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五十三首(宋·釋文禮)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頌古五十三首(宋·釋文禮)
押寒韻
押寒韻
未曾撞入摩耶腹,兩手知他甚處安。
右脅出來魔境現,只堪惆悵不堪看。
右脅出來魔境現,只堪惆悵不堪看。
其二(宋·釋文禮)
押東韻
押東韻
雪嶺六年修苦行,今朝打失主人公。
普天匝地無尋處,百億分身是脫空①。
普天匝地無尋處,百億分身是脫空①。
其三(宋·釋文禮)
押陽韻
押陽韻
策起眉毛示育王,分明佛面露堂堂。
至今阿耨池中水,流落人間潤八荒。
至今阿耨池中水,流落人間潤八荒。
其四(宋·釋文禮)
押先韻
押先韻
賢圣中來不殺生,其家子母自團圓。
陰陽造化初無跡①,春在花枝特地妍②。
陰陽造化初無跡①,春在花枝特地妍②。
其五(宋·釋文禮)
押支韻
押支韻
長汀汀上風顛子,曳杖回頭等阿誰。
向道那人元不在,汝須知有轉身時。
向道那人元不在,汝須知有轉身時。
其六(宋·釋文禮)
押灰韻
押灰韻
舍盡家財與己財,只將真法供如來。
當初一路今何在,觸目靈山翠作堆。
當初一路今何在,觸目靈山翠作堆。
其七(宋·釋文禮)
押微韻
押微韻
不汝還者復是誰,殘紅流在釣魚磯。
日斜風定無人掃,燕子銜將水際飛①。
日斜風定無人掃,燕子銜將水際飛①。
其八(宋·釋文禮)
押麻韻
押麻韻
強將不識鼓唇牙,胡語如何亂得華。
若使老蕭皮有血,定應趕逐過流沙①。
若使老蕭皮有血,定應趕逐過流沙①。
其九(宋·釋文禮)
押灰韻
押灰韻
滿頭白發老巖隈,萬本青松懶更栽。
皮袋累他周氏女,難尋蹤跡去還來。
皮袋累他周氏女,難尋蹤跡去還來。
其十(宋·釋文禮)
不是風兮不是幡,將軍騎馬出潼關。
安南塞北都歸了,時復挑燈把劍看①。
安南塞北都歸了,時復挑燈把劍看①。
其一十一(宋·釋文禮)
押支韻
押支韻
即心便是佛,姮娥不畫眉。
才將脂粉污,妍好卻成媸。
才將脂粉污,妍好卻成媸。
其一十二(宋·釋文禮)
日面佛,月面佛。
西巖樹色含煙,東谷華光映日。
仰視莫窮,俯看已老。
一時分付主林神,明眼衲僧無處討①。
西巖樹色含煙,東谷華光映日。
仰視莫窮,俯看已老。
一時分付主林神,明眼衲僧無處討①。
其一十三(宋·釋文禮)
墮脫知何處,憑君子細看。
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
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
其一十四(宋·釋文禮)
押佳韻
押佳韻
南泉捧缽入堂來,賓主分明肯自乖。
莫把威音論戒臘,本無位次可差排①。
莫把威音論戒臘,本無位次可差排①。
其一十五(宋·釋文禮)
押麻韻
押麻韻
南泉水牯忘鞭索,南北東西共一家。
王稅及時都納了,牧童橫笛遠山斜。
王稅及時都納了,牧童橫笛遠山斜。
其一十六(宋·釋文禮)
押尤韻
押尤韻
扇子分明都破了,鹽官卻又索犀牛。
須知侍者難開口,無可還他即便休①。
須知侍者難開口,無可還他即便休①。
其一十七(宋·釋文禮)
押陽韻
押陽韻
薤歌聲咽些聲長,聽得哀哀忽斷腸。
依舊紅輪西畔沒,大千無地著凄涼。
依舊紅輪西畔沒,大千無地著凄涼。
其一十八(宋·釋文禮)
押麻韻
押麻韻
山忘孤峻玉忘瑕,到處仙源是我家。
堪笑葛洪曾未悟,遠從勾漏問丹砂①。
堪笑葛洪曾未悟,遠從勾漏問丹砂①。
其一十九(宋·釋文禮)
押真韻
押真韻
說理談真面紫宸,鵝湖大義枉勞神。
由來佛性難名邈,爭似君王默契親。
由來佛性難名邈,爭似君王默契親。
其二十(宋·釋文禮)
作舞金牛錯用心,喚人吃飯笑忻忻。
黃金自有黃金價,何必和沙賣與人①。
黃金自有黃金價,何必和沙賣與人①。
其二十一(宋·釋文禮)
押文韻
押文韻
看破牛皮徹底穿,到頭無義亦無文。
問伊遮得何人眼,梵語唐言總不分①。
問伊遮得何人眼,梵語唐言總不分①。
其二十二(宋·釋文禮)
押歌韻
押歌韻
不作青黃見,其如稻穗何。
鵝王能擇乳,鷂子過新羅①。
鵝王能擇乳,鷂子過新羅①。
其二十三(宋·釋文禮)
押尤韻
押尤韻
百千諸佛居何士,崔顥曾題黃鶴樓。
倒腹傾腸猶不會,長江千古自東流。
倒腹傾腸猶不會,長江千古自東流。
其二十四(宋·釋文禮)
押先韻
押先韻
天地同根物一體,大夫曾舉向南泉。
庭前指出花如夜,幾個親曾到檻前①。
庭前指出花如夜,幾個親曾到檻前①。
其二十五(宋·釋文禮)
押微韻
押微韻
散席迢迢到海涯,點頭橈下喪全機。
父南子北今何在,月冷漁歌落釣磯。
父南子北今何在,月冷漁歌落釣磯。
其二十六(宋·釋文禮)
若陳見面太懸殊,云水重新誑惑渠。
謾說當時曾省悟,卻將魚目當明珠①。
謾說當時曾省悟,卻將魚目當明珠①。
其二十七(宋·釋文禮)
押虞韻
押虞韻
泥佛金佛木佛,度水度火度爐。
妙體本來無處所,莫將真佛強涂糊。
妙體本來無處所,莫將真佛強涂糊。
其二十八(宋·釋文禮)
不知兀坐常輪轉,空下禪床繞一遭。
背面卻言虧一半,老婆惡業自家招①。
背面卻言虧一半,老婆惡業自家招①。
其二十九(宋·釋文禮)
上等接人,了無回互。
據坐堂堂,是何謂度。
帥王用處若軒昂,為渠拽倒破禪床。
據坐堂堂,是何謂度。
帥王用處若軒昂,為渠拽倒破禪床。
其三十(宋·釋文禮)
押灰韻
押灰韻
以此振鈴伸召請,旋風連架打將來。
大悲院里邏齋去,肘露皮穿可怪哉。
大悲院里邏齋去,肘露皮穿可怪哉。
其三十一(宋·釋文禮)
押魚韻
押魚韻
剩噇生菜似頭驢,臨濟堂前捉敗渠。
聳耳長鳴隨踢踏,不知業債倩誰除。
聳耳長鳴隨踢踏,不知業債倩誰除。
其三十二(宋·釋文禮)
押庚韻
押庚韻
階頭放下劫初鈴,相撲呼它馬使名。
五棒打來無雪處,卻言渠不是官行①。
五棒打來無雪處,卻言渠不是官行①。
其三十三(宋·釋文禮)
押蕭韻
押蕭韻
禍福無門口自招,三遭瞎棒打驢腰。
可憐①敗國亡家恨,萬古春風吹不消。
可憐①敗國亡家恨,萬古春風吹不消。
其三十四(宋·釋文禮)
家常添缽繞村行,驀地一聲無厭生。
化主分明嫌少在,籬門掩卻強惺惺。
化主分明嫌少在,籬門掩卻強惺惺。
其三十五(宋·釋文禮)
押先韻
押先韻
烏藤倒掛向平田,便把羸牛痛下鞭。
更說養來經五歲,始終只是老婆禪①。
更說養來經五歲,始終只是老婆禪①。
其三十六(宋·釋文禮)
押支韻
押支韻
師之一字太孤危,文□□無作者知。
不領韶陽提起處,且從默處認殘碑①。
不領韶陽提起處,且從默處認殘碑①。
其三十七(宋·釋文禮)
押尤韻
押尤韻
親到龍潭已暗投,夜深誰共御街游。
紙燈吹滅狼煙息,坐斷中原四百州①。
紙燈吹滅狼煙息,坐斷中原四百州①。
其三十八(宋·釋文禮)
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
如今還向山邊去,只有湖水無行路①。
如今還向山邊去,只有湖水無行路①。
其三十九(宋·釋文禮)
押歌韻
押歌韻
住山境界問如何,女子雙鬟鬢已皤。
覿面不逢休更會,白云飛過舊山河①。
覿面不逢休更會,白云飛過舊山河①。
其四十(宋·釋文禮)
押真韻
押真韻
庵僧真實濟兇人,一喝分明出差珍。
莫道賊魁非別者,當頭雪刃用來親。
莫道賊魁非別者,當頭雪刃用來親。
其四十一(宋·釋文禮)
押陽韻
押陽韻
四方八面沒邊疆,暴雨狂風無處藏。
古廟里頭休亸避,移舟別有好商量。
古廟里頭休亸避,移舟別有好商量。
其四十二(宋·釋文禮)
押文韻
押文韻
法戰場開驗克賓,解施武略對將軍。
如何有罪全無賞,待展奇謀自策勛①。
如何有罪全無賞,待展奇謀自策勛①。
其四十三(宋·釋文禮)
押元韻
押元韻
不動蒲帆問一言,大魚卻被小魚吞。
直從意外超唇吻,始信巖頭無腦門。
直從意外超唇吻,始信巖頭無腦門。
其四十四(宋·釋文禮)
押侵韻
押侵韻
從來六個不知音,一個全拋惡浪深。
義斷情忘無處覓,三千剎海冷沉沉①。
義斷情忘無處覓,三千剎海冷沉沉①。
其四十五(宋·釋文禮)
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回避無門,毒蛇當路。
樹倒藤枯,句歸何處。
明眼衲僧,一場罔措①。
回避無門,毒蛇當路。
樹倒藤枯,句歸何處。
明眼衲僧,一場罔措①。
其四十六(宋·釋文禮)
押灰韻
押灰韻
磐陀漠漠秘蒼苔,終日跏趺兩鬢摧。
縱使不曾呼喚著,何嘗謾得阿師來。
縱使不曾呼喚著,何嘗謾得阿師來。
其四十七(宋·釋文禮)
押紙韻
押紙韻
因我得禮你,事從叮囑起。
誰知白蘋風,不在秋江里①。
誰知白蘋風,不在秋江里①。
其四十八(宋·釋文禮)
押馬韻
押馬韻
讀書人報來,豈在之乎者。
孔子與周公,皆不及門也①。
孔子與周公,皆不及門也①。
其四十九(宋·釋文禮)
押有韻
押有韻
天地廣無邊,何云藏北斗。
跛腳老云門,未明三八九。
跛腳老云門,未明三八九。
其五十(宋·釋文禮)
樹凋葉落聊伸問,體露金風錯指蹤。
帶累兒孫無豹變,等閒落在草窠中①。
帶累兒孫無豹變,等閒落在草窠中①。
其五十一(宋·釋文禮)
押灰韻
押灰韻
賀家湖上天華寺,一一軒窗面水開。
不是閉門防俗客,愛閑能有幾人來①。
不是閉門防俗客,愛閑能有幾人來①。
其五十二(宋·釋文禮)
押先韻
押先韻
大龍景物最幽妍,澗水山花照眼鮮。
堅固法身何必問,風光長在劫壺先①。
堅固法身何必問,風光長在劫壺先①。
其五十三(宋·釋文禮)
押支韻
押支韻
白牛烹了正熙熙,皮角官中卻要追。
將下帽檐輸納了,燈前更鼓夜遲遲①。
將下帽檐輸納了,燈前更鼓夜遲遲①。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沁陽西湯浦次俞尚宇韻(明·謝肅)
- 沂山瀑布泉(明·陳圭)
- 沂山龍祠祈雨有應(宋·釋了元)
- 沂峽二首(選一)(近現代·陳湋)
- 沂州二疏散金臺(清·言朝標)
- 沂州客店遇同鄉友人(清·黃與堅)
- 沂州望蒙陰諸山(清·徐錦)
- 沂州李家莊題壁和吳中許令芬女史韻二首(清·陸汝猷)
- 沂州紀事(明·陶安)
- 沂州谷生嘗從張友山學能詩善醫工畫梅家有園(明·顧清)
- 沂州過諸葛武侯故里(清末民國初·夏孫桐)
- 沂州道中憶故園梅信(清·杭世駿)
- 沂州道中(清·百保)
- 沂州(清·桂馥)
- 沂有梁(元·李孝光)
- 沂水山行即景(清·王蘋)
- 沂水道中過教寺(明·金大輿)
- 沂澤得杖名以珊瑚索賦(明末清初·陳恭尹)
- 沂溪懷正之(宋·王安石)
- 沂濱書舍為曲阜令孔公堂賦(明·薛瑄)
- 沃桑陌(宋·許及之)
- 沃泉鄧太守久淹遠郡報政喜與予偕行有詩見貺(明·孫承恩)
- 沃洲山為新昌石秉殷賦(明·莊昶)
- 沃洲山(當代·陳仁德)
- 沃祥卿和前韻見寄再和答之(宋末元初·方一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