榻前顧命,竟復奚施哉(首四句下)?后解忽寫腐儒,遂不復寫長陵也。「聞」,腐儒聞也;「見」,腐儒見也。特為其腹中實實記得千載舊事之故,于是亦據實謚之曰「千載腐儒騎瘦馬」,妙,妙!瘦馬背上是腐儒,腐儒腹中是千載,不知是千載后來只合騎瘦馬,不知是瘦馬背上恰稱馱腐儒?然我則見腐儒腹儲千載,腳跨瘦馬,既已自古至今矣!重回頭「重」字,去聲,寫腐儒吃驚不小也(末四句下)。金雍補注:腐儒意中只道三尺至今猶自提,一擇至今不可盜。
《唐體膚詮》
松楸禾忝,寄興雖佳,猶落套數。惟此句句切長陵,不泛作憑吊語,信為杰出。
《瀛奎律髓匯評》
馮舒:首句不可解。力在「耳」、「目」二字,包括卻許多大議論,以為病者,瞇目者也。馮班:只首句不妥,以下字字不茍,「昆體」妙作,錢湘靈:「安劉」二字未妥。何義門:一路逼出末句,可謂揶揄殆盡。又云:貞觀十一年詔從漢氏使將相陪陵,功臣密戚皆賜塋地一所。第二正用其事。紀昀:鹿門本學義山,此首卻不似義山。「安劉」二字誤用,飴山老人批《唐詩鼓吹》而為之詞,非也。「豎儒」暗對嫚罵酈生事。許印芳:「安劉」借言安厝,非誤用也。「提三尺」乃往時事,故曰「耳聞」,「盜一杯」是后來事,故曰「眼看」,亦不得謂之為病。惟「舊居」、「故里」,意重復耳。后半譏其重武輕文,妙在語無痕跡。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