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怨二首(唐·沈如筠)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閨怨二首(唐·沈如筠)
五言絕句 押庚韻
五言絕句 押庚韻
引用典故:上林書 伏波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評注
《唐詩正聲》:
善于訴情,又善于運古。
《批點唐詩正聲》:上句亦自常語,著下二句便佳勝。
《唐詩解》:此為征南詔而作,故詩有「伏波」之語,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吳山民曰:運用齊干語佳。
《詩法易簡錄》:借月寫情,與曲江「思君如滿月」之作,可稱異曲同工。
《唐人絕句精華》:此亦代征人婦之詞。天寶中討南詔,故用伏波故事。
《唐詩鑒賞辭典》:這是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丈夫戍守南疆,妻子獨處空閨,想象著憑借雁足給丈夫傳遞一封深情的書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鄉去了,斷鴻過盡,傳書無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緒。詩一開頭,就用雁足傳書的典故來表達思婦想念征夫的心情,十分貼切。「書難寄」的「難」字,細致地描狀了思婦的深思遐念和傾訴無人的隱恨。正是這無限思念的愁緒攪得她難以成寐,因此,想象著借助夢境與親人作短暫的團聚也不可能。「愁多」,表明她感情復雜,不能盡言。正因為「愁多」,「夢」便不成;又因為「夢不成」,則愁緒更「多」。思婦「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古詩《明月何皎皎》),在「出戶獨彷徨」(同上)之中,舉頭唯見一輪孤月懸掛天上。「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于是她很自然地產生出「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的念頭了。她希望自己能象月光一樣,灑瀉到「伏波營」中親人的身上。「伏波營」借用東漢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在南方邊境。
這首詩為思婦代言,表達了對征戍在外的親人的深切懷念,寫來曲折盡致,一往情深。
其曲折之處表現為層次遞進的分明。全詩四句可分為三層,首二句寫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達的感情更深一層。因為,「雁盡書難寄」,信使難托,固然令人遺恨,而求之于夢幻聊以自慰亦復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則在感情上又進了一層,進一步由「愁」而轉為寫「解愁」,當然,這種幻想,顯然是不能成為事實的。這三個層次的安排,就把思婦的內心活動表現得十分細膩、真實。
詩寫得情意動人。三四兩句尤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婦的孤單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人們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隨孤月,流照親人,寫她希望從愁怨之中解脫出來,顯出思婦的感情十分真摯。
詩沒有單純寫主人公的愁怨和哀傷,也沒有僅憑旁觀者的同情心來運筆,而是通過人物內心獨白的方式,著眼于對主人公純潔、真摯、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寫,格調較高,不失為一首佳作。
(李敬一)
這首詩為思婦代言,表達了對征戍在外的親人的深切懷念,寫來曲折盡致,一往情深。
其曲折之處表現為層次遞進的分明。全詩四句可分為三層,首二句寫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達的感情更深一層。因為,「雁盡書難寄」,信使難托,固然令人遺恨,而求之于夢幻聊以自慰亦復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則在感情上又進了一層,進一步由「愁」而轉為寫「解愁」,當然,這種幻想,顯然是不能成為事實的。這三個層次的安排,就把思婦的內心活動表現得十分細膩、真實。
詩寫得情意動人。三四兩句尤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婦的孤單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人們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隨孤月,流照親人,寫她希望從愁怨之中解脫出來,顯出思婦的感情十分真摯。
詩沒有單純寫主人公的愁怨和哀傷,也沒有僅憑旁觀者的同情心來運筆,而是通過人物內心獨白的方式,著眼于對主人公純潔、真摯、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寫,格調較高,不失為一首佳作。
(李敬一)
其二(唐·沈如筠)
五言絕句 押文韻
五言絕句 押文韻
隴底嗟長別,流襟一動君。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宵興(宋·孔平仲)
- 宵興(宋·孔平仲)
- 宵坐(清·周馨桂)
- 宵寒(清·吳希鄂)
- 宵征(元·周權)
- 宵征(宋·岳珂)
- 宵征(宋·張侃)
- 宵征(宋·張孝祥)
- 宵心和定庵秋心三首韻(清末民國初·黃摩西)
- 宵旅(近現代·章以榮)
- 宵民(唐·李群玉)
- 宵游Bayon宮(民國末當代初·饒宗頤)
- 宵行效陰何體(明·李昱)
- 宵行(元末明初·張羽)
- 宵長(宋·劉子翚)
- 家中作(宋·戴復古)
- 家中四威儀(宋·釋懷深)
- 家鄉陷后百日忽得內子書狂喜有作(近現代·黃假我)
- 家書不至自嘲(宋·董嗣杲)
- 家書兼寄諸友(清·趙紹祖)
- 家書后批二十八字(唐·韓偓)
- 家書忽至眷屬以中途梗塞暫居越城次夫子韻(清·吳蘭畹)
- 家書至卻寄(清末近現代初·鄭孝胥)
- 家書詢近狀作此代柬(近現代·廖光)
- 家書送白額因賦(宋·虞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