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鵲喜/謁金門 吳山觀濤(宋·周密)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聞鵲喜/謁金門 吳山觀濤(宋·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
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
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
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
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
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
評注
這首詞是題詠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宋代詞人詠潮者很多,蘇軾辛棄疾等一代大家都留下過詠潮詞作。周密的這首詞題材上雖無新穎可言,但有自己的特色,頗值得一讀。
詞上片寫海潮欲來和正來之情狀。下片寫潮過以后的情景。「天水碧」,是一種淺青的染色。首兩句說錢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顏色,指的是潮水未來,風平浪靜的觀感。「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兩句,寫海潮咆哮著洶涌而來,好像是神龜背負的雪山,又好像是從夢中驚醒的蟄伏海底的巨龍,還好像是疾速的大風將海水吹得豎立起來一般。詞人接連用了幾個生動的比喻,有聲有色地將錢江大潮那驚心動魄的場面,排山例海的氣勢。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與枚乘《七發》中關于觀潮一段的描寫相比,雖鋪采摛文不及,但是精煉則超過前者,下片寫潮過風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數點煙鬟青滴 ,一杼霞綃紅濕,白鳥明邊帆影直」三句,分別描寫遠處、高處的景色。遠處的幾點青山,雖然籠罩著淡淡的煙靄,卻仍然青翠欲滴。天邊的紅霞,仿佛是剛剛織好的綃紗,帶著潮水噴激后的濕意;臨近黃昏,白鷗上下翻飛,其側則帆影矗立,說明鷗鳥逐船而飛。······詞人選擇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構成了一幅五彩繽紛的圖景,使人賞心悅目,身臨其境一般。末句「隔江聞夜笛」,以靜結動,以聽覺的描寫收束全詞,與以前的視覺描寫形成對照。全詞純寫景物,此時才點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 ,是極有韻味。隔江而能聽到笛聲 ,可見風平浪靜 ,萬籟俱寂。寫聞笛,其實仍是寫錢塘江水,從時間上說,全詞從白晝寫到黃昏 ,又從黃昏寫到夜間;從藝術境界上看,又是從極其喧鬧寫到極其安靜,將「觀濤」前后的全過程作了有聲有色的描繪,使讀者仿佛觀看一部拍攝生動的影片,有特寫的連綴 ,又有場景的高迅切換,令人不由不如臨其境。一樣,因為詞人又是一位畫家,故能做到「以畫為詞」。尤其是「隔江聞夜笛」一句,余韻無窮,似斷猶連,與唐人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湘靈鼓瑟))同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妙。美學家宗白華稱贊詞人「 能以空虛襯托實景,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確實并非夸張。
詞上片寫海潮欲來和正來之情狀。下片寫潮過以后的情景。「天水碧」,是一種淺青的染色。首兩句說錢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顏色,指的是潮水未來,風平浪靜的觀感。「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兩句,寫海潮咆哮著洶涌而來,好像是神龜背負的雪山,又好像是從夢中驚醒的蟄伏海底的巨龍,還好像是疾速的大風將海水吹得豎立起來一般。詞人接連用了幾個生動的比喻,有聲有色地將錢江大潮那驚心動魄的場面,排山例海的氣勢。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與枚乘《七發》中關于觀潮一段的描寫相比,雖鋪采摛文不及,但是精煉則超過前者,下片寫潮過風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數點煙鬟青滴 ,一杼霞綃紅濕,白鳥明邊帆影直」三句,分別描寫遠處、高處的景色。遠處的幾點青山,雖然籠罩著淡淡的煙靄,卻仍然青翠欲滴。天邊的紅霞,仿佛是剛剛織好的綃紗,帶著潮水噴激后的濕意;臨近黃昏,白鷗上下翻飛,其側則帆影矗立,說明鷗鳥逐船而飛。······詞人選擇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構成了一幅五彩繽紛的圖景,使人賞心悅目,身臨其境一般。末句「隔江聞夜笛」,以靜結動,以聽覺的描寫收束全詞,與以前的視覺描寫形成對照。全詞純寫景物,此時才點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 ,是極有韻味。隔江而能聽到笛聲 ,可見風平浪靜 ,萬籟俱寂。寫聞笛,其實仍是寫錢塘江水,從時間上說,全詞從白晝寫到黃昏 ,又從黃昏寫到夜間;從藝術境界上看,又是從極其喧鬧寫到極其安靜,將「觀濤」前后的全過程作了有聲有色的描繪,使讀者仿佛觀看一部拍攝生動的影片,有特寫的連綴 ,又有場景的高迅切換,令人不由不如臨其境。一樣,因為詞人又是一位畫家,故能做到「以畫為詞」。尤其是「隔江聞夜笛」一句,余韻無窮,似斷猶連,與唐人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湘靈鼓瑟))同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妙。美學家宗白華稱贊詞人「 能以空虛襯托實景,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確實并非夸張。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辛巳三月寇陷襄陽殺襄藩逾旬破洛陽福藩死之(明·羅賓王)
- 辛巳三月廿四日未至桐廬廿里老錢在官舫揚帆(明·程嘉燧)
- 辛巳中秋書感(清末民國初·巨贊)
- 辛巳中秋旅亭獨坐(元·劉因)
- 辛巳中秋(明·管訥)
- 辛巳中秋(近現代·佟紹弼)
- 辛巳九日宴駝山四首(明·何吾騶)
- 辛巳九日田子要東陂之游雨弗克赴三首(明·李夢陽)
- 辛巳九月邑大夫率僚佐及群士燕六平峰(明·王恭)
- 辛巳書事四首(明·王寵)
- 辛巳二月二十六日鹿港登岸(清·胡承珙)
- 辛巳二月朔登憫忠閣(元·張翥)
- 辛巳仲冬二日冬至孟冬晦日偶成(宋·釋文珦)
- 辛巳仲春京口望茅止生翙舟不至感述三首(明·于鑒之)
- 辛巳仲春有鶴一雙巢于耆德寺浮屠頂上感而賦(明·區大相)
- 辛巳仲春游巖有感(明·梁惠)
- 辛巳元夕牧翁偕我聞居士載酒攜燈過我荒齋牧(清·沈璜)
- 辛巳元夕牧翁偕我聞居士載酒攜燈過我荒齋牧(清·蘇先)
- 辛巳元日和未齋立春有感(明·顧清)
- 辛巳元日回風亭作(明·顧璘)
- 辛巳元日對酒作(明·李英)
- 辛巳元日自題小像因懷鄧玉叔(明·陳邦彥)
- 辛巳元日(明·李夢陽)
- 辛巳元日(明末清初·張穆)
- 辛巳元旦(明·黃公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