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閑居(唐·姚合)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閑居(唐·姚合)
  五言律詩 押庚韻  
不自識疏鄙,終年住在城。
過門無馬跡,滿宅是蟬聲。
帶病吟雖苦,休官夢已清。
何當學禪觀,依止古先生。
評注
《瀛奎律髓》
中四句皆佳。「四靈」亦學到此地,但卻學賈島,未升其堂,況入其室乎?
《載酒園詩話又編》
秘書與閬仙善,兼效其體。古詩不唯氣格近之,尚無其酸言。至近體如「酒熟聽琴酌,詩成削樹題」、「過門無馬跡,滿宅是蟬聲」、「看月嫌松密,垂綸愛水深」、「弄日鶯狂語,迎風蝶倒飛」,俱為宋人所尊,觀之果亦警策。
《瀛奎律髓匯評》
紀昀:武功詩之雅馴者。
《唐詩鑒賞辭典》
姚合極稱賞王維的詩,特別追求王詩中的一種「靜趣」,此詩就反映了這個傾向。
首兩句:「不自識疏鄙,終年住在城。」姚合自稱「野性多疏惰」(《閑居遣懷》其八)。一個性格疏懶,習于野性的人,認為不適宜為官臨民,這在旁觀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這點,終年住在城里,絲竹亂耳,案牘勞形,求靜不得,求閑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識」。本不樂于城市,今終年住在城里,總得自己尋個譬解。古人說,大隱隱于市,因此認為在城市亦算是隱居。「縣去帝城遠,為官與隱齊。」(《武功縣詩》)自己作這樣一番解釋,是明心跡,也見心安理得了。這兒寫身處縣城,卻透露了心地的靜趣。
景況也確是這樣:「過門無馬跡,滿宅是蟬聲。」這第二聯寫的正是適應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從首二句一氣貫注而來。沒有馬跡過門,就是表明來訪者稀少,為官很清閑。蟬聲聒噪,充滿庭院,是因無人驚擾,反覺鬧中處靜;寫的滿耳聲音,卻從聲音中暗透一個「靜」字。上句寫出清閑,下句寫出清靜。正是于有聲處見無聲,反感靜意籠罩。
在這清閑、清靜的城中一隅,詩人是「帶病吟雖苦,休官夢已清」。這第三聯從「病」寫性情。病,帶點小病,舊時往往成為士大夫的風雅事;病而不廢吟詠,更顯得閑情雅致。現今「休官」,連小小的職務也不擔任之后,真是夢境也感到很清閑,很清靜了。寫來步步幽深,益見靜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響,有所謂更高一層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禪」,所以第四聯作者自問:「何當學禪觀,依止古先生?」何時能摒除一切縈心的俗務,求古先生(指佛)學這種禪觀呢?觀,即觀照。妄念既除、則心自朗然無所不照。這樣的境界,就是禪觀(即禪理、禪道),是清閑、清靜的更高一境。借禪理說心境,表現了詩人對當時吏治腐敗、社會黑暗的鄙視厭惡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藝術上靜趣的境界。
姚合是寫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層層寫來,一氣貫注;詩句平淡文雅,樸直中寓工巧,而又暢曉自然,所以為佳。
(施紹文)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