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觀水漲二十韻(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唐·杜甫)
題注:天寶十五載七月中避寇時作,按三川屬鄜,以華池、黑水、洛水同會得名。
我經華原來,不復見平陸。
北上唯土山,連山走窮(一作穹)谷。
火云無時出(一作出無時),飛電常在目。
自多窮岫雨,行潦相豗(一作灰)蹙。
蓊(音烏)匌①川氣黃,群流會空曲。
清晨望高浪,忽謂陰崖踣(音匐)。
恐泥竄蛟龍,登危聚麋鹿。
枯查卷拔樹,礧磈共充塞。
聲吹鬼神下,勢閱人代速。
不有萬穴歸,何以尊四瀆。
及觀泉源漲,反懼江海覆。
漂沙坼岸去(一作去岸),漱壑松柏禿。
乘陵(一作凌)破山門,回斡裂(一作倒)地軸。
交洛赴洪河,及關豈信宿。
應沈數州沒,如聽萬室哭。
穢濁殊未清,風濤怒猶蓄(一作畜)。
何時通舟車,陰氣不(一作亦)黲黷。
浮生有蕩汨,吾道正羈束。
人寰難容身,石壁滑側足。
云雷此(一作屯)不已,艱險路更局。
普天無川梁,欲濟愿水縮。
因悲中林士,未脫眾魚腹。
舉頭向蒼天,安得騎鴻鵠。
北上唯土山,連山走窮(一作穹)谷。
火云無時出(一作出無時),飛電常在目。
自多窮岫雨,行潦相豗(一作灰)蹙。
蓊(音烏)匌①川氣黃,群流會空曲。
清晨望高浪,忽謂陰崖踣(音匐)。
恐泥竄蛟龍,登危聚麋鹿。
枯查卷拔樹,礧磈共充塞。
聲吹鬼神下,勢閱人代速。
不有萬穴歸,何以尊四瀆。
及觀泉源漲,反懼江海覆。
漂沙坼岸去(一作去岸),漱壑松柏禿。
乘陵(一作凌)破山門,回斡裂(一作倒)地軸。
交洛赴洪河,及關豈信宿。
應沈數州沒,如聽萬室哭。
穢濁殊未清,風濤怒猶蓄(一作畜)。
何時通舟車,陰氣不(一作亦)黲黷。
浮生有蕩汨,吾道正羈束。
人寰難容身,石壁滑側足。
云雷此(一作屯)不已,艱險路更局。
普天無川梁,欲濟愿水縮。
因悲中林士,未脫眾魚腹。
舉頭向蒼天,安得騎鴻鵠。
評注
《杜臆》:
描寫水勢之橫,不減虎頭之畫。而「聲吹」、「勢閱」二語,似不可解,而光景宛然,故前輩賞之,真驚人語也。
《初白庵詩評》:造物不足供其驅使,何等心力,何等腕力(「聲吹」四句下)!感時觸景,拉沓奔湊(「穢濁」句下)。
《唐宋詩醇》:沈郁頓挫,字字生造,無一浮響。集中此等自是少陵本色。
《讀杜心解》:是紀事賦物之詩。起六,敘清來路,隨用反呼法。「自多」十二句,記山內水漲,前六統領,后六曲描。……「不有」四句,撤上提下。「漂沙」十二句,記原隰水漲。前四,刻劃由山及原;中四,形容山原彌漫;后四,又是總束暗度。「浮生」至末十二句,乃觀漲之情,都從身世民生設想,而語語交映水漲:斯又正喻夾寫之法。雕鎪刻深,仿象生動,遂為昌黎《石鼎聯句》等詩及宋元以來體物律古之祖。
《杜詩鏡銓》:張云:北方山川如此(「北上」二句下)。邵子湘云:警絕,寫得駭人(「聲吹」二句下)。開筆,承上起下(「不有」二句下)。寓言,拯溺無人(「普天」句下)。以憫亂意作結,復有舉世淪胥之慨。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同晁郎及秬秸步游乾明晚逾柯山歸(宋·張耒)
- 同晉江黃欽甫宿飛云頂(明·葉春及)
- 同晏洧游鋪前山(明·吳與弼)
- 同晏著作飲薛園坐中賦(宋·韓維)
- 同晙思大年訪華天御先生(清·孫致彌)
- 同景仁況之諸君游南園飲梅花下(宋·韓維)
- 同景仁芝山賞梅(宋·丘葵)
- 同景莊游浯溪讀中興碑(宋·釋德洪)
- 同景文丈詠蓮塘(宋·黃庭堅)
- 同景文詠蓮塘(宋·蘇軾)
- 同景瑜諸人飲于橫碧(宋·韓淲)
- 同景輔登樓約集少陵句(宋·曹彥約)
- 同暾谷公寬彥侯登鄰霄臺(清末近現代初·李宣龔)
-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歸越(唐·孟浩然)
- 同曹使君登浮金堂(宋·李綱)
- 同曹元章游新安寺(宋·劉過)
- 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韻 其一(元·薩都剌)
- 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韻 其二(元·薩都剌)
- 同曹克明登北固山和韻(元·盧琦)
- 同曹學佺過宿碧峰寺愚公房得風字(明·吳兆)
- 同曹幼興潘啟純海樓登望(明·歐大任)
- 同曹明府學參陳給諫吾德游厓分韻得山字(明·黃淳)
- 同曹明府游厓分韻得水字(明·羅兆鵬)
- 同曹晰庭過蔡桐川適園(清·沈清正)
- 同曹泰宇賦寶化鳳花二首(宋末元初·戴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