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頭(宋末元初·劉辰翁)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六州歌頭(宋末元初·劉辰翁)
序:乙亥二月,賈平章似道督師至太平州魯港,未見敵,鳴鑼而潰。后半月聞報,賦此
向來人道,真個勝周公。
燕然眇。
浯溪小。
萬世功。
再建隆。
十五年宇宙,宮中膺。
堂中伴。
翻虎鼠,搏鹯雀,覆蛇龍。
鶴發龐眉,憔悴空山久,來上東封。
便一朝符瑞,四十萬人同。
說甚東風。
怕西風。
甚邊塵起,漁陽慘。
霓裳斷。
廣寒宮。
青樓杳。
朱門悄。
鏡湖空。
里湖通。
大纛高牙去,人不見,港重重。
斜陽外,芳草碧,落花紅。
拋盡黃金無計,方知道、前此和戎。
但千年傳說,夜半一聲銅。
何面江東。
燕然眇。
浯溪小。
萬世功。
再建隆。
十五年宇宙,宮中膺。
堂中伴。
翻虎鼠,搏鹯雀,覆蛇龍。
鶴發龐眉,憔悴空山久,來上東封。
便一朝符瑞,四十萬人同。
說甚東風。
怕西風。
甚邊塵起,漁陽慘。
霓裳斷。
廣寒宮。
青樓杳。
朱門悄。
鏡湖空。
里湖通。
大纛高牙去,人不見,港重重。
斜陽外,芳草碧,落花紅。
拋盡黃金無計,方知道、前此和戎。
但千年傳說,夜半一聲銅。
何面江東。
評注
唐宋詞或婉約或豪放,多抒情,而很少直接記述眼前事,而此詞卻一反常規,以紀事為詞,以史為詞,貼近現實生活 ,筆鋒犀利,閃爍著現實主義的光輝,不愧為詞中之佳作。
這首詞作于宋恭年德祐元年乙亥(1275)二月,時值賈似道魯港之敗后半月,宋理宗寶祐七年(1258),忽必烈率部進圍鄂州 ,賈似道督師援鄂,不敢接戰,私自向忽必烈乞和,答應納幣稱臣,事后,賈似道隱匿內幕,謊稱大捷。「帝以似道有再造功,「進賈似道少師,封衛國公」。后又加太師,封魏國公。1267年,蒙古再度南下 ,至1274 年 ,蒙古軍破鄂州,國家處于危殆境地,迫于朝野輿論壓力,賈似道率軍到前線督戰。他故伎又施,百般求和,但卻遭拒絕。元軍攻來,賈似道軍不戰自潰,倉皇遁逃。1276 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
這首詞的上片重在揭露賈似道魯港兵敗前飛揚拔扈、丑態。「向來人道,真個勝周公」。鄂州兵圍解除以后,皇帝稱賈似道為「師臣」而不呼名,賈似道立度宗趙祺后 ,朝中一些見風使舵的小人更是公開向賈似道拍馬,稱之為其「周公」 ,即是「向來人道」的「人」主要指這些阿諛奉承的群小 。作者自己一身傲骨,景定三年(1262),廷試對策,忤賈似道,置丙第。這首詞,既揭露賈似道的丑態,也譏諷了那些趨炎附勢,賣身求榮者。「燕然眇,浯溪小,萬世功,再建隆。」生動描畫出這位假周公飛揚拔扈,不可一世丑態。后漢竇憲追北單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流芳千古而賈似道亦使門客廖瑩中等撰《福華編》,以紀鄂功,自以為勝古,建立萬世不滅的功勛,復興了宋王朝。其虛妄無恥,少有前人可比。
「十五年宇宙,宮中,堂中伴,翻虎鼠,搏鹯雀,覆蛇龍」。寫賈似道,欺君壓臣的罪行。自景定元年進賈似道少師,封衛國公,到德祐元年魯港軍敗,十五年中,南宋朝局賈似道玩弄于股掌之間。賈似道自比周公翻云復雨 ,指鹿為馬,完全操縱了國家政局。「堂中伴」用《舊唐書·盧懷慎傳》「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伴食」者,指那些阿附于權奸的官僚 ,「弄虎鼠」用「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為虎(李白《送別離》)」的意思「搏鹯雀」指奸臣間爭權奪利,賈似道上臺后即將前任權臣掀翻在地。「覆蛇龍」意同「翻虎鼠」,以上重點寫了賈似道擅權敗政的劣跡。
「鶴發龐眉,憔悴空山久,來上東封。便一朝符瑞,四十萬人同。說甚東風,怕西風。寫賈似道假造符瑞,蠱惑民心,氣壓君王。「鶴發龐眉」指賈似道,賈似道曾久居葛嶺不出以要挾宋王,「空山久」即指此事。「來上東封」三句用了典故即:王莽假稱符瑞,吏民四十余萬公頌德。景定二年二月,賈似道率眾上玉牒,「進秩有差」。玉牒是古代帝王封禪郊祀時所用的文書。上玉牒是夸耀天下清平,以示自己的功勞,其心腹左右都眾口一辭,趨炎拍馬。「西風」即「西頭」。「西頭」即「賈」字 ,「西風」指「賈似道」,「東風」指皇帝。賈似道執政后期,氣焰極囂張,咸淳六年(1270),詔賈似道入朝不拜,朝退,帝送其出殿;咸淳十年,賈母死,以天子鹵簿葬之,仍不合賈的心意,所以當時朝中可謂是君畏臣。以至劉辰翁在另一首《金縷曲》中曾譏賈似道「正與莽新同夢」,拿他與纂漢的王莽相比。
詞的下片寫元軍兵圍襄鄂,形勢危急,而賈似道卻于國難當頭之際仍沉緬聲色,醉生夢死,魯港兵敗中,賈似道倉皇驚慌丑態畢露。「甚邊塵起,漁陽慘,霓裳斷,廣寒宮。青樓杳,朱門悄,鏡湖空,里湖通」。「邊塵起,漁陽慘」,借白居易《長恨歌》中描寫安史之亂的句意寫元軍大舉南侵。「甚」正在之義。正是塵乍起,鐵騎進犯之時,賈似道卻仍在西湖邊葛嶺尋歡作樂沉溺于聲色犬馬之中。「霓裳羽衣曲」據傳出自月宮,「斷」盡之義。烽火綿綿,國家危在旦夕,而權相卻仍陶然于仙樂飄飄,霓裳雅東之中。「青樓杳」,原注云:「都城籍妓隸歌舞,無敢犯。「鏡湖」又名 「鑒湖」,此指西湖。「里湖」即「里西湖」,原注:「葛嶺瞰里湖,無敢過。」西湖風光占盡,而國家淪亡即隨 。「 羽書莫報樊城急,新得蛾眉正少年」。描寫權相將國難置亡不顧,惟顧樽前的紅男綠女。「大纛高牙去,人不見,港重重。斜陽外,芳草碧,落花紅。拋盡黃金無計,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傳說,夜半一聲銅。何面江東」。這一段寫魯港之行及魯港之敗。賈似道前往督戰時,調糧選鍋,建大纛,耗盡國家的兵力財力,但到前線后,卻將精銳盡屬他人,自己卻自將后軍軍于魯港。「斜陽外」幾句,以時令節物暗寓花落水流、斜陽煙柳的頹沒局勢。
面對危局,賈似道又重施故伎,遣人犒勞敵軍,百般求和,但「黃金拋盡」,和議不成,卻露出了本來面目,從前的承平只不過是乞和的結果。據《癸辛雜識》載,面對強大的元軍,賈似道已心懾膽破根本不敢應戰 ,時元軍調動軍隊,因西風大作,旗幟指向東方,孫虎臣以為北軍順風進攻,倉卒向賈似道告急,賈不辨虛實,鳴鑼退師,以至一退而不可收拾,終至大潰。最后三句即指此事,這首詞采用「賦」的手法,直抒胸臆,筆鋒犀利,淋漓盡致了揭露了權奸敗政誤國的真面貌,可以稱其為一首別具一格的豪放詞。
這首詞作于宋恭年德祐元年乙亥(1275)二月,時值賈似道魯港之敗后半月,宋理宗寶祐七年(1258),忽必烈率部進圍鄂州 ,賈似道督師援鄂,不敢接戰,私自向忽必烈乞和,答應納幣稱臣,事后,賈似道隱匿內幕,謊稱大捷。「帝以似道有再造功,「進賈似道少師,封衛國公」。后又加太師,封魏國公。1267年,蒙古再度南下 ,至1274 年 ,蒙古軍破鄂州,國家處于危殆境地,迫于朝野輿論壓力,賈似道率軍到前線督戰。他故伎又施,百般求和,但卻遭拒絕。元軍攻來,賈似道軍不戰自潰,倉皇遁逃。1276 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
這首詞的上片重在揭露賈似道魯港兵敗前飛揚拔扈、丑態。「向來人道,真個勝周公」。鄂州兵圍解除以后,皇帝稱賈似道為「師臣」而不呼名,賈似道立度宗趙祺后 ,朝中一些見風使舵的小人更是公開向賈似道拍馬,稱之為其「周公」 ,即是「向來人道」的「人」主要指這些阿諛奉承的群小 。作者自己一身傲骨,景定三年(1262),廷試對策,忤賈似道,置丙第。這首詞,既揭露賈似道的丑態,也譏諷了那些趨炎附勢,賣身求榮者。「燕然眇,浯溪小,萬世功,再建隆。」生動描畫出這位假周公飛揚拔扈,不可一世丑態。后漢竇憲追北單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流芳千古而賈似道亦使門客廖瑩中等撰《福華編》,以紀鄂功,自以為勝古,建立萬世不滅的功勛,復興了宋王朝。其虛妄無恥,少有前人可比。
「十五年宇宙,宮中,堂中伴,翻虎鼠,搏鹯雀,覆蛇龍」。寫賈似道,欺君壓臣的罪行。自景定元年進賈似道少師,封衛國公,到德祐元年魯港軍敗,十五年中,南宋朝局賈似道玩弄于股掌之間。賈似道自比周公翻云復雨 ,指鹿為馬,完全操縱了國家政局。「堂中伴」用《舊唐書·盧懷慎傳》「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伴食」者,指那些阿附于權奸的官僚 ,「弄虎鼠」用「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為虎(李白《送別離》)」的意思「搏鹯雀」指奸臣間爭權奪利,賈似道上臺后即將前任權臣掀翻在地。「覆蛇龍」意同「翻虎鼠」,以上重點寫了賈似道擅權敗政的劣跡。
「鶴發龐眉,憔悴空山久,來上東封。便一朝符瑞,四十萬人同。說甚東風,怕西風。寫賈似道假造符瑞,蠱惑民心,氣壓君王。「鶴發龐眉」指賈似道,賈似道曾久居葛嶺不出以要挾宋王,「空山久」即指此事。「來上東封」三句用了典故即:王莽假稱符瑞,吏民四十余萬公頌德。景定二年二月,賈似道率眾上玉牒,「進秩有差」。玉牒是古代帝王封禪郊祀時所用的文書。上玉牒是夸耀天下清平,以示自己的功勞,其心腹左右都眾口一辭,趨炎拍馬。「西風」即「西頭」。「西頭」即「賈」字 ,「西風」指「賈似道」,「東風」指皇帝。賈似道執政后期,氣焰極囂張,咸淳六年(1270),詔賈似道入朝不拜,朝退,帝送其出殿;咸淳十年,賈母死,以天子鹵簿葬之,仍不合賈的心意,所以當時朝中可謂是君畏臣。以至劉辰翁在另一首《金縷曲》中曾譏賈似道「正與莽新同夢」,拿他與纂漢的王莽相比。
詞的下片寫元軍兵圍襄鄂,形勢危急,而賈似道卻于國難當頭之際仍沉緬聲色,醉生夢死,魯港兵敗中,賈似道倉皇驚慌丑態畢露。「甚邊塵起,漁陽慘,霓裳斷,廣寒宮。青樓杳,朱門悄,鏡湖空,里湖通」。「邊塵起,漁陽慘」,借白居易《長恨歌》中描寫安史之亂的句意寫元軍大舉南侵。「甚」正在之義。正是塵乍起,鐵騎進犯之時,賈似道卻仍在西湖邊葛嶺尋歡作樂沉溺于聲色犬馬之中。「霓裳羽衣曲」據傳出自月宮,「斷」盡之義。烽火綿綿,國家危在旦夕,而權相卻仍陶然于仙樂飄飄,霓裳雅東之中。「青樓杳」,原注云:「都城籍妓隸歌舞,無敢犯。「鏡湖」又名 「鑒湖」,此指西湖。「里湖」即「里西湖」,原注:「葛嶺瞰里湖,無敢過。」西湖風光占盡,而國家淪亡即隨 。「 羽書莫報樊城急,新得蛾眉正少年」。描寫權相將國難置亡不顧,惟顧樽前的紅男綠女。「大纛高牙去,人不見,港重重。斜陽外,芳草碧,落花紅。拋盡黃金無計,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傳說,夜半一聲銅。何面江東」。這一段寫魯港之行及魯港之敗。賈似道前往督戰時,調糧選鍋,建大纛,耗盡國家的兵力財力,但到前線后,卻將精銳盡屬他人,自己卻自將后軍軍于魯港。「斜陽外」幾句,以時令節物暗寓花落水流、斜陽煙柳的頹沒局勢。
面對危局,賈似道又重施故伎,遣人犒勞敵軍,百般求和,但「黃金拋盡」,和議不成,卻露出了本來面目,從前的承平只不過是乞和的結果。據《癸辛雜識》載,面對強大的元軍,賈似道已心懾膽破根本不敢應戰 ,時元軍調動軍隊,因西風大作,旗幟指向東方,孫虎臣以為北軍順風進攻,倉卒向賈似道告急,賈不辨虛實,鳴鑼退師,以至一退而不可收拾,終至大潰。最后三句即指此事,這首詞采用「賦」的手法,直抒胸臆,筆鋒犀利,淋漓盡致了揭露了權奸敗政誤國的真面貌,可以稱其為一首別具一格的豪放詞。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折丹桂(元·王哲)
- 折丹桂(宋·溫鏜)
- 折丹桂(金末元初·元好問)
- 折刑部海棠戲贈圣俞二首(宋·歐陽修)
- 折劍頭(唐·白居易)
- 折南豅早梅送周國正(宋·韓淲)
- 折縣道中二首(宋·孔武仲)
- 折子明提刑自湘中以詩問訊用韻酬之(宋·陳傅良)
- 折尾灘祀張桓侯廟有作(清·金科豫)
- 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宋·朱槔)
- 折得梅(唐·鄭谷)
- 折揚柳行(魏晉·陸機)
- 折新荷引/折新荷(宋·趙抃)
- 折杏子(宋·楊萬里)
- 折楊枝(唐·劉方平)
- 折楊柳七首(唐·段成式)
- 折楊柳二首(南北朝·陳叔寶)
- 折楊柳五首 其四(宋·曹勛)
- 折楊柳五首(宋·曹勛)
- 折楊柳十首 其七(唐·薛能)
- 折楊柳曲(明·貝瓊)
- 折楊柳枝歌(隋·無名氏)
- 折楊柳枝詞戲贈朱文昭(明·黃哲)
- 折楊柳歌三首(清·許虬)
- 折楊柳歌五首(明末清初·陳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