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洲(唐·李白)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鸚鵡洲(唐·李白)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評注
《瀛奎律髓》:
鸚鵡洲在今鄂州城南,對南樓;黃鶴樓在城西,向漢陽。太白此詩,乃是效崔顥體,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嘆,是時律詩猶未甚拘偶也。
《唐詩品匯》:劉須溪云:猶是《鳳臺》馀韻,情景覺稱,終覺豪勝。此以正平吊正平者。
《麓堂詩話》:古詩與律不同體,必各用其體乃為合格。然律猶可間出古意,古不可涉律……李太白「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崔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乃律間出古,要自不厭也。
《唐詩鏡》:太白七言,絕無蘊藉,《鸚鵡洲》一首,氣格高岸。
《詩源辨體》:太白《鸚鵡洲》擬《黃鶴樓》為尤近,然《黃鶴》語無不煉,《鸚鵡》則太輕淺矣。至「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下比李赤,不見有異耳。
《唐詩評選》:此則與《黃鶴樓》詩宗旨略同,乃顥詩如虎之威,此如鳳之威,其德自別。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芳洲之樹何青青」,只得七個字,一何使人心杳目迷,更不審其起盡也。
《唐風懷》:質公曰:此篇凡三「鸚鵡」、三「江」、三「洲」、二「青」字,其去皆出于《黃鶴樓》、《龍池篇》二作,與《鳳凰臺》同一機抒,而天錦燦然,亦一奇也。
《唐七律選》:此七律變體。初唐沈詹事《龍池篇》已發其端,崔顥《黃鶴樓》便肆意為之,于《金陵鳳凰臺》效之最劣,此則生趣勃然矣。
《唐詩成法》:青蓮自《黃鶴樓》以后,屢為此體,然皆不佳。此首稍勝《鳳凰臺》,究竟只三、四好,以下音節已失,字句非所論矣。然此理甚微,看沈《龍池篇》與崔顥《黃鶴樓》自知。
《詩學纂聞》:李白《鸚鵡洲》一章乃庚韻而押「青」字,此詩《文粹》編入七古,后人編入七律,其體亦可么可今,要皆出韻也。
《唐詩別裁》:以古筆為律詩,盛唐人每有之,大歷后,此調不復彈矣。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人謂此必又擬《黃鶴樓》,似也。圣嘆云:一蟹不如一蟹。以予觀之,則殊未肯讓崔獨步也。前半亦是順敘法,而卻以鳳凰臺之二句展作三句,可見伸縮變化,皆隨乎人,豈當為格律所拘耶?「芳洲之樹何青青」,較「白云千載空悠悠」更具情趣。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白云悠悠,不覺添出芳洲之樹,卻明露湊泊,此故可思。五、六二句亦未免走俗。崔是偶然得之,自然流出。此是有意為之,語多襯貼,雖效之而實不及。馮班:與崔語一例,而詞勢不及,似稍遜《鳳凰臺》。陸貽典:起四句雖與崔作一意,而體格自殊,崔作乃金針體,此作乃扇對格也。何義門:畫筆不到。義山安敢望此?
《昭昧詹言》:崔潁《黃鶴樓》,千古擅名之作,只是以文筆行之,一氣轉折。五、六雖斷,寫景而氣亦直下噴溢,收亦然,所以可貴。太白《鸚鵡洲》,格律工力悉敵,風格逼肖,未嘗有意學之而自似。
《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極似《黃鶴》。「芳洲」句更擬「白云」、極騷雅,正嫌太騷。「煙開」二句,較「晴川」句竟分雅俗矣。結故清遠足敵。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宋書八首(明·鄭學醇)
- 宋二首(唐·徐夤)
- 宋五公 李文靖公(明·方孝孺)
- 宋五嫂魚羹(宋·朱繼芳)
- 宋京宏甫見和再次韻(宋·趙鼎臣)
- 宋人詠(明末清初·王邦畿)
- 宋人百牛圖(清末近現代初·鄭孝胥)
- 宋從事(唐·方干)
- 宋代墓壁題字有感(當代·姚佳)
- 宋仲方游吳袖文索詩為別(宋·葉適)
- 宋任著作宰江寧溧水(宋·韓琦)
- 宋傳道挽詞二首(宋·韓元吉)
- 宋伯華趨朝用川字衫字韻作二詩送之(宋·廖行之)
- 宋伯禎處士東園(明·孫蕡)
- 宋伯鎮招飲署中賦得長字(明·謝榛)
- 宋侯和燈夕詩再用韻二首(宋·劉克莊)
- 宋倅告老得請而歸(宋·韓淲)
- 宋 借南苑(唐·孫元晏)
- 宋元獻公挽辭三首(宋·韓維)
- 宋元繪挽詞(宋·郭印)
- 宋兄安卿墨梅(宋·釋居簡)
- 宋八王(明·郭之奇)
- 宋公宅送寧諫議(唐·宋之問)
- 宋公遺愛祠(明·張詡)
- 宋興寺(宋·曾極)